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培养的紧迫性
发布:2016-09-22 10:31
来源: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他们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行各业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可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难题的人员。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服务等职业领域,如高级钳工、中式烹调师等。复合技能型人才: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如smt数控加工技师、机电一体化人才、综合服务一体化人才,以及新兴的创意和操作一体化人才等。知识技能型人才: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对企业而言,企业的竞争和产业的比较优势说到底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核心竞争力,高技能人才的合理运用和培养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现,同时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南方的民营企业集团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缺乏优秀的生产技师,培养一个饶线圈的优秀技师往往需要十几年,因此,用高薪从北方挖人就是他们的一个便捷和实效的选择。一位优秀技师,在北方的年薪是3-5万,到南方就可以拿到8万左右,甚至更高。自身高技能人才不足以及大量的流失,是企业面临的一个最严峻的问题。
当然也不乏一些有着深厚的历史和人才培养基础的大、中型企业,其人才储备相对充足,但是,量的优势却无法抵消质的欠缺。高技能人才的结构失衡,是又一个困扰企业的难题。青年高技能人才的优势应该在掌握最新的国际领先技术的能力和学习能力方面,但是现在企业的普遍问题是:高技能人才掌握的技能大多局限在常规和传统的领域。
另外,作为高技能人才的输出地,技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教授学生技能的实训老师的缺乏,也是从根本上制约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教育体制中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学历、轻技能的观念,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影响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彻底扭转的。
只有把这些问题认真的分析和解决,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才是企业提高人才素质、培养核心能力的基本保障。
上一篇: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下一篇:构建企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四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