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财富钥匙 破解“富不过三代”魔咒

发布:2016-09-20 11:47

来源:



   近日,和一位外资银行的高管聊天,得知他朋友中很多“富二代”们也甚是担忧自己在家业传承上会力不从心:如何与父辈沟通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又如何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带领着企业和员工开拓出一片蓝海?他们说:“我们在努力,我们也需要更多的指引。”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这句古话像个魔咒一样敲打着富人们的神经。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经超过了300万,调查显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的宿命。有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富人家族的孩子中,只有约10%的子女继承了父母的优良品质,成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人。对不少富有家族及企业来说,不是富过三代的问题,而是能否富过两代的问题。


  其实,“富不过三代”并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则。美国肯尼迪、福特、洛克菲勒、福布斯等家族,哪里有三代而衰的?再看日本,一个买卖往往从江户时代就开始,至今家门兴旺。“富不过三代”其实很有中国特色。


  勤俭精神、创造力、规范的企业治理、科学的财产移交等等,都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财富的传承,当然这些都是作为父辈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让子女顺利安全地接过自己递过来的接力棒,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父母的教育观念。有人说,做人是做事的基础,无论家庭、家族、民族、国家,倘若要兴旺持续,其根本在于人,所以如何做人是教育之根本。


  不管父辈是将财富捐献还是设立信托基金,以鼓励下一代自力更生,正确认识财富;还是让孩子锦衣玉食、娇生惯养、“自己吃过的苦受过的累不再让下一代体验”……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经历,使命自然也就不一样,关键的是我们需要找到一把开启财富之门的钥匙,与此同时可以用这把钥匙管住我们的财富,让自己以及财富体现出价值,这才是真正的传承精髓所在。


  理财观


  洛克菲勒家族发展到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富”甲天下。洛克菲勒对儿女的日常零用钱十分“吝啬”,规定儿女们的零用钱因年龄而异:七八岁时每周3角,十一二岁时每周1元,12岁以上者每周2元,每星期发放一次。他还给每个孩子发一个小账本,要他们记清每笔支出的用途,领钱时交他审查。钱账清楚、用途正当的,下周还可递增5分,反之则递减。同时,孩子们能做家务事还可得到报酬,补贴各自的零用。


  比尔·盖茨虽然拥有巨额财富,但他的生活并不奢侈。盖茨说:“我要把我赚到的每一笔钱都花得很有价值,不会浪费一分钱。”


  巴菲特认为,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控制。他说:“你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如果你是我,也就是说,如果金钱对你而言已经没什么意思了,你会做些什么?但我仍然每天工作,这是这个世界上我最想做的事情。在你生命的早期,你距离这个境界越近,你在生活中获得的乐趣会越多,你也会做得越好。”


  李嘉诚在谈到子女教育时说:99%是教他们做人的道理,要让他们知道苦难的生活。即使子女长大了,也是三分之二教他们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他们如何做生意。


  林则徐说得好:“子孙若如我,要钱干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相关推荐

上一篇:酱油品牌李锦记:打破“富不过3代”的魔咒 活了125年

下一篇:聚焦中国富二代 富不过三代魔咒下的接班难题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