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祖白圭的治生术

发布:2016-09-21 13:43

来源:



白圭(公元前463—前385年),东周洛阳人。其事迹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详细记载。

洛阳自古就是个商业发达的地方,洛阳人很善经商,致力于商业和手工业。白圭生长在这样的地方,日后成就为誉满天下的大商人,应该不足为奇。

不过白圭并非一开始就从事商业,据说他曾经做过魏惠王时期魏国的国相,白圭退出政治舞台之后,潜心商业,把经商当作自己人生的大事业来做,他说:“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疆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如果“智”不能权变,“勇”不能决断,“仁”不能决定取与,“强”不能守业,那就无法与他讲经商的本领。

白圭有着一套极为独特的经商理念与策略。战国时的商人大多喜欢获利丰富的珠宝生意,而他另辟蹊径,从事农产品买卖。他看到的是当时社会的农业发展,以及谷物是普天下老百姓都离不开的东西,虽然利润不大,但需求极大。白圭从自己的经商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让后人受益无穷的经商之术与为商之道,其中“人取我予,人弃我取”是白圭经商术的经典之一。

每当粮食收获季节或粮食丰收的时候,农民会都把粮食拿出来出售,而且价格会较为低廉,这时候他就大量买进;而如果粮食欠收,农民没有太多的粮食出售,而大家又需要粮食,这个时候他就把收进的粮食以较高的价钱卖出,于是赚取了差价。

他认为:

上下波动是物价运动的基本形式。“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

商品供求状况决定物价的高低。“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供给是主要矛盾,供多于求就是有余,供不应求则是不足。

商品供给多少是由农业生产的丰歉情况决定的。

物价的高低变化是可以预测的。只要观察和推测到岁星将要到达的方位,就可以推测出农业生产的丰歉,也就可以推测出物价升高还是降低,变贵还是变贱。

因此,在商业经营中要: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不论是“旱则资舟,水则资车”、还是“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都是在商品有余、价格低廉时购买,而到商品缺乏,价格昂贵时售卖。此乃“待乏”原则。

“贱取如珠玉,贵弃如粪土”,“若猛兽鸷鸟之发”、 “乐观时变”,“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也就是说趋时迅捷,不错过良机。

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专门研究如何以做生意谋生、立业的,白圭还是第一人。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言治生祖白圭。”司马迁之后人们仍把他尊为商业行当的祖师爷,直到解放前夕,在一些店铺中,还供奉着白圭的偶像。


相关推荐

上一篇:秦商任氏储粮

下一篇:宋代奸商勾结秀才偷卖孔庙祭祀腐败臭猪肉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