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中国慈善事业赢得声誉

发布:2016-08-10 09:50

来源:

海外网6月15日讯 美国报纸《华尔街日报》6月13日发表题为《中国慈善事业赢得声誉》的文章。

全文摘编如下:

2010年,沃伦·巴菲特与比尔·盖茨曾邀请中国最富有的50人参加北京慈善晚宴。结果三分之一的人拒绝了邀请,害怕自己受到各方压力而不得不捐款。三年后,中国的富人已经逐渐适应了参与慈善事业。

社会媒体随处可见慈善晚宴和明星投身于慈善事业的相关照片。人们的炫富情结逐渐消退,现在大家更愿意发布自己出现在地震灾区或者农村学校的照片。

但是,如果考虑到捐款总额,中国的慈善事业似乎变化不大。事实上,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研究结果,今年中国的总捐款额同比下降17%。上海调研公司胡润发布的数据显示,尽管今年中国成功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拥有亿万富翁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的慈善捐款总额只有美国的4%。

加里·瑞斯彻说,“考虑到中国的社会财富以及中国慈善事业所欠缺的关注度,中国的慈善捐赠还未达到有实质意义的水平”。瑞斯彻曾参与了几项中国和美国的慈善事业,他所建立的启明创投公司是一家以中国为中心的风险投资基金会。

但是,这也许只是因为中国富人投身慈善的方式有所不同。

官方统计的捐款数据并不包括流向非官方渠道的资金。因为近几年国有慈善组织接连受到丑闻的打击,所以流向非官方渠道的资金有所增加。

尽管捐款总额有所下降,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想要积极投身慈善事业,非盈利性慈善组织的数量自2012年以来增长了6%。当商界人士想要为慈善事业投资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非盈利慈善组织。例如,由房地产开放商发起的非盈利组织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将其470万美元的资产投入到诸如废水处理的项目中。

瑞银慈善基金会的亚洲总监魏巍说,“中国的捐款人更愿意亲自参与慈善事业。他们并不想只扮演一个写支票的角色。他们经常亲自到访贫穷地区,并且还经常审查捐款账目。”瑞银慈善基金会是一个独立机构,专门为瑞士银行的客户提供慈善项目。

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处于上升的势头,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慈善捐款可以给公司融资、职业生涯和家庭荣誉带来巨大的利益。在中国这个普遍存在仇富心理的社会,慷慨的企业家更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可。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家族遗产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慈善事业方面资历较高的企业家很少会受到政府的调查,其公司股票下跌的可能性很小,而且能一直享受较高的政府津贴。

积极参与慈善事业的个人也可以在人生发展中获得更多机会。现在,公司更愿意雇用参与过非传统工作、经受过恶劣环境的考验并从中获得特殊技术的人。“中国教育行动”是参照“美国教育行动”成立的一项针对年轻毕业生的志愿者项目。曾经参与过这一项目的几位教师后来就职于麦肯锡公司和高盛公司。现在,中国的父母也逐渐认识到,志愿者工作在申请国外大学时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现在,中国的第一代企业家已经开始考虑财富继承问题了,慈善事业自然在他们考虑范围之内。

瑞士联合银行的亚洲超高净值客户主管Amy Lo说,“在香港,家族继承权斗争是个大问题。对那些高净值人士来说,他们需要很早就建立起投身慈善事业的价值观。要想建立起这种价值观,让子女和所有家庭成员都参与其中也非常关键”。

信托慈善机构目前运转良好。今年四月四川发生大地震当天,功夫明星李连杰创立的壹基金就筹集到了超过160万美元的慈善基金。在美国发起、旨在帮助中国儿童的半边天基金会表示,它在中国的筹资过程比预想中要更为迅速。

珍妮·鲍文是半边天基金会的创立者,也是该基金会的首席执行官。她说,“和美国人一样,中国人的胸怀也非常宽广。两国之间并没有特别巨大的文化差异。人们只是想确保自己的捐款没有被滥用而已”。

 


相关推荐

上一篇:“联合之路”再访蓉 成都慈善事业走向国际舞台

下一篇:【中外青年话两会】慈善立法体现保护与规范并重原则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