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绿色消费的国际发展趋势
发布:2016-09-28 17:41
来源:
全球环保运动的起源
许多民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就是近年来随着岛内人口的日益成长,周遭生活环境也越来越差了。事实上,这不是中国台湾独有的问题,也是全球各地共同面临的困境。
自从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国家大量使用自然资源来进行机械生产,造成环境快速恶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但开发中国家人口呈倍数增加,各国又积极追求经济发展,更把这种环境恶化的现象扩散到全球各个角落。
为满足全球人口迅速增加的民生需求,人类把自然界亿万年来累积的许多自然资源,在最近几百年之间消耗殆尽。今天,地球上众多生物物种的灭绝、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地球温暖化造成的极端气候现象,正是人类过去无止尽追求经济发展所造成环境破坏的恶果。
美国的卡尔森女士(Rachel Carson)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书中,点出化学品滥用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唤醒了各界人士的环保意识,开始要求政府採取改善行动,也促成了第一届「地球日」(Earth Day)于一九七○年四月二十二日在美国举行,这个日子被视为全球环保运动的转捩点。
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
地球环境所以会被污染破坏,除了偶尔发生的自然天灾与战争人祸等情况外,就以人类消费行动对于环境产生的经常性冲击最大。消费行为是消费者购买与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行为,由于这些产品或服务,在其原料开採、产品製造、消费者使用、废弃处置等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各种对环境的冲击,因此人类的消费行为,便成为破坏环境的主要原因。
为减少人类消费行为对于环境产生的破坏,大致有两种管制方法。第一种是减少这些产品与服务在製造阶段产生的环境污染破坏,例如美国政府在国内环保潮流推动下,于一九七○年底成立环保署,陆续颁布各项管制空气、水体及废弃物污染的环保法规。这些法规的作用,大多在管制製造工厂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例如要求工厂在排放污染物前,应该先进行排放管末端的处理,才能对外排放。工厂所使用的污染防制处理技术,则涵盖物理、化学及生物等污防技术与科学知识。
第二种管制方式则是推动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基本理念是体认到人类无法避免衣食住行育乐等消费行为,因此寻求在消费行为中减少对环境的冲击,以保护环境。具体的做法就是鼓励消费者购买较为环保的产品(或称绿色产品),例如省电灯泡、省水龙头及再生纸等产品,使得消费者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减少伴随产生的发电污染、水资源耗用、废弃物污染等环境破坏。这种藉着购买绿色产品来减少消费行为产生污染的作法,就是「绿色消费」行为。
全球环保标章制度的推出
为推动绿色消费行为,德国政府首先在一九七七年推出对环保产品进行标示的「蓝天使」(Blue Angel)环保标章计画,成为全球第一个环保标章计画。
这个计画的执行目标是希望给符合环保準则的产品一个明显的标誌,让消费者知道具有这个标誌的产品,便是较为环保的产品,因此值得购买。用这种做法来提高环保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仅可以鼓励厂商增加生产绿色环保产品,也可以促成传统厂商转型生产绿色产品。
一九八八年加拿大政府推出「环境选择」(Environmental Choice)环保标章计画,隔年日本政府的「环境标誌」(Eco-Mark)计画与北欧国家的「北欧天鹅」(Nordic Swan)计画也分别推出。我国、韩国及欧盟的环保标章计画,则在一九九二年相继推出。
一九九四年代表全球环保标章组织的「全球环保标章网路组织」(Global Eco-labeling Network)正式成立,以环保标章计画来推动绿色消费,至此已经成为全球的环保趋势。目前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欧洲的18国、亚洲的中国、香港、日、韩、泰、菲及我国、大洋洲的纽澳等国,都有环保标章计画。总计全球约有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四十余个执行组织在推展类似的环保标章制度。
我国的环保标章计画
我国环保标章计画的推出,是由行政院环境保护署主导,在民国八十一年底完成立法。八十二年二月环保标章计画开放第一阶段申请使用的六项规格标準,并在同年六月产生第一批获颁环保标章使用证书的产品,至此标章产品正式上市。到九十三年十二月底为止,该计画已经公布88项商品规格标準,超过二千件产品获准使用标章,使用标章枚数突破四十亿枚,产品总值也超过六百二十亿元。
我国环保标章的产品包括电器、卫生/清洁用品、建筑/园艺用品、文具等项目,使用的环保準则以「低污染、省资源、可回收再利用」三项为主要诉求。其中以再生纸类产品的使用量最大,因为使用再生纸浆来取代原生纸浆,过去十年来已减少砍伐七百五十万棵造纸用树木。
政府绿色採购的推动
在一九七○至八○年代推动的绿色消费运动,主要对象是民间消费者,虽然获得相当的成果,但是整体的环境改善效益依然不大,因为各国最大的消费团体,就是各国的各级政府机关,并未能积极投入。各国政府的公共採购数量,可以高达全国总购买量的10~30%,因此如果能够让政府机关也进行绿色消费,其影响力会相当惊人。但是推动政府绿色採购的重要性,直到一九九二年的地球高峰会议之后,才获得各国政府的认真考量。
在这方面,我国政府的努力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一九九八年五月,我国政府在公布施行的政府採购法第九十六条纳入绿色採购规定。一年后并由环保署与公共工程委员会会衔公告「机关优先採购环境保护产品办法」,是我国政府推动绿色採购的法律依据,也是全球第一个将绿色採购正式立法的国家。
依据我国政府的规定,环保产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产品是已经实施多年的环保标章产品;第二类产品是除环保标章产品以外,经环保署认定符合再生材质、可回收、低污染或省能源条件的产品;第三类产品是可增加社会利益或减少社会成本的产品,目前是指节能标章产品。
民国九十年七月行政院颁布「机关绿色採购方案」,并订定「机关绿色採购绩效评核作业要点」,鼓励各机关绿色採购目标达50%以上,促使各机关逐渐重视与执行绿色採购。目前各机关大多能符合规定,达成採购目标,因此行政院核定九十三年度的採购目标调整为60%,且预估九十四年度将提高为70%。
环保产品的认定準则
在各国推动绿色消费时,所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如何认定产品是否为环保产品。例如布尿布可以重複使用,减少废弃物产生量,却会製造许多清洗废水;纸尿布可以减少用水量,但是直接丢弃却会占用掩埋场体积。因此究竟布尿布或是纸尿布才算是环保产品,有时会引起各界争议。为解决这个争议,就必须先决定环保产品的认定準则。
一般认定环保产品的準则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单一準则」,例如规定一样产品只要符合省水、省电或使用回收材料等任何一种準则,就可以算是环保产品。因此省电灯泡算是省电类环保产品,而省水龙头与纸尿布则算是省水类环保产品。
但是许多人认为採用单一準则来认定产品环保性并不公平,例如纸尿布虽然省水,却会製造大量垃圾。因此应该採用多种并存的环保準则,来判断产品是不是环保产品,这种方式称为「多重準则」认定方式。例如规定某种产品应该同时具有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排放、使用回收物质製造等多重环保特性时,才能被称为环保产品。但是在众多环保準则中,如何认定哪些準则较为重要?如何判断各种相同功能产品中,哪一个产品较为环保?这时就必须运用一项新的管理科学工具,称为「生命周期评估」(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生命周期评估技术
一项产品的整个消费过程包括许多不同的阶段。以100%再生纸产品为例,第一个阶段是原料取得阶段,包括废纸回收以取得再生纸原料,以及取得各项造纸用化学品。第二个阶段是製造阶段,由造纸厂把这些回收纸经过一些程序製造成再生纸。第三个阶段是运输销售阶段,由销售厂商把出厂的再生纸运送至各存货仓库与零售商店,并在被消费者购买之后进入产品使用地点。第四个阶段是使用阶段,由消费者使用再生纸。第五个阶段是废弃处置阶段,这时再生纸面临进入掩埋场/焚化炉的命运,或是再度进入废纸回收系统製成再生纸。
这五个不同的阶段,称为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生命周期评估的工作,就是分别计算在这五个阶段中各项能源/资源使用与污染物排放的数量,估计这些污染排放对环境产生的冲击,并对这些结果加以阐释来找到改善的方法。
如果以同样具有影印纸功能的两种产品,例如废纸製成的再生纸与原生纸浆製成的纸,进行生命周期评估研究,可能会获得以下几项结论:(1)原生纸产品的最大污染排放阶段是製造纸浆的过程,再生纸则可能是在再製时需去除油墨而产生污染物,以及回收阶段因需要车辆运输而产生空气污染。(2)使用再生纸可以减少砍伐原始森林或人工造林的环境负荷。(3)再生纸的使用数量与回收次数越高,减少的污染越多。类似这些生命周期评估的结论,可以用来决定选择何种产品为环保产品,以及制定环保产品的规格标準时,应该纳入哪些项目。
生命周期评估(LCA)工作的执行方式具有严谨的国际规範,但是LCA研究的结果,一般都不涉及经济成本的计算。另一项环境管理工具,称为「生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ing)方法,就会把各个阶段的经济成本纳入计算。
以省电灯泡为例,省电灯泡的原始售价可能是白热灯泡的五倍,但是它的用电量却仅有五分之一,寿命则可能长达十倍。因此我们知道同期间内省电灯泡用电量较少,电费较低,且省电灯泡较耐用,替换灯泡的成本也较低。所以虽然省电灯泡的初次购买价格较高,但是用生命周期成本法来计算,省电灯泡整个生命周期的总成本还是较传统灯泡为低。
进行LCA需要大量的污染排放数据和金钱与人力,即使欧美国家也无法经常负担。因此过去这十多年来全球使用较多的环保性判断方法,是一个基于生命周期原理的方法,称为「生命周期考量法」(life cycle consideration)。这方法是邀请熟悉这项产品的人士,指出该产品各个阶段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并把应符合的规定列入环保準则中。如果一项产品能够符合这些经过考量决定的準则,就可以称为环保产品。目前我国与大多数国家的环保标章计画在订定环保产品的规格标準时,大致就是使用这种方法。
绿色消费的发展趋势
过去各国所推动的绿色消费行动,不论是针对民间消费者或是政府机关,鼓励使用的大致是以实质产品为主,例如省电产品与回收材料製造产品。但是这五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环保标章计画体认到应该把推广项目延伸到服务业并扩大产品项目,例如美国环保署的建筑物能源之星标章计画与加拿大的枫叶环保旅馆标章计画。
在实施建筑物标章计画时,不仅可以要求使用特定节能产品,并且可以整体考量建筑物的管理方式,因此涵盖面更为广泛。在枫叶旅馆标章计画中,则针对整个旅馆的运作,澈底检讨各个管理层面的环境表现。这时就需要运用到目前工业界广为运用的ISO 9000品质管理系统、ISO 14000环境管理系统与ISO 18000工安卫管理系统等管理科学与技术工具。
各国在扩展绿色产品/服务项目涵盖範围的同时,也不忘把这些项目与绿色政府採购相结合。例如由政府建筑物率先取得绿色建筑物标章,或是要求政府官员出差时,优先住宿取得环保旅馆标章的旅馆等。
环境管理科技的发展趋势
由以上说明,可以发觉目前各国对于环境的管理工作,已经由以前针对製造厂商的污水、废气及废弃物的污染防制工作,演进到透过绿色消费运动来增加绿色消费与鼓励绿色产品厂商的方向。厂商为求在这趋势中获益,便需要改善产品设计与製程来製造环保产品。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需要运用到许多新的环境管理技术与工具,例如各种评估环境绩效的生命周期评估、生命周期成本工具,以及厂商改善环境绩效所需要的各种管理系统工具与技术等都是。这些技术工具的发展,都需要产业界、学术界与政府机关的共同参与发展。
由于我国政府对于推广绿色消费工作不遗余力,因此我们深信这些环境管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工作,在国内一定也能获得相同的重视并取得同步的进展。
下一篇: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