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刊亭里的“儒商”
发布:2016-08-05 16:53
来源:
谓“儒商”,即为“儒”与“商”的结合体,既有儒者的才学,又有商人的精明。在首都邮政报刊亭里就有这么一位。
初见到王师傅,感觉他有着一身文人气质,原来王师傅以前是上海宝钢冶金建设公司的团支部书记,由于工作表现不错,王师傅还在单位入了党。可能是当团支部书记的原因,王师傅平时喜欢写作,好读个书、看个报。公司倒闭了,王师傅下了岗。2002年,他来到北京,由于家里有亲戚在经营报刊亭,自己平时又喜欢读书看报,于是王师傅也选择了这个行业。
现在,王师傅基本上每天都会把所有的报纸从头看到尾,顾客问起来什么内容,王师傅都会告诉人家。有几个退休老干部,天天光顾报刊亭,这些老干部之所以不在邮局订阅而是天天到王师傅的报刊亭购买,不为别的,就为跟大家在一起能够交换一下对当前国内外政治、时事、政策的意见。
善于发现,把握商机
由于靠近医院,早上来挂号的人特别多,因此王师傅的报刊亭无论春夏秋冬,都是早上6点准时开门。
王师傅在经营报刊品种时,总是有自己的独到方法。像公司开发的《熊出没》杂志大礼包,一套10本。王师傅发现,整套出售时,往往因为孩子们喜好不同,有想要这本的、还有想要那本的,众口难调。于是,王师傅就化整为零,一本一本地卖,这样不但满足了小读者的需求,还带来了经济效益。就这样,王师傅一共卖了6套。类似的还有《植物大战僵尸》大礼包,同样的方法,也是卖了20多套。自己的卖完了,王师傅就骑着自行车到其他报刊亭去找杂志,这样做既不让小读者失望,又可以帮助其他报刊亭销售。
见义勇为讲策略
“有时看到小偷偷顾客的东西,也不好明目张胆地说,也怕小偷来报复。”一次,有位女顾客,看上去很有钱,脖子上、手上佩戴的都是金银首饰,镀金的手机别在包上,结果被三个小偷瞄上了。女顾客在王师傅的报刊亭翻报纸,三个小偷把女顾客围在当中,其中一个小偷正要下手时,王师傅故意咳嗽了一声,想引起女顾客的注意,但女顾客望了王师傅一眼,不以为然,继续翻报纸,小偷的手已经快摸到女顾客的手机了。这时,王师傅对着女顾客大声吼了一句:“你到底买不买呀?”女顾客停止了翻阅,这才发现有三个人紧挨着自己,赶紧把手机握在手里,三个小偷才没得逞。最后,女顾客向王师傅表示了感谢。
王师傅说有时候见义勇为要讲策略,在营业过程中如果发现小偷,给顾客必要的提示,自然可以避免顾客被盗。遇到事情要保持冷静,找到突破口,一句简单的话,就能化险为夷,既帮助了别人,又能保全自己。王师傅说:“这么做(见义勇为),跟党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不该挣的钱不能挣
王师傅的报刊亭位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门口,北大口腔医院是全国著名的口腔医院,外地人慕名而来看病的特别多。去医院之前,有的病人会到报刊亭买份报纸,顺便跟王师傅聊聊天。比如前两天一个外地病人得了口腔溃疡,也来北大口腔医院看病,王师傅建议他:“没必要在这里看,到别的医院看一样,特别是现在放暑假,是看病的高峰期,挂号特别难。”说起挂号,这么多年来王师傅从来没有帮别人挂号挣钱。北大口腔医院挂号难,特别是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号贩子”成百上千的利益,诱惑很大。王师傅说:“按道理讲,近水楼台先得月,医院的医生、职工我都认识,要想挂个号,易如反掌,很容易挣个500、600块钱。但这种钱挣不得。”王师傅不愿挣这种昧着良心的钱。面对法与利、德与私,王师傅毅然选择了前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捍卫了法律的尊严。
王师傅说:“做报刊零售的,首先要诚实待人,不占便宜。”一年夏天,一对儿山东来的年轻夫妇在王师傅的报刊亭买报纸,把钱夹落在了报摊上。王师傅看到了,赶忙收了起来。钱夹里有3000多元,还有身份证、银行卡。一小时后,失主回来寻找,王师傅在核对身份准确无误后,才把钱夹还给了对方。类似的事情非常多,但王师傅每次都是询问具体情况并核实无误后才将物品还给失主,以免被他人冒领。
王师傅在这个小小的报刊亭已经工作了11年,每天起早贪黑,虽然很辛苦,但这样的生活对于他来说已经很满足。王师傅说自己最大的优点就是乐观,乐观地对待一切,从内心来讲,王师傅感谢邮政、感谢报刊亭这个平台,解决了他下岗后的就业问题。王师傅说:“在经营报刊亭这十多年中,我把我两个女儿都培养成了大学生,现在她们都毕业了,在南京工作,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成功靠自己 心态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