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走进长春,讲述家族财富传承之道
发布:2016-09-20 16:04
来源: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已然崛起,财富愈加庞大。当代中国30余年的经济发展史,亦是一部中国家族财富积聚史。中国经济正在迎来拐点与转型,家族的财富如何与经济发展趋势相得益彰?历经30余年的财富求索,中国的财富家族正在迎来企业接班、家族传承高潮,亦在经受着由此带来的困顿与忧虑。如何传承家族的财富、价值观?我们又该如何适应从创造财富、拥有财富,到管理财富的变化?2015年7月15日,应吉林省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邀请,央视百家讲坛客座教授,中国式管理第一人,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走进长春,讲述家族财富传承之道!
曾仕强教授出生于福建,长于台湾。教授既有着深厚的国学功底,又曾游学于欧美,在他长期研究中西管理思想的过程中,结合中国传统精髓,于三十年前首先提出“中国式管理”思想。曾教授在研究过程中,结合中国人的本性特征,认为中华民族是具有高度的智慧和独特处世哲学的民族。同时,曾教授也认为中国的人文习俗与西方有很大差异,不能一味的模仿和追随西方的管理模式和思想,而应该用中国人的方法来解决中国人的问题。
曾仕强教授在讲课过程中,用鲜明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告诉我们:管理财富是一项面向未来的技能。他以儒家思想和易经等我国传统的思想作为基础,说明中国式管理与美国的和日本的不同,并提出怎样进行这种管理的核心方法。曾仕强教授在讲课过程中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日本人做事,目标在哪就会勇往直前;美国人是有计划、有程序、并按照流程办事;中国人面对一件事情,这也可以那也不错,不是这样也不一定那样,不懂中国文化的人会说中国人没有制度,但这是《易经・极》的“圆浑周旋”的境界,也是道家讲的‘道可道非常道’。说这个题外话,是因为在传统观念里,我们并不认为家族式企业有什么不好,如果组织家族化管理企业,各尽所能、各司其职,在企业面对起伏和压力时更能同甘共苦、共度难关。”
“中国人常常用否极泰来这句话,来鼓励处于逆境中的人们,而这句话中的否和泰,就来自于《易经》中的否卦和泰卦,那么既然是否极泰来,就应该是否卦在前,泰卦在后,但是《易经》六十四卦的排序,却是泰卦在前,否卦在后,从泰到否只有一步之隔,而从否到泰,却要经过六十二卦之遥。”曾仕强教授在讲座中穿插讲到易经的智慧,无论是保泰去否,还是否极泰来,都阐释了《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哲学思想。《易经》告诉我们,无论一个人处于逆境还是顺境,这样的状态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就像泰卦和否卦的转换一样,事情由盛而衰的转变,总是由衰复兴的转变,此时我们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来看待得失。
两个多小时的讲座,曾仕强教授儒雅沉稳,旁征博引,学贯中西,娓娓道来,句句入理。他全然不像已年过八十的老人的样子,他的文化气质与智慧震撼全场。观众更是静心聆听,如坐春风,在不知不觉中享受了一场思想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