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 不是富人的魔咒

发布:2016-09-20 11:17

来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家已超过300万,调查显示,由于找不到合格的接班人,95%以上的中国民营企业家无法摆脱“富不过三代”宿命。(6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如果真要究其原因,在我看来,“富不过三代”的根源在“一代”而不在“后代”。


  炫富、奢侈、寡善,已经成为很多中国新富的“通病”。财富的无序挥霍和浪费,传统人文精神的流失,直接导致了财富伦理的不健康。


  快速累积财富的同时没有塑造起优良财富伦理,富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选择无一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后代——我们经常批评富家子大把烧钱,岂不知他们的父辈比他们还奢侈。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你能指望“富二代”拿窝头当点心吃就能培养出吃苦精神吗?


  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财富伦理的异化,才注定了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家落后的经营理念:将企业视为自己的“私产”,要千方百计地“遗传”给自己的后代,这是富人们绞尽脑汁将子女灌输培养成接班人的根本。其实,民营企业固然是富人的创富,但却不能简单理解为富人的私产,它还属于社会。局限于家族企业或者家族作坊的怪圈中,民营企业就难以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而即便是有了合格的、不败家的“富二代”,恐怕企业也走不了多远。


  “富不过三代”其实并不是富人的魔咒,而是整个社会财富运行机制不规范、不透明的魔咒。


相关推荐

上一篇:富不过三代是财富伦理不健康的魔咒

下一篇:“富不过三代”成为魔咒 家族传承为何如此之难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