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环境竞争力报告看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发布:2016-09-10 16:19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9日发布的《全球环境竞争力绿皮书》显示,2012年全球环境竞争力排名,瑞士、德国、挪威分列前三甲,中国为第87位。作为中国智库对全球环境竞争力进行的首次评估,该绿皮书根据全球各国环境发展的实际,构建了全球环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全球133个国家和地区作为评价对象。(1月9日人民网) 

  实事求是地说,对于各种形形色色被冠以“全球”字眼的报告我们并不陌生,但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对这些西方国家炮制出来的数据持一定的怀疑态度,毕竟或多或少都会有意识形态因素在里面。从这个角度来看,而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全球环境竞争力绿皮书》,其在国人中的可信度就较高,反映出来的种种问题也很值得我们深思。 

  没有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环保投入是社科院衡量环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很好解释,就是环境保护不是喊喊口号发发文件就能实现,其更需要真金白银,离不开财政的投入。再来看西方发达国家,其在上世纪70年代环保投入已占GDP的1%—2%,而与之相对,近年来中国一直在加大环保投入不假,但占GDP比重一直在2%左右徘徊,仅相当于发达国家70年代的水平。仅这一点,就足以看得出来中国在环境保护上的欠缺。 

  至于环境有效治理,中国更是步履维艰。就以名列社科院报告榜首的瑞士来说,其也曾为百年水利开发付出过环境代价,但专业人员随即设计出一套按生态协调模式进行水力发电的指导原则,并把消费者为环境和谐所支付的额外电费用来改善和提高已经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使得情况大为改善。反观中国的环境治理,前段时间笼罩在紫禁城上方的雾霾已足能说明一切。 

  再来看至关重要的生态环境竞争力,仍以瑞士为例,其自然环境始终保护得非常完好,一度被誉为“欧洲的公园”,每年来此旅游观光的游客多达上千万。而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却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可想而知,两者差距如此之大,竞争力不低都不行。 

  其实,环境问题逐渐恶化,与经济发展方式不无关系。遍观瑞士、德国等一些名列榜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其在发展经济同时也将环保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走的是集约型发展道路。然中国一些地区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没得到根本扭转,由此衍生的环境污染又导致政治、经济和社会成本不断上升,更不要说什么环境竞争力了。 

  总而言之,社科院发布《全球环境竞争力绿皮书》,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很值得我们肯定。当然,我们更希望这能成为一种鞭策,激起人们保护环境的决心。若能如此,再加上相关部门加大环保资金投入,下大决心治理环境问题,则环境必能有所好转,最起码也不会在报告中排至87位。


相关推荐

上一篇:从国际经验看中国环保行业未来:路在脚下

下一篇:从五个层面认识环境保护的意义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