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婚礼习俗

发布:2016-09-22 17:47

来源:



福建省是中国东南沿海据台湾最近的省份,它在古代,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是朝廷流放罪犯的地方,所以也有人将中国南方的人名称之为“南蛮子”。福建省分为闽南闽北闽东闽西四个片区,而闽南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它主要包括厦门,泉州,漳州三个主要城市。改革开放后,福建省厦门市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以其便利的海路条件,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泉州在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就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泉州发端于唐,宋元时成为东方第1大港。所以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世界各国的文化随之流传至泉州,其中也包括宗教文化,现如今,泉州还保留着伊斯兰教教堂的遗迹,当然,在泉州,佛教仍占主要地位,开元寺就是一所中国著名的寺庙。也正是因为闽南地区的文化的多元性,导致此地的婚礼习俗也别具一般风味。在此,我于2011年一月至二月的寒假期间作了此次关于闽南婚俗的社会调查,为什么选择在这一期间做调查呢,这也是因为闽南地区的人们长期在外经商,只有在年底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到家乡团圆,所以,这段期间是闽南地区结婚的黄金时期,我因参加他人的婚礼而来到泉州市南安市旅游,并前有幸和当地的几位老人了解了一些闽南地区的婚礼习俗。

闽南地区的的整个婚礼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个阶段:

一、初识阶段——相亲。

    虽说现如今提倡自由恋爱,男女青年皆较为开放,但大多人仍选择走“相亲”之路,这时媒人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了。一般相亲分两个阶段:第一、先四处托媒人“探听”看谁家有女(男)到婚龄了,一旦“目标”出现,托人方就先去偷看下,这一步骤称之为“初瞥”,就是“稍微看一下”的意思。也有的把“初瞥”的地点选在媒人家。第二、如果“初瞥”觉得还好的话,就叫媒人安排男女双方正式地见面,地点一般选在女方家,届时男女双方皆会“派出大队人马参加”,共同参考,俗称:“对看”。当然啦,也有的则跳过“初瞥”这一阶段而直奔“相亲”主题。

二、发展阶段——探家风(坊)。

    如果“相亲”成功了,那么接下来女方就要到男方家里“探家风(坊)”了。到了那一天,由女方的父母、叔伯、嫂婶组成的的“亲友团”就在媒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开往男方家,其意就是看看男方的住址及家庭基本情况。回到家后相互听取意见,有的不放心的还托朋友或是亲戚询问其背景以及年轻人的情况。

三、确定阶段——谈聘金和衫裤钱、系红包。

    如果“探家风(坊)”后女方觉得不错的话,媒人就要再次发挥重要作用——谈聘金和衫裤钱。这时事情已经是差不多了,这一阶段比较好说,只要女方要求不是十分过分,一般男方是会接受的,当然也有个别讨价还价的(怎么有点像是在做买卖?)。聘金一般在3888元左右,衫裤钱(当然这其中有包括给女孩子买金器的钱。)则一般在10000元左右,意取吉祥,聘金和衫裤钱谈拢了,当然,随着物价的上涨,出来聘金不变外,其他礼金都有一定上涨,但涨幅不大。接下来男方就要选一天到女方家系红包,就是先拿一部分钱给女方父母,土话就叫“系衣带”。女孩子则要从中拿出一小部分给自家的父母、兄弟姐妹买一身新衣服。

四、巩固阶段——找日子,送日头。

   “系衣带”过后,男方要准备按照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找喜日(一般是请佛祖来看日),确定在哪一天后,就把装有“喜日”的红贴子及一小篮糖饼送到女方家,这一步骤就是“送日头”,女方知道日期后就得紧锣密鼓地准备嫁妆,男方则忙着准备请人、酒席等方面。

五、婚礼阶段——担盘,上头,举行结婚典礼。

男方在结婚前一天需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担盘。什么叫担盘呢?就是男方准备好一些东西:猪脚、鞭炮、红蜡烛、芝麻酪、礼品等必需品,载到女方家去,女方不能全收,只收一部分,然后再加进些芝麻、五谷之类的东西让担盘的人载回去,因为以前都用人力挑的,所以叫“担盘”,担盘这天媒人要同去。男方在结婚前一晚还要请人铺床,铺床也是要十分讲究的,应根据新郎的生辰八字摆好床的方位,床脚的四角还需垫上“金纸”,同时新郎当晚还得请个童男(最好是属龙的,较为吉祥)跟其同睡。

新娘出嫁前一天晚上,要用针线将银质的元缝在新娘所穿的所有新衣服上,寓意为人未到,缘分先到。

激动人心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了。结婚即意味着成人,各种民间成人仪式就必不可少。

结婚当天清早,男女双方父母均要选定吉时为新娘新郎“上头”,也称“嫱头”。这种仪式是用头梳从头往下梳三次:一梳梳到头(白头偕老之意),二梳案齐眉(相敬如宾),三梳儿孙满堂。以前,女方在出门之前还需请人“清理脸上的杂毛”,方言叫“满敏”,现在这仪式大多只是做做样子而已了。亦称“挽面”。(“挽脸”,是中国民间包括泉州的流传的美容技法,主要功能是拔除脸上的汗毛,让涂在脸上的粉妆更匀称。

过去,惠安新娘出阁前夕,都要行挽面的修容礼。通常由一位“好命”的长辈来执行,又称“开面”、“开脸”,才可“有人缘、得人疼”。挽面以后皮肤便会变得细嫩明亮,并减少皱纹的产生;加上香粉干燥、凉爽,不含有任何化学物质的特性,因此受到妇女的青睐。 

    挽面的工具很简单,只需一卷细棉线、一块膨粉(白粉)即可。开始时以膨粉敷脸作粉底,再将一根棉线缠绞成三根,并分成两角交叉状,一端在手,另一端用牙齿 咬着,双手一拉一合,一松一紧,细棉线绞缠分合就像剃刀般来回在妇女的脸上“挽”。随着细棉线的翻转,将面部的细毛连根绞除,干净又利落,接着敷上面霜, 便大功告成。)新娘子出门前还要在被窝里“犹抱琵琶半遮面”,直到“千呼万唤始出来”之时还必须哭着向父母辞行。即使你是满心欢喜也要硬挤出几滴眼泪——以示对父母的不舍和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否则会被别人笑话的。新娘的母亲及嫂婶也需哭着为其送行,俗称:“哭缘”,出门之前新娘的兄弟要帮新娘打开红伞(用红伞取代红盖头),新娘要出门时需撑着红伞从一个上面放着燃香火炉的米筛上跨过,为筛新娘,据说是可以辟邪。新娘的叔伯还要帮其“挑花担”。新郎则要前来将新娘接到轿车中,到了新郎家中,两个新人也同样要跨过相同的米筛火炉以去邪,到新郎家时新娘也需撑红伞直至“进房”。

新郎新娘“进房”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进房”时新郎的家属需回避(不能看)。而这时,送新娘去新郎家的客儿中的送嫁娘就要起到很大的作用了,她需要提醒男方的父亲开箱子,也就是将新娘装有嫁妆的红色箱子要拿天井,(以前人们住的都是类似于四合院的房子,在大厅的前面就是天井)当着大伙的面,由新娘把钥匙给公公,然后公公打开箱子,在箱子的四角抓一抓,寓意抓箱角,富掉掉(赚钱很多的意思)。当然,箱子的四角已经由新娘的妈妈放了红包进去。喜娘的嫁妆则放在所有东西的最上面的中间,这样一打开就看得见。然后再把箱子拿回新房。而有的地方还公公还需要放一个红包进去,叫“压箱子”。然后就是要“赶床母”这就是要在新床上撒上花生桂圆红枣等寓意早生贵子,然后还要在一个装满米的小红木桶里插上尺子,香烛,放上镜子,其寓意是什么意境很多人不知道了,人们只是知道有这一道程序而已,这就可以说明一些习俗,已经在慢慢的流失,正被人们所遗忘。

    喜宴的操办总是十分丰盛的,旧式喜宴需要有二十四道菜,现在虽然有所改革,但有几道菜是有内在含义不能更改的,比如:整鸡一出表示宴席到了一半;最后一道菜是一个甜汤,表示甜甜蜜蜜。喜宴到了一半时候新郎新娘要出来敬酒,答谢亲朋。宴席的坐次安排也是十分讲究的,席位按房子的左右苍龙白虎来分主次,主席上坐的常是新郎的舅舅等主要亲戚,大舅是坐主位,与之相对的次席主位上座的是新的舅爷,称作“国老位”。婚宴上行要安排一桌称之为“小舅子桌”的特别席位,这是给女方的哥哥们做的,并且在位的女方哥哥都会得到一包红包,大概在一千左右,这和南方的经济条件有关,而凡是参加婚宴的未婚男女都会得到一包称之为桌面红包的红包,一般也就几十块。

婚宴结束后,新娘要给公公婆婆等长辈敬茶,这茶不是普普通通的茶,而是在新娘带过的茶叶里放进红糖的甜茶。,新娘在敬茶时还需准备给公公和婆婆的礼物,并第一次叫声爸和妈,其它的也需在新郎指引下一一称呼。新人向亲戚朋友敬甜茶这个时候,就有很多吉祥话,念“四句”或者是文雅的诗句,比如“今年吃甜甜,明年生后生”“新娘娶到后,家财年年富”“今年娶媳妇,明年起大厝”“新娘生水真命好,内家外家好名声”“姑拿甜茶来相请,让你金银整大车”。这都是希望新人们能早生贵子。

六、结束阶段——回娘家,请女婿,请亲家。

    婚礼结束后第二天,新娘子就要第一次回娘家,(也叫“头桌客”)女方父母要张罗着请女婿,到时参加的人是:新郎和伴郎、新娘和一个未婚女孩(有的地方是未婚男孩)、女方的亲戚。男方那天还要带足那天用的烟和钱,因为那一天请客的烟和钱要由男方出。宴席结束后新郎要和伴郎先回家,而新娘则要等到即将天黑后跟挑甘蔗的小女孩(取“甘蔗”寓为甜密和节节高“带尾蔗”新娘在新郎的陪同下回娘家“做客”,这天不能留在娘家过夜,黄昏前要返回新郎家。这时,老丈人就让女婿带上两根有头有尾的甘蔗。

    甘蔗也是用9尺长的红头绳绑住,蔗尾要拖地走,叫“拖青”,一只拖到新郎家后放在婚床上。甘蔗有节,寓意新娘贞洁;甘蔗甜蜜,寓意新郎新娘幸福美满。)回婆家,取义为“入门乌,生搭补”(入门天黑可以生男孩),新娘回到婆家时新郎的家属仍需回避(不能看)。

婚礼结束后第三天,男方就要准备请亲家了,方言叫“台亲家”。这一天参加人数比较少些,分别是:男方父母及其直系亲属、女方的父亲、陪同女方父亲一起来的两三个同辈人,女方的母亲在这一天则不能参加。

婚礼后大约五日内,女方还需回一趟娘家,到了那一天,女方的兄弟还需来到男方家带新娘回家。

男女双方在认识到结婚往往不会超过一个月,而有些男方为了急着出外工作,甚至将婚期缩短为5天,比如说:第一天双方第一次见面,晚上媒婆就会催着问双方对彼此的感觉,如果感觉不错,就会在第二天早上男方就回去女方家对看,然后紧接着女方就会去男方家探家风,第三天就是结衣带,也就是订婚,如果凑巧最近几天就是黄道吉日的话,他们往往就会选择最近那天结婚,不过也有说过年期间每天都是和结婚,所以也有人就会在第五天结婚,因为也要给一天时间给新娘去买红衣服和新郎准备婚宴。

    我询问了几位刚刚娶亲的新郎,问他们为什么结婚,为什么这么急着就结婚,他们的回答实在宁我吃惊,他们说:“家里缺人手,需要一个人帮忙。赶紧娶回家好过年。父母急着抱孙子······”而女方也往往会说:“这理的习俗就是这样,

    了解了这些闽南的婚俗,我们发现,在这些习俗中,充斥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男子主义思想,整个结婚过程像一个女子求职,男子招聘的过程,感情,在这里显得微不足道。而婚宴则是男方炫耀其家庭经济的方式,很少体谅新娘子的心里。结婚,似乎在这了只是个形式而已,是个完成人生中一个任务的需要,是一个变相的买卖。


相关推荐

上一篇:苗族婚礼习俗

下一篇:纳西族的葬礼风俗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