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金砖国家由学者观点变成国际组织并非偶然
发布:2016-09-08 15:05
来源:
金砖国家----扬帆远航正待时
4月14日,金砖国家第三次峰会将在中国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此次会议将吸收南非加入,这也是金砖国家由“四国”首次扩为五国,并正式更名为“金砖国家”组织。三亚峰会的召开,标志着该组织在自我完善和发展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由学者观点变成国际组织并非偶然
“金砖四国”(BRICs)一词最早由美国高盛证券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提出,从2001年奥尼尔提出“金砖”概念,到2008年美国暴发金融危机前,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由金融“泡沫”助推的高增长期,金砖四国与世界多数国家均经历不同程度的高增长或“被高增长”。但金融危机席卷世界,全球经济都受到直接牵连,其中美国经济增长由2006年的3.3%跌至2009年的2.2%,欧盟由2.2%跌至0.2%,而像俄罗斯这样主要依靠能源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维持高增长的国家,GDP增长率竟然从危机前2007年的7.5%下降到危机后2009年的-7.9%!作为金砖国家的中国、印度和巴西,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小一些,但也有不同程度影响。如何尽快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并恢复增长成为摆在世界各国的一项紧迫任务。2009年6月,在俄罗斯城市叶卡捷琳堡,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巴西四国元首召开首次会议,就如何克服经济危机、改革现行国际经济秩序等重要问题展开讨论。会后发表的声明强调,四国将“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使其体现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还提出应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国际金融机构负责人和高级领导层选举应遵循公开、透明、择优原则;应建立一个稳定的、可预期的、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等一系列主张和改革目标。此次会议的最重要之处在于,“金砖四国”由一位学者提出的经济学概念,向建立一个国际合作机制“蜕变”迈出了关键性一步。2010年4月,四国元首在巴西召开第二次会议,进一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并就全球治理、国际经济、消除贫困、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问题达成共识和愿景,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和合作计划。这次会议还表明,“金砖四国”合作正向机制化方向发展。
“金砖四国”成为“金砖国家”水到渠成
2011年4月,在中国三亚举行的该机制第三次会议,不仅是该合作机制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一次“金砖四国”的扩员会。会议将接纳南非为该机制正式成员,“金砖四国”的名称从此将被“金砖国家”(BRICS)组织所替代,正式成为一个开放性国际合作组织。
从当前国际形势及该组织未来发展看,本次会议的讨论议题也非常广泛,但核心议题仍将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克服金融危机,促进国际经济体制改革。现在虽然所有金砖国家和世界多数国家均已走出危机,步入稳定回升的轨道,一些国家甚至已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但世界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很多国家还担心一旦美国和欧盟等主要经济体政策失当,就有可能陷入二次探底危险。金砖国家需协调立场,为今年秋天在法国嘎纳召开的“G20”峰会提出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建议。同时,继续敦促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推进已经承诺的改革,加大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两机构的代表权,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国际金融和经济管理机制和模式,避免危机“周期性”爆发。二是讨论利比亚和中东形势,提出克服危机的政策立场。中东局势出现混乱不仅影响该地区各国的稳定和发展,也对整个国际经济稳定和政治安全造成冲击。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和上扬,直接影响国际经济持续复苏。联合国3月讨论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时,中、俄、印、巴都投了“弃权票”(南非投“赞成票”),美国和北约曲解联合国决议,以防止“人道主义灾难”名义,对利比亚卡扎菲政权开展直接军事打击,造成大量平民伤亡,近50万难民流离失所。利比亚未来会否成为第二个伊拉克或阿富汗,或陷入长期内战,金砖国家和国际社会普遍表示担忧,此次会议将就此发表共同立场。三是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导致的自然和人为灾害。日本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被毁,核泄漏污染世界的天空和海洋,其后果尚难准确评估。金砖国家都拥有核电站,且与世界很多国家一样都有继续发展核电的宏伟计划,如何既保障利用好清洁能源核电,又能防止核事故,已成为摆在该组织成员国和拥有核电站国家的共同课题。此次会议将就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达成某些共识。四是就该组织未来发展提出新蓝图。金砖国家由一个合作机制发展成为国际组织,这不仅是形式上的转变,更是性质上的提升。此次会议将会以就该组织未来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讨论,如组织性质和目标任务、扩员条件和范围、合作机制运作与保障等。
是“全面合作”还是“突出重点”
“金砖国家”组织发端于经济,未来是否扩展至政治和安全等各个领域,合作机制是否追求数量众多,层次多样,这些都是目前所面临的新问题。事实上,从该组织成员国的构成看,除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这一共同特征外,其地域的代表性也是其特色之一。现在五个成员国来自欧、亚、非和拉美,未来是否吸纳北美的墨西哥、澳洲的澳大利亚、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东亚的韩国、西亚的土耳其、北非的埃及、中非的尼日利亚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从合作议题看,首要的问题应当是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改革,在不断促进IMF和世行改革之外,推进世贸多哈回合谈判,协助联合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等都是该组织所要探讨的合作内容,还可就成员国间建立自由贸易区等进行讨论。
在政治领域,该组织元首会议的召开本身就是政治合作的重要平台,元首们必然要审视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是最重要的政治合作。加之定期或不定期的外长会议将讨论各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这将为成员国间的政治合作奠定良好基础。在安全领域,已建立的 “安全会议秘书”级磋商已机制化,它将就国际战略安全凝聚成员国共识,并采取相应协调措施。
金砖国家要提高合作效率,必须汲取一些国际组织的教训,从现在起就要防止组织“官僚化”和低效“空转”。应当选择那些具有成员国广泛共识的问题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重点突破一两个领域,稳扎稳打,积少成多,而不能贪多求全,乱“铺摊子”,合作机制五花八门,实际成果寥寥无几,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国际声望不断下降。
“金砖国家”组织不以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为竞争对手,更不搞“阵营”对垒,而是以促进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秩序更加公正、合理、民主为己任;它不在任何文化和民族间制造鸿沟,而是以建立和加强各民族、文化和地域间相互理解和合作为义务。“金砖国家”组织是随着时代发展需要而成立,也将随着时代发展而壮大。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合作平台,“金砖国家”组织之“船”刚刚起航,任重道远。
上一篇:著名的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