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成员国分类

发布:2016-08-10 09:47

来源: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成员国分为三个级别:P-成员国、O-成员国和一般性的成员国。P-成员国是指“Participating Member”(“参与成员国”);O-成员国就是指“Obersers”(最好称为“观察者”,连“成员国”的名字都不要加在后面)。根据ISO的投票规则,只有P-成员国的投票才为“有效”,而O-成员国的投票只有在其投出“No票”时才被计入(考虑),而一般性的成员国的投票,ISO只是一种“考虑因素”。按照所谓“Bylaw”(“地方法规”),凡投赞成票者不得附加评论,既然赞成,还有什么可说的?按照ISO惯例,这些赞成票附带评论,都一律应当计入“No,with comments”,算不上是真正的支持票。 
   ISO的P-成员国:加拿大、中国、捷克共和国、丹麦、厄瓜多尔、印度、伊朗、法国、爱尔兰、日本、韩国、新西兰、挪威、南非、泰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芬兰、意大利、马来西亚、爱尔兰、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特里尼达和多巴哥(Trinidad and Tobago)、马尔他、新加坡、瑞士、土耳其、乌拉圭、美国、委尼瑞拉、阿塞拜疆(Azerbaijan)、塞浦路斯(Cyprus)、牙买加(Jamaica)、 Kazakhstain、黎巴嫩(Lebanon)、Pakistain、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共41个P-成员国。
    ISO的前身是国际标准化协会(ISA),ISA成立于1926年(1926年美、英、加等七国标准化机构第三次代表联席会议决定成立国际标准化协会,并于1928年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迫使ISA停止工作。战争结束后,大环境为工业恢复提供了条件,于是1946年10月,来自25个国家标准化机构的领导人在伦敦聚会,讨论成立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问题,并把这个新组织称为ISO,即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简称。会议一致通过了ISO章程和议事规则。1947年2月23日ISO开始正式运行,ISO的中央办事机构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国既是发起国又是首批成员国。
     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一个由国家标准化机构组成的世界范围的联合会,现有140个成员国。根据该组织章程,每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标准化团体作为其成员,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CSBTS名义国参加ISO活动。
1、ISO的宗旨
     其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利于国际物资交流和互助,并扩大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与其他国际性组织合作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
2、ISO的组织机构
     ISO的组织机构包括:ISO全体大会、主要官员、成员团体、通信成员、捐助成员、政策发展委员会、合格评定委员会(CASCO)、消费者政策委员会(COPOLCO)、发展中国家事务委员会(DEVCO)、特别咨询小组、技术管理局、技术委员会TC、理事会、中央秘书处等。ISO组织结构如下图所示:



     ISO的组织机构分为非常设机构和常设机构。ISO的最高权力机构是ISO全体大会(General Assembly),是ISO的非常设机构。1994年以前,全体大会每3年召开一次。全体大会召开时,所有ISO团体成员、通信成员、与ISO有联络关系的国际组织均派代表与会,每个成员有3个正式代表的席位,多于3位以上的代表以观察员的身份与会;全体大会的规模大约200~260人。大会的主要议程包括年度报告中涉及的有关项目的活动情况、ISO的战略计划以及财政情况等。ISO中央秘书处承担全体大会、全体大会设立的4个政策制定委员会、理事会、技术管理局和通用标准化原理委员会的秘书处的工作。自1994年开始根据ISO新章程,ISO全体大会改为一年一次。
     ISO的主要官员有5位,他们是:ISO主席(President);ISO副主席(政策)(Vice President,Policy),ISO副主席(技术)(Vice President,Technical Management);ISO司库(Treasurer);ISO秘书长(Secretary-General),所有主要官员由理事会任命,享有终身任期;ISO秘书长负责主持ISO的日常工作。

 


相关推荐

上一篇:第一篇

下一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