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产业的国内外现状及我国发展趋势

发布:2016-08-27 16:37

来源:



1、北京顺义区临空经济区——临空复合型工业区

  战略目标:打造临空经济区、建设世界空港城

  六大功能区:天竺综合保税区、空港开发区、林河开发区、空港物流基地、北京汽车生产基地、国门商务区

  聚集效果:航空类企业超过300家、世界500强企业30余家以及中国民航六大集团,初步形成以航空业的相关企业总部为主体、现代制造业及高端服务业为主的临空产业体系。

  成功优势:毗邻大型空港、扩展空间充足。

  2、天津临空产业区——临空配套工业区

  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是滨海新区重要的功能区之一,它依托中国民航大学的科研资源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的便利条件,以空港物流加工区为载体,是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将建设民机集成总装基地、航空产业集聚基地、国家级航空产业集群创新基地、机场空管及通用航空设备研发制造基地。

  天津临空产业区(航空城)坚持“市场牵引、政策导向、开放合作、重点突破,配套跟进”的方针,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积极发展航空制造、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教育培训和航空商业服务业等五大板块,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根植性显著、品牌效应和示范效应明显,努力建设成为亚洲规模最大、配套完善、国际化的新兴航空产业基地。

  目前,临空产业区航空产业已初具规模,吸引航空项目17个,总投资20多亿美元,其中外资项目10个,内资项目7个,包括空客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中航工业直升机产业化基地、美国古德里奇飞机短舱、法国左迪雅戈航空设备维修、泰雷兹雷达组装、STTS飞机喷漆服务、加拿大FTG航空仪表盘、德国汉莎航空货栈和海航租赁控股、大新华物流等世界一流航空项目,涉及飞机总装、研发、零部件制造、航空租赁、物流和服务等领域。


  3、上海长宁区虹桥临空经济园区——总部经济型

  战略目标:园林式 高科技 总部型

  三大产业定位: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高技术产业

  聚集效果:现已形成信息通信技术、电子商务、无线通讯、现代物流业、服装服饰业、食品和生活用品制造业等具有航空出行需求高、生产性服务业特征的产业集群。

  成功优势: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经济核心

  4、湖北武汉临空经济区

  战略目标:华中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武汉航空物流和临空工业基地、主城北部的综合新城区。

  三大主导产业:航空运输、航空物流、临空型高新技术

  三大优势产业:临空型现代制造业、临空型现代服务业、临空型现代农业

  聚集效果:处于产业聚集过程中,效果尚未显现。

  成功优势:独特区位优势、政府高度重视

  五、临空产业经济重要战略意义简析

  临空经济区在带来产业聚集的同时,还会鼓励技术创新,加快科技进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临空经济区在吸引众多国际一流企业的同时,必会将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等一并拿来为我所用,这将极大提升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临空经济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建设,带动了商务、金融、信息、物流、会议、旅游、餐饮、休闲、产业园、加工区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这不仅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经济比重,而且顺应了国家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主题思路,为区域经济后续强劲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临空经济的产业聚集效应,有利于吸引更多的资本和人才流向制造业等实体产业,实现二者的科学配置,避免实体产业“空心化”。相仿于货币带动资本积累,人力和技能推动劳动输出,创新提升效率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金融危机的爆发是长期奉行“轻制造、重金融”的必然结果。例如:重庆市位于内陆,自身地理区位并没有优势可言,但是其通过以机场为核心,大力发展临空产业,积极加入到全球高科技产品生产的产业链条中来,不仅成功吸引到苹果公司的众多代工巨头进驻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而且还助其打造成西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物流园区,成为中国式的“孟菲斯”航空大都市。

  六、从“五位一体”看我国临空产业发展趋势

  胡锦涛同志在党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我国临空产业发展也必将遵循“五位一体”的要求。

  1、在经济建设层面

  客观、全面、深刻地意识到发展临空产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通过民航运输这个抓手来发展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通过发展临空产业为地方经济的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民航机场为区域产业升级创造了优异的人流和物流条件,同时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将增加所在区域的经济活跃度,增加机场的客货源,临空产业发展将实现民航和地方的双赢。

  21世纪是航空运输的世纪,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必将成为推动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主力军。国际机场协会喻为“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发动机”的机场早已从传统意义上单一运送旅客和货物的场所演变为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节点,不断地吸引着众多与航空业相关行业聚集到其周围,潜移默化中形成临空产业体系,并正在创造一个以航空、数字化、全球化和时间价值为基础的全新竞争体系,这一体系的实现必将成为区域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开创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政治建设层面

  每当遇到重大、特殊、紧急的事件发生时,民航都敢于担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出现在党和人员最需要的地方。要从讲政治的开展高度思考,通过发展临空产业,在繁荣地方经济的同时又对关系国计民生、涉及政治影响的民航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在文化建设层面

  民航机场是城市形象的名片、对外交流的窗口,也是展示国家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在开展临空经济区规划和建设的过程中,要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工作的力度,在临空产业的选择、引导和扶植政策上应关注适当向文化产业倾斜,积极培育临空经济区自身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丰富底蕴。

  4、社会建设层面

  “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在临空产业经济区建设的过程中,势必会带来诸如主观认识不够、规划设计欠妥、拆迁补偿质疑、利益分配不均等难题,需要我们用智慧去妥善处理,但底线只有一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从保障和改善民生”。

  5、生态文明建设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临空产业区的建设过程中,应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将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在临空产业的选择和引导上,要将低碳、环保、节能等生态指标列入评估体系中,并适当增加其权重。临空产业区的设计和建设也要为相关碳中和、循环利用、污水处理等环保设施预留充足的空间。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未来几年我国临空产业经济的发展还将呈现如下趋势:

  1、中国临空经济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临空经济的驱动力实际上来自机场、区域经济两方面。机场的发展尤其是航空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很快,还有区域经济,两个力量共同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同时临空经济产业的特点符合我国现在所提出的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所以在机场和区域经济的双重驱动下,中国临空经济在未来几年必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2、临空经济将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在我国具有机场的城市并不多,而能够规划临空经济的就更少。随着示范性效应的日渐显现,更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发展以机场为引擎,以临空经济区为车头的新型经济业态将是未来城市竞争力全面的提升的高效模式。

  3、临空经济区将成为对接全球产业链的主导环节。全球性产业发展的战略,使独具区位优势的临空产业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主导环节。经济全球一体化浪潮不可阻挡,配置资源的全球化视角不可撼动,如何发挥自身相对优势对接到全球产业升级的链条中来将成为政府发展地方经济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临空经济区必将凭借航空运输的方便和快捷成为完成对接任务最卓有成效的利器。

  4、临空产业走廊将连接机场与城市主城区。发展,城市也在发展。机场产业链和航空公司产业链造就了一个机场通向城市主城区的临空产业走廊,这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随着大力发展城镇化建设战略被确定为我国重要经济发展思路,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将依托其独特区位优势,最早一批建设成为城镇化战略的“优秀典范”,我们将拭目以待。

  习近平同志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需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中国民航的发展亦或如此,临空产业经济的发展亦或如此。套用总书记的话,中国民航的美好未来,需要中国民航人以更大的胆识和智慧,坚决推进民航领域的各项改革,早日将民航强国战略变为现实。


相关推荐

上一篇:联合国《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梗概

下一篇:卢迈:国际经济界看好中国经济 发展趋势比数字更重要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