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需病房临终病人的人文关怀 

发布:2016-09-22 17:01

来源:



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关怀照护[1]

美国护理理论家Leininger与Watson分别于1975年和1979年提出“人文关怀是护理学的本质”的观点,并将护理学拓展到以“关怀整体人的生命健康”为本的人文关怀的发展阶段[2]。我国卫生部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以及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病人、爱护病人、尊重病人、帮助病人的氛围”[3]

。护理人文关怀,就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对病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4]

。特需病房是为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医疗保健需求而设置的高级病房,它环境安静、优美,设施齐全。由最初的少数涉外人员、民企老板入住,发展到越来越多的普通病人主动要求到特需病房进行医疗,尤其是临终病人家属,他们竭尽所能想让自己的亲人在最后的岁月里,在安静、整洁、温馨的环境下,走完自己的人生。我们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对特需病房临终病人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取得较好效果,并获得家属满意和感谢。现将四年多的10例临终病人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年7月~2010年10月本病区发生10例,均为肿瘤晚期或广泛转移病人。其中腹腔继发性恶性肿瘤1例,肺、骨继发肿瘤各1例,食道食管恶性肿瘤1例,肝癌2例,骨肉瘤1例,广泛转移性肿瘤3例;年龄l2~87岁,平均58岁;男性8例,女性2例;职业:机关干部3例,农民3例,工人3例,学生1人;均在本科住院3天~67天不等。 2 人文关怀的护理措施 

2.1 人性化病房设置,为病人和家属提供一个方便、安静、整洁的空间 

为减轻病人住院期间对陌生环境的焦虑、紧张心理,病房的布局及室内的色彩搭配上充分的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5]

,在不违背安全的情况下,允许根据日常习惯布置房间[6]

;不强调整齐划一,而是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尊重、舒适、简便为原则,为病人营造出一种家庭的温馨氛围[7]

。同时为减少病人住院期间生活起居的不便,病房内除了装有必要的急救设施,还突出了特需病房的特点,配有多功能摇床,冰箱、彩电、微波炉、电话,并提供免费上网、免费市内通话,24h提供冷、热水。允许家属携带病人喜欢的用品,如大靠垫、相框、移动坐便器等,让病人视“院”如家,有一种温馨感、亲切感和家庭感,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死亡的心理恐惧。 2.2 减轻痛苦,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与姑息照护两者都强调“四全”服务,即全人、全家、全程和全队。强调减轻各种痛苦,让病人平静、安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即优化生命末端质量[8]

。癌痛不仅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也容易使其失去生活勇气,应合理及时止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本组10例中有7例主诉持续腹胀、腹痛,五指疼痛评估法评估都在中度以上;2例胸闷气喘,1例一直处于浅昏迷。医疗上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而家属也无一例外的要求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命。护士在每天评估病人疼痛程度同时,对病人的疼痛要给予同情和理解,进行心理安慰和鼓励。按照WHO阶梯镇痛法,根据医嘱确定不同的给药方式,定时给药。同时,指导病人采用非药物的方法减轻疼痛,如放松、热敷、冷敷、按摩等,以增加舒适度,维护病人的尊严。 

2.3 做好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晚期肿瘤病人大多恶液质,卧床不起,生活更不能自理,但神志清醒。10例病人中除脑瘤病人浅昏迷外,其他病人直至临终前10分钟~8小时才意识模糊、进入昏迷。所以要全方位地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病人身体的完整和清洁,让病人感到舒适,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9]

。本组除一例双下肢严重浮肿、家属拒绝翻身、骶尾部出现Ⅰ度压疮外,其余9例病人临终前均未发生压疮和口腔感染。 

2.4 重视临终病人的情感交流,最大程度满足病人心理需求 

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应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状况,以及他们的想法和希望,尊重其意愿和选择

[10]

。通过与病人和家属的多次沟通,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意愿和要求,并给予

尽量满足,同时鼓励家属的配合和参与。例如,有位老年男性病人临终前不经意间总是朝病房门口张望,有时欲言又止。护士察觉后,提醒其子女是否接来母亲探望,但子女担心母亲与父亲相见后承受不了而犹豫不决,最终接来母亲相见,结果在母亲离开病房刚走到电梯口,病人开始呼之不应,进入昏迷。这时家属才意识到父亲是放心不下母亲,为见母亲最后一面而坚持至今,同时对护士的及时提醒深表感激。而有的病人临终前则要求回家,当班护士都尽快地做好相关物品准备,指导家属途中注意事宜,以了却病人心愿。 2.5 重视对临终病人家属的心理情感支持,减少遗憾和痛苦 

在病人临终期间,家属尤其是配偶,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临终病人的人文关怀不仅针对病人,而且也应面向临终病人家属。安抚病人家属,一方面可使家属心理得以安慰,另一方面也使家属尽早对病人的病情进展预后有一个正确了解和认识,在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基 

础上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对病人的临终关怀

[11]

。告知家属情绪的好坏对临终病人生

活质量有着重直接的影响,教会家属缓冲心理压力的方法,如保持生活饮食规律,鼓励家属与病人、子女之间交流和沟通,避免各种身心反应,来维护身体健康。 2.6 做好病人去世后的后事料理,善始善终,使家属心灵得到安慰 

2.6.1 尊重病人生前意愿和家属要求,尊重其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进行尸体料理。如有位信仰伊斯兰教的病人在死后,家属提出不愿到殡仪馆,要直接送到清真寺,护士则帮助办理后续事宜,并请家属放心,暂时保管好部分病人物品,以防遗失。还有位12岁患儿的家长,在小孩去世后,考虑将再生二胎,按照当地风俗她不能再碰停止呼吸后的小孩,于是她提前离开了病房,一切擦身、穿衣都留给了当班护士全权处理。 

2.6.2 做好病人出区前的费用审核,及时记账、减账,以防漏费、重复收费。住院期间,因病人病情不稳定,家属根本不考虑费用多少;即使每日发放一日清单也全无在意。而当病人一旦去世后,面对高额的费用有的心理极不平衡,一条一条问,充满质疑和不信懒,甚至在结账时诱发不愉快,容易引起投诉。如有位家属始终认为还有剩余“白蛋白”,后经大家提醒,反复帮她回忆才想起,最终消除了疑虑,可见工作中要及时准确记账,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3 效果 

实践证明,特需病房的一系列细致、周到而人性化的关怀护理措施在提高临终病人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高家属对其临终服务的满意度,10例临终病人生命得到尊重,疼痛不适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或遏制,家属的身心健康也得到维护和增强,临终病人情绪稳定,平静地接受死亡。其中有8例在医院安祥的离开人世,2例自动出院。有的家属还一直与我们保持联系,并带来新病员。 4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健康和护理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高,而人文关怀正是通过强化人的主导作用,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来满足新形势下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的需求,使其成为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12]

。临终关怀作为一种

新的医疗服务,弥补先行医疗保健体系忽视临终病人需求的缺憾,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人类生命发展的需求,从而使医疗保健体系更趋完美

[13]

。但由于死亡在生物学、心理学、宗教学

及社会学等各有其含义和价值,所以人们对死亡的态度相应的具备主观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

[14]

。在中国,由于受儒家、道家、佛家传统文化思想的熏陶,人们认为死亡是不祥的,

对死亡采取否认态度,在言语中避免谈及,不能坦然面对死亡

[15]

。同时由于特需病房的病人 

 

来自不同的地域、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也形成了人们在观念和意识上的区别

[16]

。罗点点

[17]

倡导“尊严死”,就是指在符合病人本人意愿的情况下,让病人在尽可能

的舒适和尽可能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实现尊严的情况下,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在工作中要针对不同的病人遵循文化和谐护理的原则,提供适合病人的人文护理,让病人感受到其生命价值、人格尊严得以满足,同时也促进病人与护士之间的沟通,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医院人文氛围,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质护理服务。 

当然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经历的人在不同时期对死亡认识及护理需求是否相似或有何不同,以及从不同角度观察医疗资源的整合与临终人文关怀的关系都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关推荐

上一篇:说说我这些年当道士 做的和合法事 婴灵超度 打小人 转运

下一篇:晚期癌症患者的临终护理与进展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