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发布:2016-09-22 17:04

来源:




新生儿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摘要】 目的 帮助临终新生儿无痛苦,安详的静静离去,为其家长提供心理支持。方法 评估新生儿对治愈性方法已经没有反应。对新生儿实施一种特别的护理,评估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结果 临终新生儿在安逸,无痛苦,在亲人的身边静静离去,家长能在短时间内调整好心态,面对现实。结论 新生儿的临终护理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临终新生儿的护理可以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


【关健词】 新生儿   临终关怀   家庭   护理

    



“临终关怀,是指为现代医学治愈无望的病人缓解极端痛苦、维护至死尊严、帮助临终者安宁走完生命最后历程,对于临终者家属提供包括居丧期在内的生理和心理关怀的一系列立体化社会卫生保健服务”[1]。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临终护理是针对老人或是癌症患者的一项护理内容,实际上临终护理适用于任何年龄、任何需要这种特殊关怀的人群。部分新生儿出生后就濒临死亡,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们的整个家庭需要支持,我们护理人员应具备特别的技能帮助这个家庭度过难关。我科于 2005年1月—2007年12月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对23例即将死亡的新生儿实施临终护理,使濒死的新生儿在安逸、无痛苦的情况下在亲人身边静静离去。现将护理过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3例病例是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科住院后死亡的新生儿。其中男14例,女9例;出生2h--1d的2例,1-5d的9例,大于5d的12例,足月儿 12例,其中足月小样儿2例,早产儿10例,过期产1例;人院时体重1250-1990g的9例,1990-2500g的7例,大于2500g的7例。人院后抢救小于6h的3例,3h-3d的9例,大于3d的11例,平均抢救天数6. 58天。本组23例病例,占同期住院2218例新生儿的1.03%。


2 方法

评估新生儿的疾病对治愈性方法已经没有反应,确定新生儿进入了临终护理阶段。评估家庭对新生儿的期望程度和家长对住在科里的孩子的反应,尊重家长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家庭制定出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为新生儿的死亡营造最佳环境,为姑息护理准备场所,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为其家庭提供个性化的整体护理。


3 结果

23例死亡新生儿中有 21例在医院里安详地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期,有1例家长放弃抢救,因逃避与医院产生的费用,无法联系到家长,1例是因宗教信仰.要求孩子必须在没有死亡之前抱同家。在新生儿死亡后第10天电话随访,16

家表示对我们的护理工作给予肯定,4家不愿意接受我们的随访电话,3家无法联系。


4 护理

4. 1   对新生儿护理

4. 1.1 征求家属的意愿,同意停用所有的有创护理操作,包括各种穿刺和插管,频繁的干涩性的监测生命体征,呼吸机的使用和人工喂养,可以使用非干涩性监护仪器来监测生命体征,为判断疾病的变化提供依据。为了维持舒适可以使用氧气和吸引装置,包括吸痰和胃肠减压,给鼻饲喂养。家属在场时允许家长抚触患儿的皮肤,但要交代家长动作要轻柔。

4.1.2  除了提供舒适或治疗特别症状的药物以外,其他药物一律停用,并向家长解释停用其他药物治疗的目的,但要保持静脉通路,为继续使用镇痛和镇静药用。

4.1.3 做好基础护理,置开放式暖箱,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给舒适体位,给予保暖 嘱医生查房时尽量减少噪音,给患儿一个安静的环境。

4.1.4 护士应继续观察,仔细评估新生儿的情况 患儿痰多时及时吸出痰液,及时清出分泌物,如果患儿烦躁,遵医嘱给镇静或镇痛药,并记录所做的护理工作和观察到的情况,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4.1.5 把患儿当人治疗,不是当病治疗,在家长需要探视时允许家长反复探视。

4. 2  对家庭的护理

4.2.1 评估家长对患儿目前的病情理解程度,了解家长对患儿疾病的反应。

4.2.2 向家长介绍患儿目前的病情,在介绍病情时,注意保护家庭隐私,最好医生护士一起向家长宣布这一消息,先由医生向家长介绍患儿目前的病情,然后让家长向你介绍他们对孩子的病情和相关情况的理解,并纠正误解,最后再征求还有什么问题,并强调还有其他医生和护士正在照顾你的孩子。向家长介绍的内容包括维持生命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患儿的现状,生存的可能性,完全康复的可能性,解释即将实施的护理的利弊,治疗可能带来的效果与副作用,以及患儿在科里所得到的照顾等等。

4.2.3 对患儿家属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需求给予积极的回应。评估家属的身体、经济、文化和患儿对家长的重要性,制定个性化护理。护理人员作为一个倾听者,应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感受并鼓励家长叙述内心的感受,将自责、悲观、忧郁的心绪宣泄出来,为家属伤心提供场所,在家属伤心时尽量不打搅他们。但对处在围生期的患儿母亲,我们要关心其身体状况,必要时给予帮助;评估家庭的宗教需求,最大限度满足家属的宗教需求。


5 讨论

5.1  临终关怀在我国己推广多年.让临终病人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活得更有意义,更有尊严 已经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同。但对新生儿的临终护理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对临终关怀的时间也说法不一,程爱华在《临终关怀与护理》中提到 “临终关怀的时间,多数国家倾向以住院治疗平均17. 5天为标准。”[2]陈长金在《临终护理的进展》中提到临终关怀的时间是 3-6个月[3]。美国Carole Kenner和 Judy WrighLott在《Neonatal Nursing Handbook》中提到临终护理适用于任何需要这种特殊需要的人,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就濒临死亡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们的家庭需要支持。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中国已经推广多年,已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认同。而做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所以说新生儿的临终护理是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5. 2 新生儿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好消息,但新生儿的死亡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打击。部分家长由于悲痛的原因不能很理智的对待患儿的死亡,就会把心里的不快转换成对医护人员的矛盾,从而引起医患或是护患之间的矛盾。本组病例中,因新生儿的死亡而导致家长投诉的有2例,占同期死亡病例的8.69%。分析原因,1例是家长对患儿在住院期间与医院产生的费用有疑惑,另1例是因家长在探视患儿时发现护士给患儿吸痰时动作较生硬,家长认为伤害了患儿。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为临终新生儿提供以家庭为中心的个体化整体护理,可以降低医患或护患之间的矛盾,减少投诉,同时提高了医护人员为病患的服务意识。在与家属的交谈中,提高了护理人员与家属沟通交流的技能。


参考文献

[1]任福全,王富强.以德治国必须深入开展社会公德教育〔J〕; 道德与文明; 2003.03


[2]程爱华.临终关怀与护理〔J〕; 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6.(3):96


[3]陈长金.临终护理的进展〔J〕; 医学文选 2004.23(5)-684一686


相关推荐

上一篇:我国内地临终关怀发展的现状

下一篇:医院临终关怀服务步履维艰 青岛现状探访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