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格

发布:2016-09-23 09:07

来源:



健全,即强健而完备、无缺陷。人格的定义有很多,我的理解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稳定心理特质的独特总和。 

所谓健全人格,是指人格和谐、全面、健康的发展,人格处于健康状态,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为其他社会成员所接受而又充分展现主体个性特征的人格模式,人格构成诸要素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平衡发展,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人格健全的主要标志是: 

1.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2.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3.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以积极进取的信念、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人格健全的主要表现有: 

1.自我悦纳,接纳他人。人格健全的学生能够积极的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的囿限并对生活持乐观向上的态度。 

2.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健全者心胸开阔,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既不狂妄自大,也不妄自菲薄,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吸引人,深受大家的喜欢。 

3.独立自尊。人格健全者人生态度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积极热情,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能够用理性分析生活事件,头脑中非理性观念较少。人格独立,自信自尊。 

4.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人格健全的大学生具有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的能力。能够充分开发自身的创造力,创造性地生活,发现生命的意义并选择有意义的生活。     综合各学派的观点,找出共同的东西,得出以下几个方面对人格健全进行衡量:   1.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这包含三层意思,首先是有自我认识且这种认识是全面的、丰富的;其次是不歪曲自己的特性,即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第二是能够经常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感受到什么,并知道行为、体验缘何而起。积极的自我态度与自我认识有联系但不光全由后者决定。它指的是一种“尽管认识到自己有长有短、有好有坏,但仍然从总体上认可自己,接纳自己,对自己抱有希望”的态度。   

2.客观的社会知觉和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人格健全者应能准确地从别人的言语、行为中体察别人的思想、愿望和感受,了解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态度。而且,他对别人的了解是建立在事实根据上的而不是主观臆测。此外,他对人的态度特征和人际交往技能应有助于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   

3.生活的热情和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应该热爱生活,有投身于工作事业和家庭的热情。要具有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生活能力。 

4.个性结构具有协调性。人格健全者应该有统一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个性倾向的各部分(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之间应该能保持一种动态的协调、平衡。而且他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之间也应该有协调性。  

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人格发展的不足,而当人格不健全时,他的行为和认知会出现偏差,当这种情况严重的话会出现错误的行为,这就不仅影响到他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响到他人的生活,我觉得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不仅是自身的一种幸福,也能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http://static.pay.baidu.com/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给周围的人带来欢乐,所以说健康的人格对自身还是有着一种深远的影响。我们并非生来就人格失衡,无论我们是否拥有强健的心灵,我们都可以不断努力来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获得更加美好的生活。 

所以我们可以试着通过以下的具体做法来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 

1.认识自我,优化人格整合。首先,我们要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无论在寂寞地独处,还是在喧闹的人群中,我们都能看到真正的自我,只要留心,我们会慢慢了解自己,也了解自己的潜能和局限,进而明确自己的目标和即将为之付出的努力,而不会因高估或低估自己而痛苦。我们的人格存在美好的一面,也有阴暗的角落,因此我们要注意优取劣汰,也就是要不断加强我们优秀的一面,比如正直,乐观,坚强,富有爱心等,克服劣质的一面,如自卑,虚荣,悲观,怨天尤人等。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荣格有句名言:“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培根也有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优化人格整合的过程。事实上,有不少人格发展缺陷源于无知,如无知容易使人自卑、粗鲁,而丰富的知识则使人自信、坚强、理智等。 

3.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实践是人格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形成,还是意志的磨练都离不开实践。诸如一个人的勤奋、坚韧、乐观、细致等人格特征都是长期实践锻炼的结果。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实践活动,如近年来校园内兴起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发展与塑造就很有意义。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往往是其人格的外化,反过来一个人日常言行的积淀成为习惯就是人格,例如个人有刷牙、梳头、洗手、勤换衣服、常剪指甲等习惯,就反映了他具有“清洁”这—人格特质。因此,优化人格整合要从眼前的小事做起,无数良好的小事可“集沙成塔”,最终构建成优良的人格大厦。 4.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人格发展、塑造的过程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集体、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人格是在行为中表现的,健全的人格也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体现出来。塑造健全人格,必须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尊重社会习俗、关心他人的需要、真诚地赞美、不作无建设性的批评、多与他人沟通意见、保持自尊和独立等。 5.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人格发展的过程是体质、心理因素与智力因素协同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健康的体质是人格健全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是难以发展健全人格的,拖拉、懒惰、急躁、怯懦等人格发展缺陷与不坚持体育锻炼明显有关。 6.防止“过犹不及”。 凡事都有“度”,人格发展和表现的“度”是十分重要的,人格塑造过程中应把握辩证法,掌握好度,否则就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具体说来,应该是:自信而不自负,自谦而不自卑,勇敢而不鲁莽,果断而不冒失,稳重而不犹豫,谨慎而不怯懦,豪放而不粗俗;好强而不逞强,活泼而不轻浮,机敏而不多疑,忠厚而不愚昧,干练而不世故等等。 

7.学会自我调节。包括调节自己的情绪,自我教育,自我约束,通过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等方法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8.加强思想教育。高校应当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介绍西方先进的人格理论和人格失衡的矫正途径,塑造健全人格人文氛围,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另外,可成立心理辅导中心,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自己健康的心灵空间。


相关推荐

上一篇:胡适:新观念背后的旧魂灵

下一篇:教师的人格魅力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