儒商精神与企业健康成长
发布:2016-08-12 11:24
来源:
从欧美引进的EMBA课程已经培养了一代中国企业高管,他们一般都有开放的国际眼光,他们学来的理念及技巧往往不能适应非常复杂的国情,他们正在思考、探索的痛苦之中,成功而又能永续经营的企业如凤毛麟角,幸好已有一批有识之士将国学引入企业管理,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没有在企业里面摸爬滚打的经验,他们所说的理论一套与现代企业管理还是两张皮,不能融会贯通。本专题志在以新儒家思想重建儒商精神,建立孝悌、博爱、诚信、文明的核心价值,引领企业能够健康成长。在当今世界过度市场化竞争和信息知识爆炸,人类生成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的社会环境条件下,另辟一条创新企业文明发展的蹊径绝非少数人能够完成。本专题讲座属研究探索的一个尝试,希望丢掉学生腔,力争能对实际经商者有所帮助,适合本课程的听众是:从事企业管理研究及教学单位的主管、工商经济及企业管理的传媒,对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兴趣和认同的企业家,这是一个刚起步的关于战略长远发展的论坛;如果你想急于求成,这个课程会让你失望。
第一讲 为什么要重提儒商精神
中国现代化的过程非常复杂,过去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学习引进创立了一批现代企业。由于现代中国企业人的核心价值观出了一些问题,大多数人是西方中心论,企业的发展完全是由利益驱动,企业的发展目标只有一个单一的盈利目标。其实一个健康的企业应该有最低的底线,不欺诈误导客户、不克扣员工、不做假帐、不偷税漏税,当然过去企业经营环境也不好,不过我们要看到经营环境正在改进之中,更高的要求,就是要照顾好你的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吸引培养你的优质客户,一个有远见的儒商应当认识到客户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人生意不成仁义在,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这些原则对重新建立新儒家的儒商精神,将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讲 粤闽商人是儒商精神的荷担者
中国的现代化是由粤人康有为、梁启超最先提出发动的,胡适与陈济堂关于儿童教育读经的辩论,说明那时粤商的社会基础已经不同于内地,粤商的社会基础在于客家文化和潮汕商邦的诚信精神。粤商勤恳务实,孝悌和谐的家风保持得最完整,广东商人多,信佛教的多,信风水的多,中医保存得最好,儿童老实读经发展最快,现在落马的贪腐官员和奸商刁民,广东人最少。中国未来社会穷人会受到社会福利观照,过有尊严的生活,富人富而好礼,多余的财富会用在各种人才培养之上,中产阶层会很有教养,有很大力量并起到稳定社会制衡作用,这就是古代儒家思想说的大同,这个大同的思想将是由粤闽商人(包括港台商人)共同创造引领发展实现的。
第三讲 儒商的决策:有所为有所不为
儒商的决策原则是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就是道德伦理本位主义。最高原则是生意不成仁义在。先交朋友后做生意,有钱大家赚,儒商的经营范围凡是对于社会有害的项目绝对会远离,严格戒律,准色情暴力行业、赌博及准赌博凡是会使人起贪念的行业项目、奢侈品行业、豪华产品服务行业、肉食品行业以及高耗能高污染、毒品行业,儒商都不会经营参与,儒商的重点在于自身道德内化,内圣外王,儒商追求市场服务最大化而非利润最大化,儒商的最高管理境界是不管理,儒商不要法律制度,是因为儒商不需要外在的约束,儒商将大力学习推广西方成熟的信息技术ERP、CRM,以教化培养有儒佛思想的高端客户为己任。
第四讲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引领员工放下贪嗔痴
十四岁之前是语言、道德内化期,落实弟子规,建立孝道、师道和友爱同学的思想,养成及早读经、老实读经、快乐读经、大量读经的好习惯,为将来老实做人、老实做事打下一个好基础。十五岁至二十五岁是职业准备和职业实习期,二十五岁至三十五岁是职业适应建立期,三十五岁至六十岁是职业成熟收获期,五十岁之后是放下、解脱向人生晚年究竟圆满解脱的学习转换期,这与孔子知天命、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是完全一致的,以上是理想境界。对现在的员工和上下游合作伙伴以及忠诚的客户来说都要在商业活动的交往之中,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补课。补课的教材就是弟子规解说和论语精华举要,前者是学生用书,后者是教师用书。
天谷子简介
天谷子,又名天谷老人,1940年生,祖籍安徽省寿县南乡老庙,早年毕业于安徽中医学院,长期从事过中医临床、中医管理工作,还从事过卫生经济研究、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服务、IT行业企业管理及小企业管理咨询等多项工作。1987年参加中国文化书院函授学习而对中国传统文化问题有所认识,后因读南怀谨先生《金刚经讲什么》而入佛门。退休后带孙子读经才援佛入儒。晚年悟得:尊古不复古,崇洋不媚外,汇通不合流,同流不合污。始觉人生最重要之事莫如对儿童养成教育,著作有《幼教十训》、《养成教育》;对教师的培养有《论语精华举要》、《金刚经要义》、《道德经疏证》、《参禅习题集》及《教理问对》等。复兴中国传统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力推进儒商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上一篇:儒商及儒商伦理的现代考量
下一篇:用儒商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