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兰:进入美国内阁的华裔女杰

发布:2016-09-13 15:35

来源:

  2001年3月6日,时年48岁的美籍华人赵小兰宣誓就任美国劳工部部长。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华人后代,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实力,成为华人移民美国200多年来首位华裔内阁部长。赵小兰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同时也是内阁中的第一位亚裔妇女。她不但为美国华人参政树立了新的丰碑,也圆了好几代华人的“美国梦”。

  赵小兰曾获得一系列荣誉:她是1986年全美六大杰出妇女之一,也是1987年美国十大杰出女青年之一,1993年获哈佛大学的最高奖——校友成就奖,2008年获美国联邦移民局颁发的“杰出新美国人”奖。在美国这个崇尚个人奋斗的国度里,通过艰苦打拼,赵小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书写了荣耀和辉煌,也为成千上万的美国华人带来了光荣与骄傲。那么,她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

  特殊的家庭教育赋予她优良的人品

  赵小兰的故事其实是个典型的美国移民家庭故事。

  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20世纪40年代初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8年,赵锡成独自一人飘洋过海,从台湾来到美国,当时,身为家中长女的赵小兰还只有5岁。因为举目无亲,又没有任何根基背景,赵锡成初到美国时,也像每一个新移民一样,生活状况异常艰苦。他同时干了3份工作。就是为了攒钱。经过三年勤扒苦做,赵锡成才得以把天各一方的妻女接到身边。由于买不起飞机票只好给她们买了一艘货船的票,在海上整整漂泊了一个多月,终于抵达美国的东大门艾利斯岛。

  初入美国的赵小兰插班上了三年级。由于不懂英文,赵小兰每天把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的所有东西都记在本子上,晚上回到家由父亲根据笔记讲解当天的课程。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但生性好强的赵小兰还是尽全力适应着这个新的社会。两年之后,在全年级10个班中,赵小兰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还做了级长。

  赵小兰是浸润着西方文化成长起来的,优良的家教又使她秉承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一些媒体谈及赵小兰的成功时无不赞扬道,“赵小兰那种不亢不卑,带有适度的矜持与华裔尊荣的气质,来自她那特殊的家庭教育”。赵家将中国优秀传统与西方社会的管理方法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方式更是被侨界推崇备至。就连老布什任总统时,也曾十分认真地对太太芭芭拉说:“应该虚心地向赵家学学怎么管教孩子!”

  “爱而不娇,严而不缚”,是赵父教育子女的方法;“知识就是力量”和“多为社会作贡献”的观念,是他对子女的家训;“既培养个人的独立个性,更要求每个人对家庭的参与,通过沟通后产生的共同意识,达成期望的目标”,则是他对孩子教育的出发点。小时候,每到周末,父亲一定要她们姐妹几个按时回家,参加集体活动或干家务活,包括清理游泳池,捞掉脏东西,打扫后院,除去草地上的杂草和蒲公英,就连门前120英尺的柏油车道也是父亲带领她们一点点铺成的。赵家虽然富裕但孩子却多半进公立高中。每天早上闹钟一响,孩子们便自觉起床,由姐姐带头赶校车上学。晚餐之后,赵家极少开电视,六姐妹一块儿认真做作业,复习功课,母亲也跟着孩子一起读书,父亲则处理公务。他们也每年安排两次全家旅游,从选择地点、订旅馆房间,乃至吃饭的餐馆,完全由孩子负责。在外面的花费,不论多少,都要拿收据回家报账。赵小兰是家中六个姐妹中的老大,父母亲对她的要求也最为严格。赵小兰念大学时还向政府贷款,靠暑假打工还钱。这不表示她的父母小气,而是因为要求子女独立、负责,把钱花在当用的地方。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教育下。赵家六个女儿个个学有所成,被称为“赵氏六朵金花”。赵小兰与二妹小美、四妹小亭、五妹安吉都毕业于哈佛大学,六妹毕业于威廉和玛丽学院,三妹小甫则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博士。而父母也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了表率——赵锡成现任美国福茂航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是美国航运财经界的知名人士;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年轻时因为战争,失去了继续求学的机会,待几个女儿全部长大之后,51岁那年又重返校园,以两年全勤的纪录,修得了纽约圣若望大学的亚洲人文历史硕士学位。

  一步一个脚印的“上升”历程

  也许是受企业家父亲的耳濡目染,赵小兰上中学时就偏爱经济,阅读报纸时对报上的失业、通胀及股市消息也颇有兴趣。高中毕业后,她考入久负盛名的曼荷莲女子学院主修经济学。1975年,赵小兰以4年全A的成绩顺利完成学业并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在赵小兰上大学时,其父创办的福茂航运公司也逐渐成长壮大起来。大学刚毕业。赵小兰就到父亲的船务公司去实习。为了让女儿得到锻炼,父亲特别给她安排了一些高难度的工作,赵小兰总是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完、做好,绝不因为父亲是董事长而挑肥拣瘦、马虎从事。实习期间,赵小兰陪同父亲参与处理了各种涉及航运问题的业务。当时,公司打算增添3艘大船,以满足远途航运需要,赵小兰在父亲指导下,完成了贷款、租船、办保险等一系列复杂而细致的商业谈判。这段经历,让赵小兰积累了商务交易及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令她获益匪浅。在此期间,赵小兰还写了一本关于美国造船工业的专著。

  经过福茂两年的工作实践后,赵小兰选择哈佛大学商学院攻读MBA课程。“我选择哈佛进修我的硕士学位,因为它是最好的学校,也是最难念的学校”。从这里作为起点,赵小兰开始了对美国社会的全面了解,也在观察中学会了自由应对西方文化。

  赵小兰回忆说,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学方式别具一格,老师上课没有教科书,也不讲课,每回上课就发三项课题给大家,课题内容即为三个有问题的公司,让学生自己带回去分析、思考,提出解决之道。老师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没有用心准备,想要敷衍蒙混是不可能过关的。为此。每天下午课程结束后,赵小兰总要立即到图书馆找资料,然后回家准备,经常忙到凌晨左右才能休息。

  1979年,赵小兰以优异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哈佛求学的这一段经历对我的人生是最重要的,因为它给了我自信,让我能以一种平常心来处理事态”。不仅如此,此番“充电”也使赵小兰更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在专业人才的成长道路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后来每当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她总会想起哈佛商学院教授的话:“从混乱中理顺秩序,然后冷静分析,找出解决途径,拟定执行计划,百密不能一疏。”

  走出哈佛后,赵小兰加入花旗银行纽约分行担任高级会计师,负责航运公司的贷款业务。良好的教育背景,加上之前丰富的实践经验,让赵小兰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令同事和上司刮目相看。

  万里挑一成为“白宫学者”

  正如俗话所说,“是金子总会发光”。赵小兰在花旗的敬业精神和优秀业绩,引起了银行上层的注意。在一次午餐会上,花旗银行总裁夫人亲切地对赵小兰说:“你在航运和金融方面均有造诣,为何不去参加‘白宫学者’的选拔呢?”

  “白宫学者”计划是在前美国总统约翰逊提议下、美国政府专为白宫以外有作为的年轻人所设立的,旨在挑选有前途和希望的青年男女,进入白宫担任白宫高级官员的助手。将其训练成为将来的领导者。“白宫学者”有着非常严格的选拔条件,年龄必须在28~36岁,受过高等教育,有特殊的领导才能,除了由工作单位和社会上有声望的人士推荐之外,还要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笔试、口试等。

  1984年,赵小兰从数万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成为13名当选者之一,担任里根总统第一任期间政策发展办公室特别助理。人们常用“百里挑一”形容竞争激烈,而赵小兰经历的“白宫学者”遴选却是“万里挑一”——根据白宫的统计报告,1983年报名申请者多达5.5万人。赵小兰之所以能够当选原因是多方面的,个人条件“过硬”自不待言,其5位推荐人均为“重量级”人士,包括:花旗银行总裁、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纽约圣若望大学校长、陈香梅女士以及美孚石油公司总裁。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轮面试中,赵小兰曾与其他31名候选人一起接受为期4天的考核,而主持这次考核的即是当时的副总统布什(老布什)。自此,赵小兰开始与布什家族结缘。之后她还曾协助加州共和党候选人募款,更进一步令老布什对其能力才华有了好印象。

  当年赵小兰初入白宫时,她是13名入选者中最年轻也是唯一的华裔女性。赵小兰的职责是在总统幕僚中负责交通运输及贸易工作。她所处理的是一些特别困难、复杂以及容易引起纠纷的问题。当白宫必须介入时,她要受命草拟白宫关于这一问题立场的文件。赵小兰的工作,主要是和民间、国会、工商界及学术闭体等部门联系,涉及面广。麻烦事儿也特别多。但赵小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时毫无畏难情绪,反而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有这么好的机会贡献国家及社会,也因为她担任职位时是亚裔及华裔的第一人,赵小兰有很强的使命感,她认为自己是在为亚裔及华裔打前锋,觉得不能让自己所代表的族裔丢脸,所以责任很重,也就更加兢兢业业,全力以赴。由于“白宫学者”的社会声誉,让赵小兰80年代初期在亚裔中就已颇有知名度了。弃商从政数度展露才干

  完成白宫学者的任务后,赵小兰又重操旧业,回到金融界,担任旧金山美国商业银行国际金融副总裁。

  1986年,是赵小兰人生道路上的又一个转折点。就在这一年,她弃商从政,被当时的联邦政府运输部部长伊丽莎白·多尔夫人任命为海运署副署长。在此,赵小兰又创造了一个纪录——她是担任该职的第一位亚裔女性,也是最年轻的副署长。

  美国联邦运输部是一个有着一万多名员工、每年近300亿美元预算经费的部门,而海运署则是运输部下属的一个发展型机构。在赵小兰任职前,该署曾因6艘船只金融贷款担保的不履行而在一年内损失1.6亿美元。鉴于赵小兰具有银行和国际航运工作的背景,多尔夫人决定聘请她帮助政府遏止损失的再度扩大。赵小兰到任后的出色表现没有辜负多尔夫人的信任。1988年,赵小兰得以晋升,被里根总统任命为联邦海运委员会主席。1989年1月,她又被老布什总统任命为联邦运输部副部长,成为联邦政府中职位最高的一位亚裔女性。

  赵小兰出任运输部副部长不久,就经历了严峻考验。当时,突发事故频仍,包括核潜艇爆炸、泛美航空公司班机坠毁、东方航空公司员工罢工以及阿拉斯加埃克森油轮泄漏等一连串事件接踵而至。赵小兰临乱不惊,处置得当,其工作效率和能力得到各方好评。

  1992年,赵小兰又遇上了一次机遇,或者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又一次“伟大的冒险”。当年8月,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董事会决定任命赵小兰担任该基金会总裁兼执行长。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下属1400个地区性分会,员工达11万人,每年募得捐款超过300亿美元,是美国规模最大的慈善组织。像美国红十字会、女童军、男童军、救世军等机构,都靠这棵“大树”来滋润。然而,那时的基金会却处于危难时刻。当时,该基金会任职长达22年的总裁阿拉莫尼因挥霍公款案“东窗事发”而被罢免,并最终沦为“阶下囚”,基金会也因此而名誉扫地。赵小兰此时接手这个“乱摊子”,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胆识和魄力,有人形容她“相当于是去握行将倾覆的‘泰坦尼克’号的驾驶盘”。

  为了让同仁们树立重整旗鼓的决心,赵小兰采取了一系列不同寻常的行动。“打铁先须自身硬”。上任伊始,她就宣布将自己的年薪从39万美元减为19.5万美元,只为前任的一半。为了节省开支,她还下达指示,以后出差所有人一律坐普通经济舱。她本人平常上下班也乘公用车,而不坐专用车。中午午餐,赵小兰吃的是极为简单的纸袋午餐。这些表现都与挥霍无度的前任形成了鲜明对照。赵小兰还广泛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4个月里,她先后访问了35个地方分会,与6500多位义工晤谈,听取意见。然后快刀斩乱麻,精简工作人员,基金会总会的员工由275人减到187人。赵小兰的种种改革举措很快显示了成效。上任第一年,原来要求脱离基金会的地方分会纷纷重振旗鼓,捐款数字也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猛增到30多亿美元。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基金会渐渐转亏为盈,境况、声誉也越来越好。后来,当赵小兰离任时,董事会为了表彰她的贡献和业绩,大家自掏腰包,要给她颁发30万美元的奖金,可是被她婉拒了。此番任职经历,让人们再一次见识了赵小兰杰出的才能和良好的人缘。为她日后的政治生涯增加了“筹码”。

  赵小兰的事业顺风顺水,但一直拖到快40岁她仍未走人婚姻殿堂。1993年2月。经好友、美国第一位女大使张之香穿针引线。赵小兰与来自肯塔基州的联邦参议员密契·麦康纳尔结为伉俪。婚礼时海峡两岸的驻美代表都曾到场致贺。现任美国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的麦康纳尔是共和党内的一位要员,曾全权筹备和主持前总统乔治·布什2001年1月20日的就职大典。

  开创美国华人参政历史的新篇章

  2000年,共和党籍的小布什当选总统。在组阁时,原劳工部长提名人选西语裔女性贾韦兹,因爆发聘用非法移民保姆的“保姆门”事件,自动退出提名案,于是,才华出众的赵小兰进入了小布什的视野。

  2001年1月初,就在小布什宣誓就职的前10天,赵小兰接到他的电话,要她接受劳工部长的提名。出人意外的是赵小兰再三婉拒,她认为时机还没有成熟。此后,老布什打来电话,鼓励她接受这一挑战,“当初联合慈善基金会那样的一池子污水,你都能去澄清,劳工部长非你莫属。你还是勇敢地接受提名吧,我们都对你有信心”。小布什在提名赵小兰出任劳工部部长的记者招待会上,称赞她有很强的行政能力、很高的工作热情和为民众谋福利的责任感。

  事后,有媒体在采访时曾问赵小兰,究竟是她的哪种品质吸引了布什父子?“这个我很难说,你应该去问他们!”赵小兰打趣地笑起来,“我是被‘发现’的。我从来不认识总统,是他们找到了我。”“作为一个美国移民,我得到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我对任何一个给我机会的人,都充满感激,我会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把它做好,不会让给我机会的人失望。如果说我有什么优点的话,我想这应该是很重要的一条。”

  接受小布什提名后,根据美国的法律,赵小兰必须辞掉其他职务,为此,她放弃了一份年收入达100万美金的工作。她说,之所以愿意接受提名,并不是因为想当这个官,而是这个职务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同年1月29日,赵小兰担任劳工部长的提名被参议院批准。自此,她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进入美国内阁的华裔,开创了美国华人参政历史的崭新篇章。为之感到欣喜的不仅是赵小兰的家人,还有数以万计在美国奋斗的华人甚至亚洲人。人们盛赞她冲破了美国社会的“玻璃天花板”,实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在异乡打拼的美国华人的梦想。

  走马上任劳工部长后,赵小兰主管着400亿美元的年度预算,领导着17000多名员工,管理着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工人。她每天早晨6点开始工作,晚上10点离开办公室,既要与工会组织沟通,又要与大企业大公司联系,还要与国会、与部属接触,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但她总是乐观自信,劲头十足。

  作为美国政府历史上首位华裔部长,赵小兰称,她对自己是华裔和能够继承中华传统感到非常自豪。她说,由于她的双重文化背景,她总是会仔细聆听和理解别人,并找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自她担任劳工部长以来,劳工部在布什总统列的“行政管理记分榜”上每年都名列前茅。

  在实际工作中,赵小兰一直是不遗余力地设法帮助美国亚裔,她曾拨款900万美元帮助亚裔小企业主有机会获得企业资本,“9.11”事件后,劳工部拨款两亿四千九百万美元,紧急救援纽约人,其中100万用来帮助纽约中国城的复苏。当然,已进入美国社会最高层的赵小兰也没有忘记提携亚裔,帮助他们获得进入美国主流社会的机会。在赵小兰领导下劳工部任职的亚太裔人数,是美国各部门中比例最高的,而在她之前,劳工部的亚裔工作人员很少。赵小兰并规定该部的劳工统计数字,特别分列出亚太裔劳工类别。以正确掌握美国亚太裔的劳动资料。劳工部还每年举办“亚太裔联邦职业晋升峰会”,培训亚太裔青年各种沟通、领导等打入主流社会的技巧。在她离职前的最后1年峰会,已有1000余亚太裔参加。

  2009年1月,随着奥巴马政府上台,赵小兰在白宫的工作岁月画上了句号。赵小兰是布什政府中唯一一位任满八年的内阁部长,也是自二次大战以来劳工部在任最久的部长。她被华盛顿政界人士评为“布什内阁中对2000年总统大选时所作出的承诺履行得最好的部长”。

  多才多艺的中美文化交流使者

  生于中国长于美国的赵小兰身上,既具备了中华民族谦虚、勤奋的美德,又有美国人竞争、宽容和诚实的优点。有人评价她聪慧、勤奋、坚强,同时又不失温婉与孝顺。她平时喜欢打高尔夫球、骑马和溜冰,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可谓多才多艺。鲜为人知的是,她甚至还是电视节目主持人。赵小兰“触电”的时间是在1979年,那时她大学毕业不久。她一边在花旗银行工作,一边为中国海外电视公司主持节目,用英语报道华人社会的动态,介绍中国文化和在美杰出华侨。她还曾经和作家郭镜秋联袂主持了一档谈话节目,在曼哈顿有线电视频道播放。身为一个文化缝隙中的优雅摆渡者,赵小兰可以说是鱼和熊掌兼得的人,她身上兼有西方智慧和东方哲学,用其好友张之香的话来说是:“她能克服华人的羞怯,勇于冒险,同时又有华人天生的好头脑。”她吸收西方最高级的事物,同时不放弃本身丰富的传统。她与海外华人维持联系,经常光顾中国城,积极参加华人社团的活动。

  由于其父赵锡成的故国情怀以及与江泽民同为上海交大校友而结下的友谊,赵小兰与中国政府高层有着良好的关系。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和国务院前总理朱镕基任内访美期间,都曾在百忙中会见赵小兰。就任劳工部长以后,赵小兰积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她的华裔身份让她成为布什政府中中美关系的友好使者,她曾多次访问中国,还频频出现在中美文化交流年、中美建交周年纪念会等不同场合。2008年8月,赵小兰还曾率领美国总统特使团出席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中国政府也张开怀抱迎接这位东方之子带来的和平与友谊,而30年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在政治、经济、社会面貌等方面的变化也让赵小兰感到欣喜。

  赵小兰从不讳言自己的移民身份,即使是在出任美国劳工部长的就职演说上,她首先就提到,自己是坐着小船来到这个国家的。她说,她经历过移民家庭的痛苦,领受过种族歧视的滋味,所以她要尽她最大的能力,消除种族歧视,帮助移民家庭实现他们的梦想。她还曾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华文化背景给了我力量、勇气和毅力。”作为中国人的后裔。以及受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影响才是她这一生成功的最大财富。

  作为一位首开美国华裔阁员先河的女性,赵小兰已为华裔进入美国政坛最高层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树立了良好的典范。人们有理由相信,必定会有更多的后来者,走人这扇已经开启的华裔从政之门,以赵小兰为榜样。不畏险阻,继续前行。


相关推荐

上一篇:在蒙特利尔努力生活的华人

下一篇:郑天华:加拿大第一位华裔国会议员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