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的几点体会

发布:2016-08-12 15:15

来源: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培养人才更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就要围绕这个目标去规划、去落实。既然是一所学校,就得有教师,那么领导就自然而然成为为人师表的老师,就要有详细的教学规划,要有教程安排。 现场(场区和无渣轨道铺设)就是教室,每个管理岗位(项目部各部室、工程队)就是教材,每个车间(轨道板打磨车间、预制车间、钢筋加工车间等)就是实习基地,学员就是所有参加杭长建设的包括外部劳务人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员工为教学对象。教学形式采取,思想教育整体渗透培训,常规的业务、会议传达培训,施工推进配套的技术集中培训,劳务人员的行为达标轮训,走出去参加企业组织的业务培训,请回来专家共同培训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培训密集的教学,旨在把各级管理者、各层面的工作人员业务强起来,把思想认识提高起来,把能力有效的提升起来作为重点。

 

项目部为了早出人才、出好人才,建立了一套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营造了岗位留人人自留,待遇留人情愿留,业务留人需要留,发展留人促人留,氛围留人甘愿留的良好用人环境,在这种形势下,每个员工将要受到不竞争就要比淘汰,不力争就要比落后,不想争就要比退场的严峻考验,在竞争态势下,激发其必须学会不服输,不放弃,不言弃,不颓废的信心。我们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就是信心比黄金都重要。作为管理者,管人就要侧重抓信心,这也是每个人天生俱存的精神内容,也容易在工作中信心得到提升,更容易产生出积极的行动和工作的投入,产生出饱满的热情和高涨的激情。

 

讲堂就在施工现场,每个人都要参与施工,指导施工,管理施工,就靠这些细微的施工现场的经历、突发事件的处理、应急预案的落实、上下沟通的协调、资源配套的调配、技术革新的研究、管理短板的弥补、个性差异的调理等问题的应对,来提升人才把控现场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应对能力。管理能力体现在现场,问题解决在现场,这是每个科班出身的年轻人都必须实践的第一课,只有在现场培训,才能培养现场的观察力,判断是与非的洞察力。现场管理者不仅仅局限只管哪一个方面,比如管试验的也要管现场的技术指导,管技术的也要管设备、管安全、管质量,也就是说,站到现场什么都要去管。时时提醒和引导每位管理者要开阔管理思路,打破思维定式,不仅要提供优质的现场服务,还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管理者,是懂得责任的管理者,练就他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

 

年轻人缺乏的不是理论,而缺乏的是实践,这就是课堂需要安排的教学之一的内容。要找好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就要给年轻的人才双肩压一重担,给他们精神上胆量,鼓励他们要去勇于干事,要不怕事,不怕犯错误。告诫他们,我们是团队发展,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道理。不干事的人,永远不会出事,出事的人,一定在干事。打消他们怕出事的思想禁锢,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因为我们有一个科学的体系在做坚强的后盾保障,那就是当现场发生事情,采取小事两小时,中事不过夜,大事立即召开领导会议研究限期整改时限的处事机制,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便于释放他们的潜能,有利于他们的优势发挥,更容易产生成就感,归属感也会自然而生,信心也会油然而成。事情总有其两面性,做事要按照程序、按照规定,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能说企业为我们遮风挡雨,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就不遵循规律,纵容自己犯错误,允许人才犯错误,但不能犯低级错误,教育他们错误一旦形成事实,不要去过多的抱怨自己,抱怨客观,重要的是教会他们面对错误,长什么见识,感悟到吸取的东西,提醒他们,不要在同一条河流的同一个位置,犯同样的错误人生哲理。同时告诉他们,当企业出了事,那个时候谁到底能承担责任,还不是企业。我们每个人要做的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担当其责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到日事日清,不留尾巴工作,不积压工作量,养成做事干练,办事公道,处事有方的好习惯。

 

年轻人都有一腔热血,都有展示自我的欲望,都有自己的优势,这时候就要充当伯乐的角色。项目部就建立个人信息档案,全面反映出个人的全部信息,包括专业、爱好、个性等,以便项目部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把重要的岗位放重要的人选,使其都能展示自己闪光的一面,只有把每个人的个性与需要的岗位紧密结合,把其擅长的专业与岗位联系起来,才能是他们自觉自愿的融入到自己设定的岗位展示作为,忌讳强压岗位,违愿工作,压抑生活,拔苗助长。只有在过程中锻炼其意志,在艰难中经历磨难,在处事中历练内功才能强身健体,才具有抵抗外力的抗打击能力,才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的策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胆启用,专业培养,重点发展,不求多求快,只求实惠实用,便于成长成才。

 

年轻人是需要呵护,需要关心,需要打造,需要激发,更多的需要去多方面打造,需要全方位考验,这是人才走向成长的第一阶梯,是螺旋式的进步。着力使他们专业精而专,管理全而通,处事冷而静,在适合的岗位提拔,在合适时机的发展,留给他们发展的空间,让他们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受到希望就在不远处,激发他们为岗位负责,为领导负责,为项目负责,为企业负责的敢于担当的勇气和激情,激情是年轻人干好工作的精神动力,没有激情就容易使人对自己放松要求,就会降低自己的工作标准和工作的效率。我们做到了让年轻人永葆竞争态势,时刻处于积极状态,绷紧他们工作之弦,以丰富的活动为依托,开展技术比武,比管理水平、比施工服务、比协调能力、比思想境界、比施工进度、比科技创新,营造的是氛围,培养的是精神,练就的是胆略。引导他们要学会放弃,敢于放弃,能够放弃,敢于竞争,敢于亮剑,敢于担当的精神。精神是人支柱,精神是动力,给他们精神注入活力。使每位愿意成长的年轻人,都像拉满弦的箭,随时冲向施工需要的地方。氛围是人才成长的沃土。人心思齐,人心向上,人心凝聚是沃土内含的营养,人才就是在这种环境中才能茁壮成长,氛围对人才成长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所学校,班子成员是良师益友,是军队里的教官。人常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员工是领导的形象。打铁还的自身硬。作为人才培养的老师,自身的思想业务首先过硬,要与时俱进的学习,把学习常态化,把工作标准化。尤其是学习,特别是思想学习,要学会做思想工作,要学会紧密结合现实做思想工作,做不同人的思想工作,学会统一思想,学会分析形势,学会研判形势,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带领人才从思想上成熟。班子成员身体力行,做到了学习不放松,思想不能落后,业务不能滑坡,技能不能减退,不断的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目前班子成员有工商管理硕士、在职研究生、本科在读等,把学到的先进理论、先进的管理案例,充分融入到项目管理职工,例如准时制施工生产制度、末尾反思制度的实行,起到了活学活用,让年轻人在新理论、新论点、新方法、新思路上有新的感悟。培养人才不需要引经据典,长篇大论的灌输,而是要循序渐进的渗入,耳濡目染的影响,和风细雨的感化。年轻人都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这份责任使得他们对工作更加严细,容易产生压力感,及时于其沟通减压,而且让每位班子成员分别与其谈心,让他们感到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其认识到领导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感到组织的温暖,也是其找到了心里减压的平衡点,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高了他们的幸福指数,使得年轻人工作的信心更足,会以不一样的状态重新进入自己喜爱的工作,鼓励是最好的老师,可以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

 

人才是搞好项目的基础,培养人才就要树立压力催人才成长的理念,以全方位、多角度设置课题,促进专业人才快速成长,用项目存在的问题设立课题,促使他们去查资料、找原因。六公司的主业是房建,发展房建板块成为六公司主打市场,那么培养人才就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不但让他们懂得高铁项目,还要懂得房建项目、高速公路等项目,如何让年轻人快速适应管理,进入自己的角色,提前给他们这个技术团队设立课题,练就应对能力,开阔业务视野,做好业务储备,为每个有志青年更好的发展强基固本,提前做好管理、应对现场问题处理的方法,不至于新上一个项目感觉陌生和束手无策。 2010年实行环保理念的征集,广大刚从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集思广益,提出了数十条可行性的环保建议。20119月,设立了房建项目的课题,题目是环境:城市楼盘(闹市区),高28层,主体框架结构,施工专项队伍要外部委托,资金垫付正负零,我部施工单位资金较为紧张,工期较为紧张,监理单位正规。要求围绕此问题进行思维扩展,可以查资料,吸收借鉴,要有自己的新思想,全面了解房建项目遇到的各类复杂问题。截止2011108日上交论文11篇,涉及五部一室,涵盖整个项目管理职能部门机构。通过这次设课题活动,广大年轻技术干部通过查阅大量的房建资料、了解了房建遇到的各类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了解了关键工序、关键环节、关键流程的控制方法。201110月,设立了高速公路项目的课题,题目环境:高速公路在山区,桥隧比例占多数,工期紧,施工作业环境恶劣,雨季施工可能性较大等。针对这一课题,广大年轻技术人员,自动分配,组成物资物流组、工程技术小组、安全质量环保小组、财务工作小组、试验工作小组、综合管理小组等开展了广泛学习,形成论文11篇。 通过专业论文的书写,专业人员的点评,极大地托宽了员工的知识视野,让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提早做好了上场其他项目的准备工作,确保了项目发展,人才成长,事业进步。

 

以上是是我们在人才培养中的一些体会,关于人才培养问题,我们项目和其他兄弟单位一样,坚持在施工中摸索,在培养中总结,我们将会一如既往的研究总结更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办法、措施,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工作。


上一篇:培养多元化人才的重要性

下一篇:人才培养与人才梯队管理办法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