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半个深圳来踢球 不为输赢只为乡情

发布:2016-09-14 10:45

来源:



 导读


  这7年来,几乎每个周末,你都能在深圳某个球场看到一支业余足球队。这支球队的队员,大多来自陕西,也有部分来自相邻的西北地区。他们在深圳各有工作,但都爱好足球。2008年,他们聚集在一起成立了深圳三秦足球俱乐部。这7年,他们踢过的比赛有数百场。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他们也在球队、球场寻觅到了久违的乡情。


  以老乡为班底,拉起一支业余球队


  每到周日,深圳三秦足球俱乐部都会组织比赛,这一“惯例”持续了七年。6月7日下午3时许,在南山区华侨城中学体育场上,到场的队员们或是操着方言谈笑,或者围在一起玩“遛猴游戏”。


  这天是发新队服的日子,到场的队员也格外多。下午3时40分许,队长吴加坤抱着一个箱子来到现场,立即被队员们围住。与一般足球队印有阿拉伯数字号码不同,三秦队球衣上是大写数字。“作为陕西球队,希望能够传播秦文化,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吴加坤解释说。


  说到球队成立,那还是2008年的事。来自陕西汉中的吴加坤,从小就痴迷足球。2000年,他来到深圳。在生活和工作都逐渐安定下来之后,他萌生了以老乡为班底组建一支业余球队的想法。此举在陕西老乡圈子里得到了响应,球队很快成立。作为发起人,吴加坤当选为队长。球队成立至今,大小事务几乎都是吴加坤一手操持,“主要是自己有爱好,另外,在深圳工作的压力大,希望通过老乡的圈子进行交流。”


  吴加坤的网名叫做“北方的狼”,因而,队友们都亲切地叫他“狼队”。“狼队”对球队的感情,一眼就可以看出来。6月7日下午4时,三秦队对阵深圳足球在线(摩羯)队。比赛刚开始,三秦队就丢了一球。吴加坤从看台上站起来,扯着嗓子大喊,“逼抢积极一点,别那么远射门”。过了一会,三秦队再次丢一球,吴加坤再次站起来指挥,“中场位置靠近一点,脱节了。”看到球队后防吃紧,“狼队”起身后就再也没坐下。


  当天的比赛,三秦队最终2:5不敌对手,吴加坤带着遗憾之色走出了球场。他还有些不服气,但面对队员却难以说出口,“到场的成员比较多,秉着大家都上场的原则,球队反而无法以最强阵容出场。”


  老乡组队前,他们四处“蹭球”踢


  来自陕西西安的宫耀辉,是球队成立的元老之一,也参加过三秦队的第一场比赛,“那是在南山区的科技园,当时的对手已经不记得了,因为是订场的时候,球场帮忙给配的对手”。宫耀辉回忆,他刚到深圳时,三秦队还没有成立,当时只能去别的球队踢球。当时,他曾联系过一支业余足球队,“要想加入还要先试训,因为对方很注重成绩,球队流动性很大,很多人都不认识,缺乏归属感,就连比赛时东西放在场边都不放心。”直到三秦队成立,他才有了如鱼得水的感觉。


  对此,47岁的王红飚深有同感。老王是球队里年龄偏大的队员。早在陕西汉中读书时,他就是校足球队成员。1992年,他来到深圳工作后,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球队踢球,一段时间内曾为此苦恼不已。2000年前后,深圳的业余足球队多了起来,王红飚也四处找机会“蹭球”。三秦足球俱乐部成立后,他立即加入老乡“阵营”。如今,只要人在深圳,他都会参与球队活动,“来到深圳,除了同事和朋友,关系铁的就是老乡队,老乡队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


  加入老乡球队,让不少爱好足球的在深陕西人有了底气和归属感。宫耀辉是龙华一家大公司的员工,三秦俱乐部曾经和他所在公司的球队踢过两次比赛。作为双方的共同成员,比赛中,宫耀辉先后代表两支球队出场。在他看来,老乡和同事都是自己人,“大家都很熟悉,有种归属感。”


  球队是建起来了,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进进出出的队员很多。建队之初,三秦队只有10人左右,这几年来球队群渐渐发展为100人左右,长期踢球的队员大概有30人。“有时候隔上一两个月没来,就有新面孔出现了。”王红飚回忆说。


  9天踢7场球,业余队员热情不输职业队


  尽管是业余球队,三秦队员对足球的热爱不输职业球队。高力波是球队中的年轻人。27岁的他,在陕西咸阳读小学时就开始踢球。加入三秦队后,他曾代表球队和其他球队在9天里一连踢了7场比赛。作为一支业余球队,协调时间成为一大问题。队员们都是上班族,平时工作很忙,周末还要从四面八方赶来踢球,算上来回时间,至少要大半天。其中有一名球员从观澜赶来南山踢球,开车单趟就要一个小时。


  而在物价飞涨的现实下,A A制的三秦球队还面临着很现实的考验。“比如场地,过去订个场地只要几百块钱,平均每个人只要二三十块就够了,如今场地已经涨到了上千元,平均下来每次每个人要七八十元。”


  作为队长,吴加坤最头疼的是,队员出勤率低和场地少。每年都会有几场球,比如踢9人制的比赛,结果只到了五六个球员。球队对于参与者并没有太多的约束力,尽管核心成员出勤率很高,但是有时候也有人员不足的时候,“有时候就得从对方球队里借两个人,有时候我们也会借几个人给对方。”宫耀辉介绍。订场地也非常棘手,深圳的足球场地有限,提前一个星期预订,可能还订不到下周的场地。当然,胜负也是吴加坤比较在意的部分,“业余球队在一起踢还是要有一些战绩,没有战绩的话在一起踢就没有意义了。”据他介绍,球队此前的胜率约有7成。


  延伸阅读


  在深老乡球队,目前仅剩个位数


  三秦球队成立几年来,踢过的比赛有几百场了。最令吴加坤感到特别的,还是和其他老乡球队的比赛,“纯粹的家乡球队其实并不多,不过踢起来还是会有一点特别,团结氛围会有一些区别。”据吴加坤介绍,目前,深圳业余足球圈子约有700多支球队。像这样以老乡为班底的球队,早前深圳有15支左右,目前只有五六支了。


  江淮情球队就是目前深圳“硕果仅存”的一支老乡球队。球队队长芮彬介绍,他们是由安徽老乡组建的球队,与陕西老乡为主的三秦球队互相都很熟,“当年大家一起从大冲的球场走出来,之后又到水库球场,挺不容易的。”


  在芮彬看来,之所以如今老乡球队很少,是因为维系这种老乡的血脉很难,很多老乡球队刚开始的时候很红火,但是后来老乡越来越少,踢球的少了,人员青黄不接,最后演变成以几个老乡为主,再加上一批同事和朋友。


  前几年,芮彬曾经打算组织一次老乡球队的比赛,参照联赛或者赛会制的形式,最后踢了几场之后就组织不下去了,“至少需要七八支人数足够的球队,最后发现根本找不到足够的纯乡情的球队。”


相关推荐

上一篇:海外华人的春节梦:每逢佳节倍思亲

下一篇:道不尽的乡愁 广东侨乡一览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