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发展历程研究探析

发布:2016-09-10 09:29

来源:

  欧洲联盟(英文:European Union;法文:Union 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大量事实证明,欧盟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独特和制衡作用,表明一体化与多极化进程并行不悖。 欧盟在经历半个世纪的内外整合后,以一体化的形式,积厚而发,通过一整套战略理念和行动参与,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和独特的作用,客观上有力地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一 、 欧盟成立的背景及原因  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两个强悍的近邻:西边是强大的美国,东边是崛起的前苏联。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而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在这种新的国际秩序下,欧洲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欧洲唯有联合才能避免重燃战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地发挥作用。在让·莫奈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为此,让·莫奈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建立国际贸易、货币、安全联盟”和一系列具体设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西欧国家痛定思痛,在让·莫奈的“西欧联合”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越意识到西欧联合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欧洲一体化的具体原因如下:第一,欧洲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战后的欧洲不再是世界舞台的主角,其位置被美国与苏联代替。与这两个超级大国相比,欧洲是一个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分割的小国集合。第二,反对战争的信念。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认识到必须保证安全和稳定,不能再成为战争的策源地。第三,把欧洲变得更自由、更富裕。面对美苏与欧洲的对峙,西欧国家深感联合的必要性,拟通过一体化建立一个“经济上发展,军事上强大,政治上稳定统一的欧洲”。  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回顾  1、欧共体成立前的准备孕育阶段(1946年~1967年)  二战结束后,经过战争洗礼的欧洲百待废兴。昔日的一流世界帝国变成了屈居美、苏之后的二流国家。为了重新找回自己的大国地位,欧洲主要大国都有了重新联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经济的思想。1946年,英国首相丘吉尔率先提出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想。1951 年,欧洲统一之父——让·莫内在设计欧洲煤钢共同体时也强调了欧洲统一的前景。从1951年开始至今,欧洲演绎着不断扩张和深化的历史。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发表声明 (史称“舒曼计划”),建议法德两国建立煤钢共同体。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巴黎签定了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该条约于1952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这六个国家又签定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 该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是欧洲共同体的前身,也是欧共体成立的前期准备阶段。  2、欧共体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67年~1993年)  从1967年起,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标志是1965年4月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定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但《布鲁塞尔条约》于1967年7月1日才开始生效,欧共体才在真正意义上的成立。在其成立以后到1993年,欧共体


共经历了3次扩大。  第一次扩大:1972年1月22日,欧共体迎来了第一批新成员,英国、丹麦、爱尔兰三国在布鲁塞尔签字加入,欧共体成员国增加到9个。  第二次扩大:1981年,欧共体吸收希腊成为会员国,欧共体实现了成员国的第二次扩大。 第三次扩大:1986年,西班牙及葡萄牙成为欧共体会员国,欧共体第三次扩大。同年,欧共体卢森堡首脑会议通过了《单一欧洲法令》作为《罗马条约》的附件。1991年12月,欧共体与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了“联系国”协议。三国获得了10年入围候补资格。 3、欧洲联盟的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93年~今)  1991年12月9日,在荷兰的马斯特里赫特举行了欧共体的第46次首脑会议,通过了《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并于1992年2月7日由各成员国的外交与财政部长正式签署。《马约》的签署,把欧洲的一体化推向了一个新阶段,欧共体由一个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防务实体的方向发展,使欧洲一体化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了质的飞跃。因此它被认为是《罗马条约》签订以来欧共体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然而,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欧洲联盟条约》虽于1992年2月正式签署,但是直到1993年11月1日才开始正式生效,宣告欧洲联盟的正式成立。欧盟成立后,其又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扩大。  第四次扩大:1995年1月1日,奥地利、瑞典和芬兰三国正式加入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成员国达到15个。1997年7月16日,欧盟委员会又提出首批东扩名单,东扩的首批国家为:塞浦路斯、匈牙利、波兰、爱沙尼亚、捷克和斯洛文尼亚。1998年,欧盟与以上6个国家开始入盟谈判。1999年1月1 日,欧洲统一货币——欧元启动,这再次表明欧盟扩大的趋势势不可挡。  第五次扩大:2002年10月9日,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正式公 布2004年前欧盟东扩的10国名单——塞浦路斯、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2004年,欧盟完 成了它的第五次扩大,成员国达到25个。  第六次扩大:2007年1月1日,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这时欧盟成员国共达27个,已形成了人口4.89亿,面积432.2万平方公里的 “大欧洲”。然而,欧盟的扩大的势头并没有停止,在2005年10月,欧盟启动了与克罗地亚、土耳其的入盟谈判。同年12月,马其顿被接纳为欧盟候选国。 2006年6月,阿尔巴尼亚与欧盟签署了《稳定与联系协议》。  伴随着欧盟的六次扩大,其成员国的不断增加,经济也不断地飞速发展,欧盟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大市场,是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进程最快、范围最广、层次最高、成绩最大的区域组织。2011年6月上旬克罗地亚加入欧盟的司法谈判获得成功,入盟谈判可画上句号。巴罗佐建议,克罗地亚于2013年7月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


相关推荐

上一篇:欧盟的前途

下一篇: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