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一颗印

发布:2016-08-11 17:13

来源:

"一颗印",为三间四耳一倒座,实际因经济情况有所增减,正房和耳房均为二层楼房,倒座多数为平房,少数为楼房,但空间极矮。正房较高,耳房矮一些,这样长辈居住的正房采光就比较好。中间为天井,多打有水井,铺石板作为洗菜洗衣休闲的场所为安全起见,传统的房屋四周外墙上是不开窗户的,都从天井采光。 

房屋为木料的柱梁为支架,墙体多为夯土墙或普通土墙,建盖时先挖基沟,下石脚,立屋架,上梁(要举行一个仪式并请客的),然后砌墙或打夯土墙,上瓦,最后做内部的楼板,板壁等。做好的内外墙均以石灰粉平,一般的仅将内墙粉平。屋内没什么装饰,好的人家地面可以铺青砖(非常少),一般的就用土打实。楼板以木板做槽拼装,走起来很响。楼上的房间分隔和朝向天井的板壁也以木板做成。正屋前向天井的那一面

有厦子,瓦面刚好接上二楼正房的窗户,可以晾晒东西。 

正房、耳房毗连,正房多为三开间,两边的耳房,有左右各一间的,称“三间两耳”;有左右各两间的,称“三间四耳”。  

“一颗印”民居的大门开在正房对面的中轴线上,设倒座或门廊,一般进深为八尺,有楼,无侧门或后门,有的在大门入口处设木屏风一道,由四扇活动的格扇组合而成,平时关闭,人从两侧绕行。每适喜庆节日便打开屏风,迎客入门,使倒座、天井、堂屋融为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一颗印”民居主房屋顶稍高,双坡硬山式。厢房屋顶为不对称的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向内院,在外墙外作一个小转折成短坡向墙外。院内各层屋面均不互相交接,正房屋面高,厢房上层屋面正好插入正房的上下两层屋面间隙中,厢房下层屋面在正房下层屋面之下,无斜沟,减少了梅雨的麻烦。外墙封闭,仅在二楼开有一两个小窗,前围墙较高,常达厢房上层檐口。农村的“一颗印”民居,为了适应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方便农民在堂屋和游春上干杂活;堂屋一般不安装格子门,这样堂屋便和游春浑然一体了。而城里的“一颗印”民居,堂屋一般都安装有格子门。


上一篇:中国特色建筑——窑洞

下一篇:慈禧太后的寝宫——颐和园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