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根生:十大熊人之最郁闷
发布:2016-08-12 11:35
来源:
牛根生:被“唾弃”的偶像
前有“奶粉门”,后有“万言书”,2008年的天空,对于牛根生来说,是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
如果没有三聚氰胺,牛根生和他的蒙牛依然是人们心中的偶像。
几十年的时间,牛根生从一个苦孩子奋斗成为亿万富翁。他一手打造了蒙牛,在中国乳业世界中笑傲江湖,剑扫群雄,却又大度、厚道,视金钱如身外物……中国企业家群体中高大全形象的代表,舍牛其谁!
所以,奶粉事件之前的牛根生是何等的潇洒:在各种大小场合大谈“小胜凭智,大胜靠德”、“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被无数年轻人当作创业的偶像所崇拜;无数民企老板熟背牛根生思想语录,将其视为“行动纲领”……
2008年3月,牛根生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还在宣扬“大品牌就得负大责任”,那时的他一定料想不到,他和他的蒙牛在半年之后会被卷入一场关乎道德与责任的丑闻中。
9月,当小小的三聚氰胺惩罚了中国奶业时,曾经笑谈风云的老牛也收了声。这时的牛根生,已经没有了立场去再谈“德”与“责任”。
“蒙牛速度”曾经令人津津乐道,但飞速奔跑的蒙牛与其他乳制品企业并无不同,只顾着到处跑马圈地、抢占其他企业的奶源基地,以致乳制品的来源得不到有效监控、质量得不到提升。
在蒙牛婴幼儿奶粉被检出三聚氰胺的第二天,牛根生曾在博客上表示“无论是与非,无论长与短,我们都要坚决地、彻底地、全面地负责任。为了承担责任,我们做好了不惜一切代价的准备。”
因为说这句话的人是牛根生,很多人都相信了,天真地翘首以盼他来“承担责任”。
但几天后,在蒙牛高层的集体亮相中,我们没有看到牛根生的身影。而蒙牛高层将责任推到了小型的原奶供应商以及检验标准的身上,让人大跌眼镜。
而牛根生,再也没有站出来,亲口做出“承担责任”的承诺。
人们失望了。失望的结果是蒙牛的道德危机最终转化成了真正的经济危机。
受三聚氰胺事件等影响,产品下架及召回让蒙牛损失了近50亿元,蒙牛乳业在港交所复牌后,当日即暴跌60.25%。很快蒙牛就市值萎缩,陷入现金流危机,牛根生抵押在摩根的蒙牛4.5%的股票也面临被出售的危险。
牛根生坐不住了,再度开腔,以一封“万言书”和老泪横流的悲情,最终得到援助解除了与摩根士丹利的抵押贷款。
危机时刻向其他企业家求助,本无可厚非,奈何牛根生的表白太过动人又太过大义凛然:“作为民族乳制品企业的蒙牛,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蒙牛(老牛控股),最后即使白送了弟兄们,也绝不愿被外国人买走。”所以,此举招来的不只是同情与叹息,更多的是争议和指责。
蒙牛的发展史一直和外资形影相随,牛根生此前甚至以与外资共舞为荣。而平日里,我们也可以不在乎蒙牛的注册地是在开曼群岛,可以接受这个“民族品牌”并不是那么的货真价实,但在“三聚氰胺”威胁的笼罩下,有谁能接受这个刚伤害过我们身心健康的品牌,举起“民族大义”的幌子,来“绑架”我们的民族感情?
牛根生有能力也有魄力,几年时间就带着蒙牛冲上了中国乳业的第一阵营;牛根生不贪财,几年前他就捐出了全部个人股份设立“老牛专项基金”,成为“中国捐股第一人”;但牛根生对名声看得很重,他喜欢说“德”与“责任”,偏偏在应该扛起责任的时候,没有了踪影。如果说在三聚氰胺事件中,牛根生遭到的仅仅是汹涌澎湃的指责,那么,在“万言书”之后,他则是被“唾弃”了。
前有“奶粉门”,后有“
万言书”,2008年的天空,对于牛根生来说,是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
相关推荐
上一篇:马明哲:十大牛人之最坚毅
下一篇:马蔚华:十大牛人之最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