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和启蒙教育

发布:2016-09-22 11:36

来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培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大多数家庭的首要任务,但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有人说要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非常重要。在家长填鸭压迫的氛围下学习,孩子的心情是排斥的,受压抑的学习接受能力较差;相反,如果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孩子是非常开心、放松的,学习事物能力强,而且可以养成爱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有各自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就来谈一谈我的一些浅薄之见吧。 一、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非常的重要。 

      我非常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人们常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家长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兴趣爱好、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生活方式,甚至走路的姿态,都可能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自我形象、威信尊严、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语言风格、行为习惯等特征在子女的心目中往往是神圣的,因此,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子女常常通过模仿接受这种效应。如果家长自身素养较高,为人诚实、工作勤奋、谈吐文雅、处事得体,那么对子女将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父母的示范效应本身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家长要能主动的、有意的发挥示范作用,其对子女教育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有效沟通,和孩子做好朋友。 

作为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之中要学会尊重和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在和孩子的交往中要通过细心的观察,倾心的交谈,悉心的照顾,耐心的帮助,多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心灵的需求;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和孩子谈心,要互相平视对方,不要仰视;要民主型的家庭教育,不要专制型的家庭教育。我在家里,有时也会时常和子女谈心,有时是无意的,有时却是有心安排地,她做的好时有,她做得不好时也有,我都会和孩子保持一种平视的状态,要么我蹲下,她站着;要么我们俩都坐着,我揽着她。我们家里有什么活动或者计划,大多都是几个人讨论决定。孩子不同意时,都会给她解释清楚。只有做到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朋友,那么孩子才不会和你有太大的隔阂,才愿意和你说心里话,所以作为家长平时要学会多和孩子沟通,和孩子做好朋友。 

三、 关爱孩子,但不要盲目的溺爱,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和关怀

的环境。 

 爱孩子是我们的天性,甚至中国的国情往往是父母在子女身上投入的时间精力远远多过于自己的父母。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往往是很多人心中的痛。现在的孩子智商都不成问题,重要的是情商的提高。当孩子把她的零食给你分享时,你不要以任何理由拒绝,让孩子知道没有一味的索取,还有给予,要懂得感恩。女儿在刚上小学时,都会把学校发的水果吃一半留一半拿回家,她说非常好吃要全家人分享。这虽然不算什么,但至少女儿在拿到水果时能想到家里还有父母没有吃到。她是一个孝顺的孩子,懂得感恩的孩子。

当孩子在街上看到一个乞丐时,她都会拿个硬币给他,我们不会因为那个乞丐是个骗子而让孩子漠视所有的弱者。所以我觉的父母在关爱孩子的同时,不要盲目的去溺爱他们,而要给孩子营造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 

四、 尊重孩子,贴对标签。 

 天下做父母的,没有不疼爱自己的子女的,但我们却常常因为根深蒂固的家长观念,从而忽视了和他们 的沟通,特别是在意见相左的情况下,经常拿出做家长的威风来逼使孩子按照我们的意愿来生活,大到报什么兴趣班,小到当天穿什么衣服,甚至连做作业的次序也是想当然的包办。让他们时时生活在专制的氛围下。孩子也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有的父母总是喜欢在别人面前说自家孩子不好,甚至有时会当着孩子的面,本来自家小孩很听话,学习成绩也不错,偏偏在人家面前说自家孩子不如别家孩子听话,学习不好,可能家长是谦虚,不经意的一说,可不曾想却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在孩子的心里产生了这种想法:我做得那么好,父母说做得不好,反正好也是不好,不好也就这么不好,干脆就不做好。“我不好”就是这位家长给孩子无意中贴的标签。记得女儿小的时候看其它小朋友玩一些较危险的游戏时,我会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胆小,而没有去鼓励她去战胜自己。慢慢地等她大一些,我有意再让她挑战一些游戏时,她会说:我胆小不敢。后来许多事情我不再给孩子贴这种负面的标签,即使孩子真得做得不好,我也不会贴上好的标签。记得她刚学英语时,读英语真得很费经,而我却不厌其烦地鼓励她说:你真棒,英语读的真好听。孩


相关推荐

上一篇:钱学森怀念启蒙教育:一辈子忘不了的六年

下一篇:浅谈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