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华人为世界贡献什么

发布:2016-09-13 16:37

来源:




21世纪,在新全球化的背景下,华人社会开始回归到世界舞台的中央。然而,在中华民族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华人需要反思自身对世界的贡献:华人应该为世界贡献什么?为什么需要贡献?为什么能够贡献?依照何种理念、价值观以及路径贡献?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


物质与文化并重的新时代


全球化赋予中国如此机会:让中国融入世界,也让世界深入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经济不仅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最主要的动力,中国甚至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到那时,全球资本将会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质疑声、责难声和打压声也随之而起。因为中国在对外投资和输出资源的同时,也消耗着大量的世界资源。有人仅仅从经济角度解释,认为中国资本无异于老殖民资本,都遵循着资本逐利的规律。


虽然这是多数大国经济崛起的必经过程,但华人中国仍须积极应对,要在文化上做好准备,充分挖掘和表达自身的文化,在向世界带去资本的同时也带去中国文化的精粹,在与当地的文化传统吸引并相互交融的同时也形成推动经济的力量。当然,由于文化的冲突而使经济的交易与合作变得困难和惘然的例子在世界各地并不罕见,但我们不应放弃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努力,我们应在与世界其他民族、其他国家进行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努力消除疑虑,寻求更多的支持和共赢。


曾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没有给过我们接受这种挑战的机会,现在面对世界文明的质疑时,华人中国必须主动回应——在经济商业社会形成华人贡献。


优秀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面对世界的质疑和质问,不仅中国的微观实体需要思考,而且国家整体也需要思考和回应。当我们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形势,向世界输入资本和资源时,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华人中国要为世界提供更加丰富的贡献,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成果,而且还是与经济相匹配的精神层面的成果,否则,我们将无法立足于世界之林,无法掌握对话的话语权。


过去的20年里,中国同其他国家、其他民族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从某种角度来说,中国在当代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发挥了更多主导性、引领性的作用。然而,仍有专家指出,“中国在‘失去’,当我们的经济在发展、物质变繁荣时,我们正在‘失去自己的根,失去自己的文化’,我们的传统文化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忽略、被轻视、甚至被彻底否定了,我们的自主意识变得虚弱和消退”。若如此,中国是非常危险的。当一个民族失去文化主导力的时候,这个民族不仅会在本土变成奴隶,而且根本无力去征服世界,这里指的是思想上、文化上、经济上的征服。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只有继承、吸取传统文化当中的精粹并发扬光大,才能变得有竞争力。


因此,当我们向世界带去资本和资源时,绝不能遗落我们的优秀文化,不能失去我们的根,我们要向全世界解释、传播中国文化。我们在世界各地建立孔子学院,传播的不仅是中国的语言,更是中国的文化。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形成于千百年前的过去,所以它对现今许多社会问题的思考不能直接回答,而且由于语言的鸿沟无法同其他的文化进行平等交流,从而造成世界看待中国文化的两种极端态度:要么迷惘,要么盲从。有鉴于此,我们要在吸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改造,从而在今天由西方文明定义和规范的文化符号系统里创造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价值体系和思想体系。


优秀文化人的引领与贡献


当我们带给这个世界经济增长动力的时候,我们同样要带去优秀的文化:庆幸的是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优秀的文化,中国也不缺乏杰出的企业家。


一直以来,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价值观进行着有效的交流和对话,这种对话一方面通过国家层面,一方面通过孔子学院。但是现在,在价值观贡献方面我们更加强调公众外交,通过合适的载体,通过合适的渠道,依托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统来传播中国文化的精髓。华人,无论他在什么地方,身上总有一种相通的人文性,都有同一个中国价值观,都是中国文化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中国的华人企业家,是社会上最精锐的一批华人代表,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对世界强烈的人文关怀。然而,由于受儒教传统的熏陶以及过去几十年的压抑,他们不善于在公共场合宣扬和主张。可喜的是,现在很多华人企业家,包括大陆的、台湾的、港澳的、世界各地的,都愿意去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和论坛,通过各种载体参与、表达意见。这就是一个亮点。


如果华人企业家能在全世界不断推动经济的发展、交流,参与国际化合作的同时,传播文化思想,在更高层面的言论平台进行交流和发言,那我们贡献的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而且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将走向未来。这不仅仅是回应,也是对自身回到世界舞台中心时,中国应该承担何种角色,出于何种目的,以何种方式来参与世界文明进程的一种指引,远远超越现今多数企业家埋首于自己微观层面的经营而获取发展的短期效应。


越来越多的行业领袖们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他们正在更积极地参与社会上有影响的论坛,如今,华人企业家在世界范围的论坛如“达沃斯论坛”,已经占据了一席之地。如果中国利用国家的资源和力量,发挥其对知识精英和商业精英的感召力、聚集力,那么,我们将能够一起更好地来创造我们的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更有准备地去交流,去回应,去主动地贡献。那么,我们将不仅是被影响、被引领的被动方,而是去影响和引领世界的主导方。这是我们能够对世界变得真正有领导力、并真正有贡献的力量所在。


提供良好的教育和环境


多数人一直认为,商学院只是在教学生赚钱。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商学院课程里能直接教授学生赚钱的知识、理论和技能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商学院传授的是世界观、价值观,一种思维的方式和学习的能力。商学院系统教授学生的是:生产什么样的物质产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表达的是对社会的理解,对生活方式的定义,对技术的保护,对整个社会文明和它的演进趋势的看法;在如此潜移默化中,学生也在日后的工作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推动着这样一个文明演进过程,继续着文化的创造和传承。


此外,作为国家和社会,即使在物质极度贫乏的时期,也应给这些社会精英以充分的空间,让他们有独处、思想、学习的时间。这些精英身上所体现的对文化的追求和精神的享受,是文化创造最主要的动力,它完全可能超越贫困、疾病的折磨和困扰,而变成强劲的精神生产动力。


文化创造刻不容缓


当我们在经济上不断做大做强,甚至要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发挥驱动作用时,如果我们的企业家、我们的商业领袖不能结合中国文化发展,创造不了强大的精神体系,走向世界,立足世界将成为空谈。


也许我们的国家现在还不够富裕,我们对教育的投入还不够充分,我们对文化创造的认识还远远落后于对经济的关注,但是在这个时点上,我们已经不能够再推迟文化创造。因为文化创造和传播不仅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它本身也是我们在全球化时代里不被世界外来文化所吞没的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因素。没有文化创造,全世界不可能认同这个民族的力量。


我们自己需要能够定义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文化的生产者。我们应该给文化创造更多、更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然而,现在投入有限,往往使得独立的声音得不到认同,得不到空间去传播,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文化创造已经刻不容缓,换句话说,我们可能需要在经济进一步强盛的时期进行一场中国式的文化复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以世界强国的形象屹立在世界,才能够为21世纪中期以后的世界文明走向提供指引。


相关推荐

上一篇:巴黎13区政要春节走访华埠 寄望华人继续做贡献

下一篇:关于华人在澳大利亚历史上的贡献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