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同在 奋斗与激情相伴

发布:2016-09-23 10:00

来源:

2016年7月10日-19日,第47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在瑞士苏黎世举行。栾弘义同学和来自湖北、湖南和浙江的其他4名同学,经过层层选拔进入中国国家队。在南开大学宋峰教授为首的国家队教练团队带领下,赴苏黎世参赛,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栾弘义等同学不负众望,勇夺团体第一名,个人总成绩第一名和第二名。栾弘义一举夺得金牌,刷新了辽宁省中学生在此项国际赛事上的纪录,为24中续写了辉煌,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据介绍,本届竞赛共有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50位选手参赛。对此,栾弘义同学将成功的因素主要归结为:兴趣与进取、努力与方法。他说:“我非常热爱自然科学,所以我愿意为梦想去奋斗;因为我有强烈的进取心,所以我愿意为理想而拼搏。对于我而言,光荣与梦想同在,奋斗与激情相伴。”


成功的真谛就是不断努力


许多人认为栾弘义是天才,他说道:“如果说有‘天赋’一说的话,我个人认为我的天赋就是极其强烈的进取心和永不言败、永不放弃、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真心英雄》的歌道出了成功的真谛就是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正如体育竞技一样,学科竞赛同样要经历艰苦、单调甚至枯燥的长期训练,从国内预赛、复赛到决赛,再到国家队选拔集训、选拔考试,再进行国家队几轮集训,最终代表中国出征参加国际比赛,一步一步淘汰,一步一步走来,由最初全国中学生参加到最后选出5人组成国家队,其中的甘苦可想而知。竞赛让栾弘义学会选择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和设定自己的目标,将力量集中于一点获得突破。参加竞赛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得奖和保送,还在于能力的提升和知识量的扩充。不断的学习,也使栾弘义养成爱想问题的习惯,喜欢用自己知道的科学知识解释身边的事情,“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找到学习的乐趣学以致用


“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拘泥于课本,一定要多读课外书,参加竞赛要多出去学习。”栾弘义在高中的三年时间里,去了国内外十多个地方集训、比赛,与国内外各路高手交流,这种开放式的学习让他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他还提到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学以致用,要知道你学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尝试用你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这样会找到学习的乐趣;只为考试而学习,学习态度的功利化,会导致人生态度的功利化,降低你的幸福感。


做事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


做事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栾弘义的做事方法就是先想后做,头脑中有了预期方案,再去执行,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学习上,他是先看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与物理思想一定要想明白,要理解掌握,之后每个知识点再做几道题就行了。他从不搞题海战术,也不搞疲劳战术,经常将一些经典习题变成几道题,举一反三。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谈到了自己心得体会:简单的习题是考察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所谓难题其实就是简单习题的堆积,只是问的角度不寻常。你只要真正掌握了知识点,就能看出习题考察的本质,找到入手的角度了。


为老师温暖的陪伴点赞


在笔者采访栾弘义同学的时候,除了默默守候在一旁的家长外,还有一位值得我们去采访的人——栾弘义的教练员,国家级物理奥赛金牌教练杨雨平老师。她连续两届为国家队输送优秀队员,2004年-2016年四届物理奥赛,所带学生获得2枚国际金牌,6枚国家金牌(全部进入国际集训队),4枚国家银牌,3枚国家铜牌,48人获得省一等奖,先后有400余人在各类物理竞赛中获奖。


这些年在带领学生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杨雨平与这些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记得带发烧感冒药,拖鞋、雨伞、钱、卡别忘记,出门带着酒店名片……”这些生活的点滴杨老师张嘴就来。外出竞赛时,半夜陪学生打针、腰扭了拍片、坐等玩心大放的学生到深夜……此时,杨老师更像这些孩子们的“妈妈”。可是一提到妈妈两字,杨雨平眼中噙泪。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对工作的执著,让她亏欠家庭太多。的确,每一个学生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指导和默默付出。在这里,让我们为老师温暖的陪伴点赞!


相关推荐

上一篇:奋斗的青春 寻美的事业——周光普

下一篇:海医94届毕业生羊强:不靠别人给予,切实为梦想努力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