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菲日印军事联盟趋势对地区格局的影响与中国的对策
发布:2016-09-09 10:26
来源:
随着亚洲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随着中国国力的快速上升,美国日益意识到亚太战略在其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对中国的崛起也日益警觉,担心中国成为美国未来霸权地位的挑战者。因此近些年美国不断强调其重返亚太的战略目标,而奥巴马上台后第一个访问的不是在是欧洲的老盟友,而是亚洲的小伙伴,这进一步看出美重返亚太的战略决心。这里的所谓的美菲日印同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了苗头。 然而,我们首先要问的是美菲日印联盟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结构呢?首先,我们看看各国的力量状况。菲律宾,地小人少,经济军事实力难上台面,菲律宾前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副主席洛克·阿布兰认为,菲律宾没有理由对抗中国,因为“和中国相比,菲律宾就像是一只蚂蚁,中国则是一头大象”。1 而日本目前经济衰退让日本的政治家们头疼不已,想谋求政治军事大国的它经济大国的地位都难以保证。而印度近年来的发展则较为引人注目,但总的来说还在中国之后。国家利益是与国家实力本身密切挂钩的,当中国人民连温饱也不能解决的时候,超英赶美就不能成为国家利益;当中国没有足够的实力的时候,与美国的平等对话就不能成为国家利益追求;同样,当这些国家还在为稳定政局、挽救经济、国内发展而努力的时候,对外的军事联盟本身在和平时期就很难成为国家利益追求。所以,不论是菲律宾还是日本、印度对主动实现军事联盟从而从中获益的可能性极小。而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作为目前国际格局的坚决维护者,他的国家利益就是保持它的霸权地位,维持它在国际地区事务中广泛的影响力,防范挑战者的出现,而目前可能的挑战者就是中国,为此美国对这一联盟应该说是有较高需求的。所以如果这一联盟实现,美国应该是最大获益者,那么它也就应该是首要推动者。而如果联盟成立,美国也将成为联盟的主导者,而这个同盟本身鉴于各国实力状况也将是一个非对称依赖的同盟。 然而这个同盟真的能实现吗?其实在2004年以救灾核心集团开始美国就有过美、日、澳、印结成四国同盟的构想2,但是却从没能实现过,而现今所谓的美菲日印同盟则与其极为相似。各国的对外决策是与国家利益密切相连的,每个国家鉴于自己的利益考虑都会有不同的打算。对日本来说,他已和美国形成了美日同盟,安全上有了保证;而美日同盟本身却对日本有着“瓶盖作用”3,日本为了增强自己在亚洲的影响力,更有可能撇开美国与其他亚洲国家增强双边关系。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历史上有着不结盟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时期,他需要做出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决策。随着日本在东亚地位的下降,中国、印度的发展,未来的亚洲很可能是一种印度、中国、美国相互制衡的局面。目前的印度在发展关键阶段还暂时无心它顾,它希望的是实力的增长和自己在印度洋的利益,如果他与美国结成联
盟,那势必会使其与中国的关系弱化,对印度的发展不会是好事,所以他遏制中国是可能的,但不会是以和美国形成同盟的牢固形式。而美国一方面防范着中国,一方面对印度也不敢放松,如果我们拿现在的局势和上世纪冷战的局势对比,发现印度和中国当时的角色很相近,印度会不会成为下一个中国也是美国所担心的,所以印度与美国不可能走得那么近。所以“三个国家每一方都可被视为试图发挥居间制衡作用的平衡者”,“每个国家都不可能与另一国结成正式的同盟”。4 另一方面,美国在四国结盟问题上也得再三考虑,美国的目的是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他的目标是维持目前的国际格局,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是符合美国利益的,美国担心的是中国的崛起改变世界的格局,他希望将中国的发展完整地限制在目前的国际秩序中,希望中国接受当前的国际规则。而一个不稳定的中国将不利于亚洲的稳定,所以美国要考虑如果四国结盟成功会对中国造成怎样的刺激,中国又会不会做出过激的反应以致那时美国不能控制局面的发展。综上所述,四国能够成功实现联盟的机会是渺茫的。 其实,如果我们将这个问题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它只是美国亚太战略的一个缩影,所谓的美菲日印联盟也只是一个样本,它体现的是在美国重返亚太的过程中对亚太国家的大规模的外交攻势。所以看待这个问题必须从中国崛起,美国重返亚太的大局出发,分析这个联盟对地区格局的影响实际是分析美国重返亚太对地区格局的影响。美国重返亚太的目的是增强美国对亚洲的影响、遏制地区大国的崛起,这里的军事联盟较强地反应了后者。为实现上述目的,美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参加并大力推动TPP的发展,参加东亚峰会等等。而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全面发展与亚太国家的关系,他所依靠的不再仅仅是美日同盟,韩国、菲律宾、越南、印度、澳大利亚等等都已成为他努力争取的对象,同时他致力于使自己的亚太同盟体系逐渐由“单线联系的轮辐体系变得纵横交错,交织成网”5,从而全方位地包围中国。为实现这一点,单单靠美国尽力争取伙伴是难以做到的,他靠的还有周边国家和中国的种种摩擦与冲突。尽管中国的发展拉动了东亚的经济,但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大量的领土争端使双边关系难以做到亲密无间。同时中国的崛起也让周边国家感到不安,他们在西方国家“中国威胁论”和传统的国家崛起道路认知的影响下,担心中国崛起后走向扩张的道路,他们希望外界的力量来平衡中国。上述原因使亚太地区国家更容易和美国走到一起。 现在我们要考虑如果上述联合真的走到一起,会对地区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国际格局受大国实力以及大国关系的影响。这里的美国、中国是明显的大国,日本、印度也可以称得上大国,鉴于日本与美国关系以相对稳定,我们主要看印度,而印度由前面的分析知,虽然他有较大可能在美国利益驱使下牵制中国,但不大可能明显地倒向中国或美国的任何一方。
那么我们需要重点考虑的是以东盟为代表的东亚的小国,可以说这里美菲日印军事联盟实际真正代表的就是美国和这些东亚国家的盟友关系。如果这种联合有效,代表的就是美国与中国周边国家的联合有效。果真如此,中国的战略空间会受到明显的压缩,中国将由于多道封锁链而使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影响降低。而由于与周边国家关系受到美国的挑战,中国将处在较为孤立无援的状态。从整体上看,中美将会出现明显的对峙,虽然这种对峙可能并不直接出现在两国关系中,但必然会使两国关系受影响。 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这种可能出现的对自己的封锁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问题的缘起出发。美国的封锁源于对中国挑战的担心,中国应向美国表明,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发展无意与损害任何其他国家的利益,中国只是想与美国平等对话共同发展;中国会遵守国际规范与法则,同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在客观上,中国国力的发展必然会对美国形成挑战,这就需要培养双方的理解互信。同时中国本身也不能对美国的封锁抱有过分的恐惧心态,在中美各方面的合作交流日益加深的今天,美国对中国的依赖也是不争的事实,美国也有与中国合作处理国际事务的需求,中国应该把握机遇,努力促进双边关系的正常发展。而亚太国家对中国的矛盾与不和主要源于领土争端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担心。为此,中国需要在领土问题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但是如若涉及领土主权问题又坚决不能让步,要同时实现这两点是一个挑战,需要中国的外交智慧。同时,中国也要向周边国家表明中国的发展只会带动东亚走向繁荣,不会危害他国利益,中国作为地区大国,要主动挑起地区的责任,切实为地区稳定繁荣而努力。总的来说中国就是要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同时维持对美关系的稳定。 最后,再从军事的角度看看这个问题。美国的封锁,客观上对中国的安全造成了威胁。由于绝大部分国外军售对中国的封锁,中国要想取得军事技术的进步只能自力更生,为此国家应该适当增加对国防的投入,只有中国国防力量达到一定的水平才可能有外交上的平等。另一方面,为了减轻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担心,中国需要尽力克制自己,保持自己爱好和平的良好形象。在近年来中国与国家关系吃紧、领土争端不断的情况下,国内大量不了解整体局势的民众认为中国目前强大了,更何况挑战中国的是一些小国,中国就该以武力安定周边环境,震慑周边国家。然而如若果真这样,中国将会招致亚洲国家更进一步的戒备,难以真正实现与周边国家的良好关系,从而使武力震慑下的安定环境埋下更深的忧患。为此,中国需要在外部克制的同时,正确疏导国内的舆论导向,避免引起国内外双面的不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