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融国学馆
发布:2016-08-11
来源:
倪建斌先生, 曾自号逸云山人、圣罡道人、浦江俊男、闲野散人、滨海逸士、江南儒生,上海市宝山区人氏。于1964年出生于东海之滨——上海长江入海口的一个美丽小岛横沙岛。其父好儒仰佛,故先生幼承庭训,崇儒好禅,且天资聪颖,性情仁善,先生智深德广,学贯中西,数十年来致力于儒释道三家文化的研究,是国内少有的集道德、学问、修证于一身的国学研究专家。自幼好《四书》、《诗经》及唐宋散文,13岁便能诗善文。但总觉得诸文学名著中有一大人生命题并未解决,至于具体为何,则茫然无绪。后读《法家研究》与《三国志》,自觉语言文字功底尚浅,复又学习《说文》、《尔雅、《音韵》诸书,同时钻研前四史、老子、阴阳等学说,对古典战略、辩证之学也乐此不疲,如此者数年。但知识的增长并未解开先生心中的疑惑,疑虑与苦闷迫使他放弃了文史而转向对国学的研究,从此便开始了数十年的国学研究之路。
1981年春,先生便开始了他漫长的访师之路,他四处寻友访师,集诸善本古籍,可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先后师从福建弘一大师传人妙莲大师学习净土宗、著名天台宗及武学大师海灯法师研究天台宗并习武;师从山西《易》学及武学大师王长存老人学习《易经》等。如此6年,虽所学渐广,但始终认为所学还不能究竟,与人类之浩瀚文化只是沧海一栗。
1986年秋,先生考入中国佛学院,就读于中国佛学院期间又师从中国佛学院院长、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习禅。1987年,先生师从近代著名唯识学大师欧阳竞无的高足之一郭元兴教授及中央民族大学韩镜清教授学习佛教大乘有宗――唯识宗(佛教精神分析心理学)。1988年师从黄念祖先生学习净土宗;其间为了解西方文化的奥义又师从国际欧洲哲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苗力田先生学习古希腊诸学说、中世纪神学及路德新教、西方文艺、美学、逻辑学等。
1991年,先生回到上海,师从著名心密及禅学大师元音老人、徐恒志老先生学修心密。闭关潜修,复经其印证,明了无所得之禅境。此时先生之内心,如日出冰消,又如止水澄波,万像斯鉴!终于彻底体味到平常心的快乐,亦明白宇宙人生之真谛,自此无惑。
在八十年代末,先生为探索中世纪后中国落后西方的原因,以便寻求未来发展方向,为21世纪的人类文化寻找一条出路,更好地为现实社会服务,遂致力于中西方文化比较研究达三年之久。2007年又师从著名经学大师,时年92岁高龄的吴广洋教授学习儒家经学。
先生深明传统文化乃立身、立家、立国之基。多年来,他殚精竭虑,不辞劳苦,努力著书、讲学、设立义务讲堂、努力筹备并创立上海圆融国学馆……尽全力传播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如今先生虽立足上海,而文化的种子已播向全国,足迹遍及山东、河北、北京、江西、四川等地,先生所到之地,都遍撒国学种子,以期来日,先生呕心沥血,为国学的振兴可谓竭尽全力。
然而国学的振兴可谓前路漫漫,任重道远,传统文化的复兴,实非一人之功,也非一代人之功;她需要全民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孩子的成长不仅关乎孩子本人、家庭的前途与未来,更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命运,培养孩子的传统文化修养便成了文化复兴的点睛之笔。
先生于逆境之中,用心创立了圆融国学馆,先生之志,如大鹏凌空!他立志传播儒释道文化,绝不辜负先辈们的教导之恩——誓“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虽此途困难重重,但也要全力以赴。文化的土壤再贫脊,也要播种,而种子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代表着未来,所以再困难也不能不培育孩子——从娃娃抓起,传播文化,寻找、挖掘可教之才,续先生之学问,泽被后世。同时我们也期待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汇聚圆融国学馆,大家携手并进,为振兴传统文化共同努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