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人知识分子迅速崛起

发布:2016-08-13 11:09

来源:

        一

 

  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的崛起与海外华人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样,是近年来世所瞩目的一个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国的科研、工程、医学、教育、文化、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构成了居住国重要的知识人才力量,对世界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重大的贡献,成为全球最受欢迎和最有吸引力的人。有些海外华人知识分子还在各自学科领域中取得了无与伦比的和世所公认的成就,获得了诸如诺贝尔奖等国际性的荣誉,蜚声世界,誉满全球。

 

           二

 

    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崛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据麦礼谦先生的统计,1930年美国大陆的华人中,只有8名建筑师,47名工程师,53名教师,20名牙医,80名西医,34名护土以及678名文职人员和打字员。战后,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的学历、文化和专业知识的海外华人方急剧增加,仅美国1986年就达到24万。形成这一现象的历史原因是:

     1、历史上移居海外的华人,绝大多是来自中国沿海地带的农民,文化程度很低,有些甚至是文盲。他们在人地生疏、语言隔阂的异域他乡谋生,曾饱尝过缺少知识文化之苦,故而对后代的教育极为重视。有资料显示,海外华人子弟受教育程度普遍较当地族裔要高。如在马来西亚大学理工科学生中,华裔学生与马来裔学生之比高达2026331972年);美国1989年华人高中毕业生占华人人口的713%,  大学毕业生占366%,  高于全美平均数66%和163%。可以肯定,华裔群体教育程度的提高是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内在因素。

   2、战争结束后,国际局势相对稳定,华人的经济实力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早年飘零过海,靠三把刀(菜刀、剪刀、理发刀)谋生的贫苦华人已在居住国站稳脚跟,生活有所改善,许多人还逐渐富裕起来。有人统计,1983年世界华侨华人总收入高达94824亿美元,年人均收入为3400美元;中产阶级的收入一般超过35万美元,并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拥有三五十万、百万甚至数亿美元的大富翁。富裕的华人家庭都希望也有能力支持子女学习。  一方面可以光宗耀祖,另一方面也可以谋得高级职位,出人头地。“六个师”(大学教师、律师、工程师、会计师、医师、建筑师)逐渐代替了“三把刀”。可以说,海外华人经济实力的变化是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形成的物质条件。

   3、华人社会意识观念的变化是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崛起的思想基础。由于各种各样原因而出国谋生的华人,为了适应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不得不使自己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职业等意识观念来一个深刻变化。其显著标志就是世界各国华人社会普遍重视教育,鼓励子弟勤奋学习,提高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钻研和掌握现代化科技知识和技能,参与主流社会,攀登科学高峰。为此,还成立了一些以扶助求学、求职,表彰和奖励贡献卓著者为宗旨的社团,有力促进了海外华人群体知识程度的提高和海外华人知识分子队伍的成长。

    4、大批中国留学生学成后滞留不归也是海外华人知识分子人数增多的重要因素。中国留学生包括台湾、香港和大陆的留学生。以台湾为例,迄至80年代中期,共有将近15万名台湾留学生赴美国攻读研究生学位,其中大约有97%的学生将学生身份改为移民身份,毕业后仍留在美国。这意味着仅台湾就为美国输送了十几万名优秀的知识分子,其中最负盛名的有丁肇中、李远哲、陈世清、朱经武等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在中国大陆赴美留学的学生中,从1979年到1987年间,也有6238人滞留不归。香港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学生赴海外深造,返回率也很低。这些源源不断地输出的中国留学生,成为海外华人知识分子队伍日益壮观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源泉。

    5、中国知识分子的移民是海外华人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的一个补充因素。西方世界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优良的科研环境和优裕的生活待遇,吸引了不少华人知识分子移居海外。这些人的人数究竟有多少,根据目前的研究还难以得出准确的数字。有人猜测,在1965年以前,这类人士没有超过4000人。只是到了1972年以后,台湾知识分子大批出境,特别是1979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国实行开放政策后,中国大陆知识分子几度兴起移居海外的热潮,才使得业已十分可观的海外华人知识分子人数更进一步激增。

    6、海内外政治形势的变化是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崛起的环境因素。海外形势变化的转折点始于1965年。在这一年,美国通过了新《移民法》,其后加拿大、澳人利亚等国也通过了类似的法律,放宽了对华人移民的限制。印尼苏哈托和菲律宾马科斯掌握政权后调整了对华人华侨的政策。欧洲、南美和日本也形成了有利于华人华侨发展的宽松社会环境。国内形势变化转折于1979年,中国实行了开放政策,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允许知识分子合法移居国外等等,为海外华人知识分子迅速崛起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

 

    作为一个群体,海外华人知识分子有其独到的特征:

    1、人数多、增长快、分布范围广。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在全球的103个国家中都有分布,而以北美、西欧、日本、澳大利亚、前苏联等地区较多,并高度集中于美国。目前,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华人阶层已不下数十万,而且还在迅速增长。如美国,1930年时全美一般科技人员尚不足千人,1986年就巳超过24万,增长了240倍。

    2、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素质高,在各个领域当中都人材辈出。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教育、物理、化学、数学、建筑、生物、语言、艺术、航天、军事、医学、音乐、文学、历史等专业领域中都有许多杰出的华人知识分子工作。以美国为例,全美有华人高级知识分子10万人左右,属于世界一流的华人科学家和华人工程师竟达3万之多。在美国著名大学的系主任中,在美国IBM公司的高级工程师里,在著名的阿波罗登月工程中,华人知识分子约占13以上。他们一般全都经过欧美名牌大学深造,获得高学位,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3、海外华人知识分子成就卓越,名人甚多,群星灿烂。不仅有不少国际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语言学家、音乐家、美术家、政治家、作家、学者、教授、建筑师、企业家以及一大批高级工程技术人员,而且还拥有4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以及各种国家级和世界性的奖励和荣誉的获得者,如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吴健雄、陈省身、贝聿铭、朱经武、王安、吴汉、李哲伦、李铭觉、吴仙标、丘成桐、林同炎、王赣骏、晏阳初、陈香梅、牛满江等。

    4、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均有某种专业知识,掌握居住国语言,经验丰富,适应性强,很受居住国欢迎。他们以令人惊叹的巨大贡献,为自己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形象,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赞赏和尊重。有人认为,美国的大学如果没有数以千计的华裔教授,几乎就不可能成为名牌大学。美国社会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美国的财富在犹太人口袋里,智慧在华人的脑袋里。”

    5.海外华人知识分子不仅文化水平高,有学术成就,而且思想敏锐,眼光开阔,关心政治,积极参与和倡导华人参政,争取和维护海外华人的合法权益,提高华人在海外的社会地位。他们融汇在居住国主流社会,担负各种公职,又掌握着舆论工具,对华人社会起着主导性和决策性的影响。

    6、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大都选样了居住国国籍,但对祖国仍抱有很深的感情,许多人与故乡保持密切联系,热心于祖国的建设事业,或投资国内,或捐款兴教,或来华讲学,或献计献策。为振兴祖国的文化、教育、经济、科技的发展和促进世界人民的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

   

    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工商、金融、文化、教育、政治、司法、科技、工程等各行各业中。有许多人取得了令人羡慕的职位,如大法官、州务卿、州长、市长、局长、议员、大学校长和军队中高级将领等,有些人则在政治、经济、科技、文教等事业上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精华部分,是炎黄子孙的骄傲。

    海外华人知识分子的人数相当多,他们对世界的奉献是无与伦比的,他们的智慧与力量是无穷的,他们与祖国血肉相连,息息相关。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社会群体,海外华人知识分子仍在发展,仍在变化,仍在壮大,仍在发挥其巨大的能量,对居住国,对海外华人社会,对中国,对全世界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相关推荐

上一篇:华侨华人团结合作加深 “海外中国”凝聚崛起新动力

下一篇:有信:海外市场崛起 华人是主流用户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