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朱文斌:慈善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

发布:2016-08-05 16:59

来源:

他叫朱文斌,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以解除老百姓的顽疾为己任,他,一心向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舞台上奉献青春,在公益慈善事业上奉献终身。被老干部和政府领导称为中国时代的骄子,被老百姓称为健康长寿的守护神,他是中国孝道文化的倡导者和传播者,更是领导干部的指导者,他是中国慈善公益事业的提倡者和传播者。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在发展壮大,影响世界。怎样才算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呢?他觉得,只有解除百姓的疾苦,让老百姓延年益寿,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才算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在学习阶段,他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人,他每到一处,都会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和高度关注,全场座无虚席,他被称为具有菩萨心肠的专家。在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大力倡导孝道文化,他认为,要像关心自己的父母一样关心天下的老年人,现在的老年人大多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能让他们流血又流泪。他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尊老敬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部分。他经常前往全国名刹,探访长寿高僧,总结他们的养生方法,并在寺庙为天下父母祈福,希望所有的老年人,健康平安,并且为寺庙捐赠修缮的物资。2007年为西藏活佛捐赠一百五十万元人民币,长期关注弱势群体和生活困难的群众,他认为发展中的国家,人民的生活相对富裕,可是仍然有那么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人需要得到先富起来的人群的帮扶,才能实现共同富裕。所以,他要为社会弱势群体多做好事,多做实事。他多次前往全国各地的敬老院,为他们带去慰问金,慰问品,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在南平市仁爱老人院亲自为老人们送去了牛奶水果等慰问品,并亲自教给他们健康长寿的知识,并为老人捐款。在他得知南方的一个儿童福利院的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三百多万元,解决该院孩子的生活和治疗问题。不管是在社区,还是在街道,只要他接触了生活困难的群众,他都会带去慰问金和慰问品。近年来,他为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和疾病困扰,筹集资金高达四百多万元,被老百姓称为做好事不留名,做好事不求回报的大好人。

如果说对困难群众的疾病救助和生活救助是小事的话,那么他为贫困山区修公路,为失学儿童建学校,那就是做慈善公益的大事。他先后筹集资金二百三十六万元,为云南的边远山区修建通村公路,修建希望小学。还时刻关注着社会突发事件,不管是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传播,还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无论是舟曲泥石流,还是玉树地震,我们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都想方设法为这些重大灾难筹集资金和物品。

他多次被有关部门邀请,到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作报告,全国各地的企业家和政府领导都来学习他在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上的做法,荣获中国十大经济建设贡献人物,中国优秀企业家,中华爱心慈善大使等荣誉称号,还荣获中国公益事业十大爱心大使,行业十大公益典范,全国突出贡献奖,中国品牌建设十大杰出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相关推荐

上一篇: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下一篇:李嘉诚:一生以“诚”赢天下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