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裔移民对美国的贡献与辛酸史
发布:2016-09-13 17:28
来源:
本年五月全美亚裔专业人士联盟亚特兰大分会(NAAAP-Atlanata)于乔治亚州首府亚特兰大庆祝“美国亚太裔传统月"(Asian Pacific American Heritage Month),表扬亚太裔美国人对美国的贡献。以下为记录亚太裔美国人移民史的摘要。
西元前12,000年-第一位美国人由亚洲到了美国
考 古学家相信,首批亚洲人至少是在14,000年前由亚洲迁移到北美定居,当时的亚洲及美洲大陆板块是连结在一起的。依考古证据,该批亚洲人是在更新世 (Pleistocene epoch)的末期,即所谓的冰河期来到美洲。如果真如考古研究之推论,那么那些亚洲人应该是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
西元450年-来自中国的佛教徒抵达美洲
依 中国史载,佛教徒在西元450年,由今天的加拿大温哥华卑诗省(British Columbia)西岸往下迁移到美国的下加里福利亚(Baja California)。西班牙记载在西元1541年到1746年间,加里福利南部出现中国籍造船商,而美国西南部北欧裔美国人首次到达洛杉矶时,即发现 当地的中国零售商人。
西元1421年-中国人到北美
孟席斯(Gavin Menzies)在其着作“1421:中国发现美洲年(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America)"中,根据考克证据及中国的历史记载,主张中国航海家在当时已发现并定居在北美西岸。
西元1578年菲律宾人来到加州
西元1578年-首批菲律宾人乘着马尼拉建造的大型西班牙帆船Nuestra Senora de Esperanza登陆加里福利亚州摩洛湾(Morro Bay),船长为西班牙人Pedro de Unamuno。这些菲律宾人被称为“吕宋印度人"。
西元1847年-中国劳工建造铁路
西 元1847年到1874年间,有9,000名中国苦力在美国建造越州铁路(Transcontinental Railroad),担任最危险的工作,包括以绳索吊在篮子里,在内华达山脉到洛矶山脉间从事惊险的爆破工作。当时许多中国劳工都必须忍受歧视、流氓的迫 害,并且无法享受白种美国人所享有的合法权利,包括选举以及购买土地。
西元1848年-淘金潮
加州黄金矿的发现吸引来自各地的矿工,每个人都抱着一举致富的梦想,其中也包括中国人,他们定居在尤巴河(Yuba River)与熊河(Bear River)支流的营地。
西元1861年-亚裔美国人参与内战
少有人知道有数名中国人参与美国的南北战争,除了中国人,还有菲律宾人、亚洲印度人、马来西亚人、关岛人以及印尼人。
西元1871年-洛杉矶中国人遭到大屠杀
1871 年10月24日傍晚,有数名白种警官进入中国城处理争执案件,不清楚是因为愤怒或意外,一名白种男士因枪伤死亡。不久,约500名非亚裔洛杉矶人展开追捕 及攻击他们能找到的任何中国人,五小时后,这群人打死了十九位中国男人及男孩(其中仅一位受害者与该名白种男人的死因有关),中国人的住宅及商店都被洗劫 一空。当时的警长伯恩斯(James Burns)以及地方绅士威德尼(Robert Widney)虽努力阻止这群暴民但无功而返,暴民甚且打死一名有意保护中国人的白人。这场冲突引起全国关注,以及大陪审团的调查,有七名男士承认有罪, 但只有一人被判刑入狱。
西元1882年-排华法案
自1860年代淘金潮后,愈来愈多的中国移民占有了劳动市场,并且 极为抢手,种族冲突也因此节节升高。伴随而来的是美国通过了限制中国劳工落地生根的法律,举凡移民税赋到洗衣营运费用等法规都不利中国移民。在1870年 代金融不稳定时期,中国人的形象变成“廉价劳工且臭味冲天"。1882年之前,由于憎恨,致使中国人被限制移民美国,原本仅为十年期限的排华法案 (Chinese Exclusion Act)也被无限期延长,而且排华期限在1902年被定为永久。数千名中国人因此项法案无法将家人或妻子接到美国,并且在美国社会成为新兴的“单身汉族 群"。直到1943年,由于当时中国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抗日盟友,排华法案才得以废除。
西元1885年-怀俄明州石泉市的中国人遭到大屠杀
1885 年9月2日,由于中国劳工不愿参与欧裔美国人少数劳工策划的加薪罢工,导致一群白人煤爌矿工残暴攻击中国同僚,造成廿八名中国人被杀害、十五人受伤,其中 有一些人陆续死亡。有七十九名中国人的家庭遭到纵火,许多死者及伤者被丢入火焰中。数百名中国工人逃到邻近的沙漠地区,数周后,联邦军队护送中国工人回到 矿区,在恢复秩序后,联邦军队仍留在石泉市,直到1898年才撤退。虽然联邦政府拒绝承担这起恐怖事件的责任,但克里夫兰(Grover Cleveland)总统要求国会补偿中国人十五万美元。
西元1893年-夏威夷州并入美国
在君主统治体制下的夏威 夷当地居民,进行抗议争取选举权,此举刺激当地农庄白人庄主密谋推翻君主体制以及建立临时政府。接下来他们努力争取,要求并入美国。利里奥卡拉尼王后( LiliouKalani )在压力下下台,但相信美国不会同意兼并夏威夷。王后及临时政府的代表都到了美国首府华盛顿各别请求奥援。格罗夫克里夫兰总统并未立刻批准合并案,因为根 据调查,大多数的夏威夷原住民并不赞成合并,而当地农庄白人庄主是为了日后的商业利益而煽动此政变。虽然格罗夫克里夫兰总统有意恢复利里奥卡拉尼王后的王 位,但支持合并法案的人士还是成功建立了临时政府。1898年,美国国会在夏威夷原住民的反对下,正式通过让夏威夷并入美国,1990年夏威夷成为美国的 第五十州。
西元1895年-菲律宾人定居路易斯安那州
西班牙大型帆船上的菲律宾裔船员在墨西哥湾跳船,并且定居在近 纽奥良市的一个小型社区,且建立一个小型富菲律宾传统的渔村,他们觉得路易斯安那的海湾很像家乡的海湾。由于精于捕鱼,他们在巴拉塔里亚湾 (Barataria Bay)建立的马尼拉村最后成为美国境内最大、历史最悠久以及最受欢迎的捕虾村之一。
西元1899年-美国在美西战争中取得菲律宾及关岛
在马尼拉湾历经七小时战争后,美国海军摧毁西班牙舰队,在美西战争中赢得胜利,并且依巴黎和约,取得菲律宾岛、关岛及波多黎各岛等领土。致力于自西班牙统治中独立的菲律宾人,自此独立奋斗转移到占领菲律宾的美国并且向美国宣战。
西元1907年-日本移民的君子协议
依 据1894年美日达成的协议,日本人可自由移民美国。随着日本人在加州工作人数的增加,日本人遭遇日益升高的敌意,以及歧视亚裔人口的法案。美国总统罗斯 福为了与日本维持良好关系(当时日本为美国抗俄的盟友),同意废止隔离日本人的法案;为回报美国好意以及为了使其人民免于遭受歧视的羞辱,日本政府拒绝签 发护照给有意到美国工作的日本人。1908年2月18日美日两国达成的君子协议正式生效,直至1924年被具排他性的移民法案取代。
西元1934年-泰丁斯-麦克杜飞法案 (Tydings-McDuffie Act) 削减菲律宾移民
对 菲律宾工人的敌意、大萧条、以及和平主义者主张在面对日本扩张的情况下自亚洲撤退等因素,导致美国政府决定加速菲律宾的独立以及阻止菲律宾人移民。 1934年在美国总统赫伯特胡佛积极推动下,美国国会通过泰丁斯-麦克杜飞法案,明定菲律宾独立建国步骤,在正式独立前有十年的转型期,其间成立菲律宾国 协。这项法案并不平等,因其仅允许每年五十名菲律宾人移民到美国,但美国人到菲律宾居住的人数并无限制。此外,本法案所规定的贸易条件也不平等,美国货品 在十年过渡期可以完全自由且免关税输入菲律宾,但菲律宾货品仅前五年自由输入美国,后五年的关税则逐年上升。菲律宾政治家奎松(Quezon)尽力为菲律 宾争取到更佳的美国使用基地的期限,致使美国仅维持一海军基地以及加油站。
西元1942年-日本裔美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拘留
在 日本侵略珍珠港后,美国人对所有日本裔美国人的不信任逐日升高,导致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9066执行令",超过120,000人,包括小孩及年长者,因 此被迫离开在加州、华盛顿、奥勒冈州与亚利桑那州的家园,并且被拘留在美国中西部的临时留置营地。他们在离家前只获许带着少许的物品,许多人因此失去一 切。营地四周为有刺铁丝网及武装警卫。日本裔美国人被剥夺合法身份,直到1945年最高法院裁定这项拘留命令违背宪法后才恢复。
西元1942年-美军派华裔美国人飞行员参战
即 使被告知有可能遭到摒弃,中国裔美国人法兰克.冯(Frank Fong)仍参加美国武装军队,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并在1945年1月到5月期间,驾驶P-47 Thunderbolt打下二架德军Focke-Wolf 190战斗机、在突袭诺曼弟当天担任空军掩护、先后成功拯救1000多名飞行员。
西元1946年-授予菲律宾人及印度人公民权
菲律宾裔美国人及印度裔美国人历经数年游说后,终于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Harry S. Truman)及参、众两议院通过Luce-Cellar法案,同意菲律宾人及印度人入籍美国,但每年的移民配额仅各100人。
西元1957年-首位亚裔人士当选国会议员
印度移民Dalip Singh Saund选举获胜成为加州第29区的国会议员,也是亚裔人士第一位担任美国国会议员。
西元1968年-第三世界罢工触发亚裔美国人运动
旧 金山州立大学有色学生受到奥克兰黑豹党(Black Panther Party)公民权运动的激励,组成第三世界自由前线(Third World Liberation Front),并在11月6日发动史无前例的为时五个月的罢课,抗议学校以欧洲为主的课程,并要求设立种族研究系所。这项罢课因学生与警察间的暴力、残暴 冲突陆续被报导出来后声名大躁,并被视为亚裔美国人数项指标性运动的催化剂。对泛亚身份的认知逐渐形成,并且使中国、日本、菲律宾及其他种族的人民团结起 来,首次形成亚裔美国人政治联盟。最后,加州柏克莱大学及全美国其他学校的学生都要求设立种族研究课程。
西元1975年-越战带来数千名东南亚人民
越 战造成数千名越南、寮国及缅甸的难民逃离祖国,虽然美国民众强烈反对大量的新移民,美国总统福特(Gerald Ford)与国会通过“1975年印度支那移民及难民法(1975 Indo-china Migration and Refugee Act)",允许难民进入美国。为避免形成种族集中区域以及降低大量移民的冲击,美国政府将难民分散在全美各地,教堂团体、公司商号以及个人都成为难民家 庭的资助者,提供住处、食物及衣物,直到这些家庭能独立生活为止。然而在数年内,还是发生明显的第二次迁徙,主要迁移到加州及德州,使得这二个州成为美国 东南亚裔人口最多的州。
西元1978年-成立美国亚太裔传统周
1977年6月,纽约州议员何顿(Frank Horton)以及加州议员米尼塔(Norman Y. Mineta)提出一份众议院动议,呼吁美国总统将五月的前十天定为美国亚太裔传统周。7月时参议员印欧叶(Daniel Inouye)以及马兹恩那加(Spark Matsunaga)在参议院提出类似的动议案。二者都获通过。1978年10月5日,美国总统卡特(Jimmy Carter)签署联合决议案,确立这项年度庆祝活动。1990年5月,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H. W. Bush)进一步扩大庆祝活动,将之定为美国亚太裔传统月。
西元1982年-文森特陈谋杀案
密西根州二名被解雇的汽 车工人,用棒球棍将被误认为日本人的中国裔美国人文森特.陈(Vincent Chin)殴打致死,艾本斯(Ronald Ebens)以及尼兹(Michael Nitz)因杀人罪各被判缓刑三年及三千美元罚金。此激怒了全美亚裔美国人,并发动美国史上自公民权运动以来首次的大规模运动。这二名人犯虽然被联邦法院 判定侵犯陈的公民权并且有罪,但在上诉时此项判决被推翻,直到目前为止这二人都未在监狱内服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