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管理哲学

发布:2016-09-21 15:54

来源:



管理哲学是一门新兴的、 年轻的交叉学科 ,是一切管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管理哲学 ,至今没有明确概念。有人将管理哲学定义为研究管理中的各种根本问题 ,如管理的目的、本质、范围、对象、价值、效益、组织职能和过程等;另一些人则按照哲学理论的体系来研究管理哲学。英国学者谢尔登首次明确提出“管理哲学” ,并界定其原则。他认为管理哲学是“一套原则、一套科学地确定出来并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原则,由于它是实现最终目标的基础,所以应用它们来指导日常的职业实践”。这一原则一方面将管理哲学从哲学中提取出来,另一方面又将管理哲学和管理的哲学区分开来。我国的学者则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站在哲学的角度,用哲学的方法来研究管理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为管理哲学是现代管理知识的精髓,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为现代管理和管理科学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由此可见,由于所站的角度、研究方法及价值取向的不同,对管理哲学的涵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研究中西方管理哲学的异同点,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基本特征及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 ,包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管理思想。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的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以德治国思想 , 就已包含着以人为本 ,以德治国 ,以 “诚信” “治天下” , “德主刑辅” , “天人合一” ,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还有法家的法治思想 ,孙子兵法中的管理思想等 ,都包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这就为我国的管理科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哲学基础。因此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作为管理科学的基础 ,从而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 ,既合乎文化传统的自然需要 ,又合乎管理思想发展的趋势。因此 ,中国管理哲学在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重人伦、 施仁政的管理原则中国古代社会在特有的农业自然经济的制约下 ,形成了建立在家族、 宗族等血缘关系上的传统观念。孟子在 《滕文公上》 中指出 “父子有亲 ,君臣有义 ,夫妇有别 ,长幼有序 ,朋友有信” ,这五伦所构成的道德规范 ,几千年来代代相传 ,表现在现实的管理实践活动中人们特别重视 “人情” ,往往为了 “人情” 在 “原则” 上进行回旋 ,最终会选择顺乎 “人情”的管理决策。同时管理者要实施有效的管理来提高效率又必须施仁政。 “行仁政而王 ,莫之能御也” ,告诫了数朝数代的管理者仁政的核心就是 “重民” ,通过 “养民” “富民” “惠民” 的方式 ,达到 “得民心” 的目的。另外 ,这种重人伦、 施仁政的管理思想论文格式也体现在当前我们国家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2.中庸之道的行为方式儒学所提倡的中庸之道仍是多数人立身做事的原


则。克己(恕)尽己(忠) ,内仁外礼 ,和而不流 ,中立而不倚 ,中正平和 ,是人们评价是非的标准。处理问题上人们主张调和与折中 ,反对过度偏激 ,要把握好 “度” 和 “火候” ,所谓 “过犹不及” 就是这个道理。中庸的要点在于 “时中” ,因此 ,无论何时 “时中” 的内容都要根据具体的情势而有所变化 ,这就要求管理者既能坚持正义又能通权达变 ,追求在一定范围内的整体和谐。3.“无为而治” 的丰富内涵“无为” 即尊重世间万物各自发展的规律 , “道法自然” ,从而达到 “无不为” 的境地。 《老子》 一书中把国家管理状况分为三个等级:最好的是 “不知有之” ,老百姓不知道统治者的存在;其次是 “亲而举之” ,老百姓感觉到统治者和自己很亲近 ,常加以赞美;再次是 “畏而辱之” ,统治者以凶残的手段威迫百姓随意地欺侮他们。这三个等级是不同管理方式所形成的结果 , “不知有之” 使 “无为而治” 得到了充分地体现。中国民族工业的典范海尔集团在管理过程中深谙 “无为而治” 的内涵 ,强调要为员工创造宽松的环境。管理层特别注意不要求员工完全按照自己的一套工作 ,给予员工更大的发挥空间。4.“以德服人” 的领导艺术领导者是靠权力的威慑力还是靠来自非权力的影响力开展工作 ,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孟子对这一点有着非常深刻的阐述:以力服人 ,非心服也 ,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 ,心悦而诚服也。用权势名位去压人 ,下属是无奈的服从 ,而以德服人者 ,才能使下属心悦诚服。成功的领导者 ,要自觉地协调与他人、 与社会的关系 ,把完善自身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个基础性的环节 ,从立身正己做起 ,达到 “以德服人” 的目的。领导者能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教育下属 ,管理工作将会步步深入下去。如大庆油田企业各级领导都遵循着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要求群众做到的 ,领导要带头做到;要求群众不做的 ,领导坚决不做。让员工从企业领导人的行动中 ,体悟到企业提倡什么、 反对什么 ,并据此适当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二、 西方管理哲学的基本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  管理哲学最先起源于西方 ,经过近 20 年来的不断创新 ,西方管理哲学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1.重视比较管理研究的理念西方比较管理的研究兴起于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 ,通过比较管理研究 ,管理理论有了新的认识 ,那就是普遍认识到一国文化传统对于管理方式的形成和运用具有很大影响 ,从而在寻求管理的普遍规律以及管理方式、 方法的移植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同时 ,更加认识到管理中“软因素” 的重要性。所谓软因素简单地说就是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 ,特别是强调人尽其才的精神因素和主观能动因素。2.重视企业文化的理念企业文化热是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西方管理理念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西方管理学家从国际竞争角度 ,在对日本的比较研究中认识到管理的差异主要在于文化。并认为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与发展、 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为提高本国的管理水平 ,为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3.非理性主义思潮的人本理念20 世纪 80 年代初以彼得斯等人为代表 ,分析批判了过去管理理论的缺陷 ,认为过去的管理理论过分拘泥于以理性主义为基石的科学管理 ,实际上是一种见物不见人 ,甚至是与人为敌的管理。因此他们认为必须进行一场 “管理革命” ,使管理 “回到基点” ,即以人为核心 ,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这一非理性主义思潮对于西方管理理念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4.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 念彼得圣吉首次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管理理念 ,这种组织被认为是新经济时代的组织形式。彼得 • 圣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 “未来惟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 ,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 ,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


全心投入 ,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学习型组织。 ” [3 ]在 《第五项修炼》 一书中他提出要在学习型组织中进行五项修炼 ,即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 团体学习、 系统思考。5.建立虚拟企业、 动态协作团队和知识联盟的理念查尔斯 •M • 萨维奇在其著名的 《第五代管理》 中明确提出了 “通过建立虚拟企业、 动态协作团队和知识联盟来共同创造财富” 的理念。所谓虚拟企业就是不仅把公司成员 ,而且把供应商、 公司顾客以及顾客的顾客都看成是一个共同体 ,充分调动内外各种资源 ,其实质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 [4 ]书中还提出了未来管理模式要在五个方面发生转变 ,即从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转变;从例行程序向复杂性程序转变;从序列活动向并行活动转变;从工业时代的概念性原则向知识时代概念性原则转变;管理在结构、 控制、 权力、 交流等方面将发展变化。6.建立知识型企业的理念1998 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达尔 •尼夫在其主编的 《知识经济》 一书中 ,基于 “下一波经济增长将来自知识型企业”的重要观点 ,提出了建立知识型企业的管理理念。他认为 ,以向顾客提供信息为基础的企业将胜于那些没有这样做的企业 ,把信息转变成知识的企业将会是最成功的企业。并指出 ,灵活性、 适应性、 反应能力和快速革新能力 ,正日益被看作为知识经济中最佳的组织结构要素。   三、 中西方管理哲学的共通及融合 进入 21 世纪以后 ,知识信息、 技术的生产、 传播和应用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随着管理环境的变化 ,管理哲学思想与管理模式也必然进行变革和调整 ,生产的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促使不同国度的管理哲学思想相互融合。因此 ,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不仅应当研究和总结中国传统的管理哲学思想 ,而且还要面向世界 ,研究、 总结和吸收外国古代的优秀管理思想。外国古代的优秀管理思想 ,也是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 ,也值得我们继承。因此 ,我们说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 ,不应该是狭隘的。它不是仅具有中国古代优秀传统管理思想特点的管理哲学 ,而是还能够吸收和融合世界各国古代优秀管理思想的管理哲学。近代以来 ,西方的欧、 美等发达国家的管理科学和管理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 ,走在世界管理科学发展的前列 ,对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经济、 政治、 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5 ]因此 ,建立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也应该、 而且必须学习和借鉴外国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使当代外国的先进管理理论、 方法、 经验同中国当代的先进管理理论方法和经验完美地结合。以人为本和民主管理代表着当代管理哲学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 “以人为本” 就是要以人为管理的中心或核心 ,要关心人、 尊重人 ,尊重人的价值 ,要按照人的生理规律、 心理规律和行为规律设计和进行管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 关心人、 尊重人和人的价值 ,按照人的生理、 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管理 ,才能真正调动人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并且最终能够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有利于人的进步和全面发展。民主管理 ,就是要建立一种民主决策机制 ,让人人都成为管理的主体 ,人人都参与管理 ,既是决策的参与者 ,又是决策的执行者 ,打破管理者与被管理的严格区分。这样 ,既能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又能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 理解和支持 ,能够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目前 ,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潮和科学主义的管理思潮已出现了融合的趋势。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就是要寻求科学与人的价值的和谐 ,把以人为本、 民主管理同科学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实行以人为本和民主管理 ,一定要以科学为基础 ,按照科学规律办事。而实行科学管理 ,又要做到以人为中心,关心人和人的价值 ,为人民的利益服务。综上所述 ,在建立中国特色的科学的管理哲学进程中 ,我们一方面要继承我国先哲创建的管理哲学传统中的珍品,另一方面也要借鉴西方管理哲学传统乃至其现实管理文化中可为我用、对我有益的东西。这就需要通过比较加以审视 ,分清良莠 ,以结合现在和未来的需要 ,发挥积极因素的优势 ,努力消除消极因素的危害 ,从而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管理哲学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关推荐

上一篇:企业文化与管理哲学的关系

下一篇:乔布斯的管理哲学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