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中韩经贸合作前景光明

发布:2016-08-29 14:07

来源:

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趋势。世界经济正处于动力转换的重要阶段,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将更趋平稳,动力将更为多元。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指出,中国经济未来向好、更好,并不是盲目乐观,而是有基础、有条件、有动力。

第一,2015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仍是全球增长重要动力。一是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6.9%的中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起伏震荡的背景下,2015年中国GDP增量超过5000亿美元,这是在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的高基数上取得的,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位居前列。二是实现了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的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快于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超出预定目标。三是实现了结构优化的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比投资高30.3个百分点。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2.4个百分点,达50.5%,比工业高16.7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6%。中国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加快孕育成长,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大大快于传统工业。四是实现了开放、互利、共赢的增长。2015年中国进口总额1.68万亿美元,继续位居世界第2位。中国居民出境旅游等达到1.2亿人次,增长了12%,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人民币,增长了20%。中国从国际市场进口大宗商品的实物量和占全球份额继续增加,既满足了中国自身发展需求,也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超过四分之一的贡献,中国发展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第二,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趋势。一是中国经济发展有很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有信心有能力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以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是到2020年,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二是到本世纪中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中国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超过1亿人,每年新毕业大学生700多万,高质量发展具有充裕的人力资源基础。中国近年来居民储蓄率一直保持在38%以上,2008年以来居民储蓄累计增加了35万亿元人民币,这使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都有充分条件。中国GDP总量为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015年中国财政收入预计增长超过5%,年底国家外汇储备超过3.33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国际资本仍然看好中国发展。中国推进改革的决心坚定不移,将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正在编制中的“十三五”规划,将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增长,推动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

第三,中国将着力通过改革创新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主要包括继续加大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重要领域改革力度,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释放和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既在改造传统制造方面努力,又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升级方面加油,让更多有生命力的前沿技术和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全社会的发展潜能。

第四,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合作共赢。促进世界经济进一步复苏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发生8年来,世界经济复苏缓慢,突发性不稳定因素很多。当今世界经济需要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多合作、更多共赢。今后5年,中国将致力于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与世界各国谋求更多伙伴式的经济合作。中国将继续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商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加强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水平,实现互利共赢。加快自贸区及投资协定谈判,打破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继续改善外国在华投资环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二、中国商务工作2015年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各项指标居于世界前列,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15年中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和出口额仍居于世界第一位,自2013年以来连续三年保持这一位置。网络零售额继续保持全球第一位的位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贸易进出口额稳居世界第二位,吸引外资连续24年位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对外投资位居世界的第三位,可以说交出了一份对国家经济增长和对全球经济发展助力的满意答卷。主要有几个特点:

一是增长亮点多。首先从消费来看,2015年中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1万亿元,同比增长10.7%,消费对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4%,比2014年提高了15.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经济增长由投资和外贸拉动为主向由内需特别是消费为主的重大转型。从进出口来看,在去年全球贸易出现两位数负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的降幅远远低于我们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全球的贸易降幅速度,仅下降8%。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预计由12.2%提高一个百分点,超过13%,是中国在全球份额当中提升最快的一年。全年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7130亿美元,增长14.6%,占全球比重和中国外贸比重实现了“双提升”,仅次于美国,服务贸易占中国整体外贸总额的18%。去年全年对外直接投资剔除金融类是1180.2亿美元,增长了14.7%,这是连续数年的快速增长;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262.7亿美元,增长了5.6%,仍然居于发展中国家的首位。

二是结构效益好。内贸流通结构优化更加明显,中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达到3.2万亿元,同比增长31.6%,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的11%左右,中国是网上实物销售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线上与线下、现货与期货、批发与零售、城市与乡村流通市场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三是内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应该说,上述的各项工作为中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外贸面临非常困难的形势下,仍然贡献了全国18%的税收。2015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在25%以上,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的外贸进出口仍然显著好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本身就是对世界贸易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贡献。

2015年商务工作有两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是改革发力。一是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扩大上海自贸区试点范围和新设3个自贸试验区。二是推动内贸流通改革体制创新,出台了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在上海等9个城市开展内贸流通综合试点改革。三是大力加强市场监管,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的改革措施。四是改善外贸发展环境,创新外贸发展方式,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的发展。第二个关键词是深化开放。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着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在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是开放领域取得新突破。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发布2015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的综合试点。二是区域开放取得了新进展。实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创新发展工程,支持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国家级经开区建设。三是多双边区域合作呈现新亮点。中国与东盟签署了自贸区的升级议定书,《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东亚领导人会议上一致确定争取在2016年结束RCEP的谈判,与韩国、澳大利亚签署了高水平、全面、均衡互利的自贸协定。目前,与中国签有自由贸易协定的贸易伙伴达到22个,涵盖中国国对外贸易额的38%。中国还推动世贸组织第十届贸易部长会议达成众多协议和共识,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取得了积极进展。内地同港澳地区签署了CEPA服务贸易协议。

三、在上述大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将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为两国经济增长和人民福祉增加贡献更多力量。从各项数据上看,中韩经贸合作2015年表现稳健。2015年,中韩外贸2758.2亿美元,同比下降5.1%,降幅远低于全球进出口两位数降幅和中国及韩国的国家贸易降幅,与中日贸易额的差距也快速缩小到几十亿美元。中韩双向投资也保持着稳健增长态势,中国实际利用韩资40.34亿美元,同比1.72%,中国对韩投资5.09亿美元,同比上升3%。2015年12月,中韩自贸协定生效,为中韩经贸合作这艘巨轮增添了更为强大的引擎。

今年,中韩自贸协定生效进入第二个年头,目前协定执行顺利,中韩两国政府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这个协定的使用效率,提高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中韩两国企业界和各类民间协会利用这个协定扩大两国贸易和投资的热情高涨。中韩两国政府还将在建设中韩产业合作园、筹建中韩产业合作基金、推动两国企业开拓第三方市场等领域加大合作力度。从企业层面看,两国企业合作日益深化,其合作不局限于各自市场,扩大到面向第三国市场和世界市场的深层次合作。

尽管面临着国际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等困难曲折,中韩经贸合作仍然前景光明。中国驻韩国使馆经济商务处愿为两国企业的合作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服务,将为深化两国经贸合作做好各项工作。


相关推荐

上一篇: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下一篇:最后一篇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