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拥有政治意义的大中华圈
发布:2016-08-13 14:20
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这一大中华圈已经超越单纯追求实利的经济联合体,开始逐渐转变为带有政治意义的集团。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 博,胡锦涛主席开始使用“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成果”这一词汇。冗长的奥运开幕式内容所要表现的是“造纸、活字印刷、火药和罗盘等人类四大发明都是由中华民族 创造出来的”,实可谓“中华思想的极端化”。
现在的中国是一个由一汉族为中心、包括有55个民族所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当中,没有如同现代中国一样能够将多样的民族统一起来并且扩大了 版图的国家。为了使多民族国家中超越各自的民族性,其最为腐心的事是“统合理念”。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被称为“理念的共和国”,标榜“政治上民主主义” “经济上市场主义”。4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就是对这一理念的确认仪式。在中国“实现超越民族的社会主义”这一理念,随着冷战后20多年,在“改革开放”的 口号下出现了倒退。这就需要一个新的统合理念。在这里将多民族国家这一总体称之为“中华民族”,并开始将其置为中国独自特性(英: Identity) 的中心。
“中华民族的历史性成果”这一表现,渗透到了海外华侨·华人的心灵深处。这从海外华侨的历史经纬来看就可以明白其意义。众多的中国人开始移向海外,可以追 溯到17世纪汉民族的明代被北方的满族清代所毁灭,汉民族被迫南下之时。明代遗臣郑成功一族被灭,清朝于1683年在台湾设置了台湾府。从清朝开始到辛亥 革命期间,以客家为首许许多多的汉民族开始到海外谋生。总之,作为中国人的历史性核心的汉民族的中华文明以及对文化的执着最最强烈地潜存于海外华侨。记得 曾经在与一位上了年纪的华侨的谈话中,他含有怒气地说,现在的中国“将汉字变为奇妙的简化字破坏了汉字的文明”,并自负曰“我们才是原本中华文明的担负 者”。勾动了许许多多复杂心情的琴弦。
再仔细考虑一下,所谓“中国人(Chinese)”,绝不是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发行的护照对象。而是一个包括海外华侨·华人,并且拥有中华文明这一“独 自特性(英: Identity) ”的人们在内的总称。这与犹太人归属于犹太教这一宗教民族还不一样,只要是对中华文明、文化具有归属意识的都应是中国人。
当然,台湾和新加坡对中国大陆存有戒心。台湾的马英九在哈佛大学所取得的博士学位,研究的是国际海洋法,自然对尖阁问题有其深刻的造诣和见解。他将发展与 日本的关系看作一大国家利益,并在尖阁问题上与大陆之间进行合作持谨慎态度。但却以“钓鱼台是台湾领土”为前提,提议关系各国进行协调,首先着手于在尖阁 周围海域确保渔业权这一问题。新加坡和日本关系良好,但也因拥有占人口76%的华裔这一性格,潜存着作为中华民族的同胞意识也是应该值得重视的。
进入九月份,事态越发紧迫。中旬因日本政府宣布“国有化”,中国国内掀起了反日大游行,日本企业也遭到袭击。恰值9.18柳条湖事件81周年,游行波及到 120个城市。游行的模样和中国渔政、海监活动的影像,通过CCTV向全世界播放。这说明中国的目的在于将问题国际化,从而推翻日本“尖阁不存在领土问 题”这一主张。值得注意的是,在曼谷和纽约也发生了华人举行的“反日游行”(尽管人数不是太多)。
在这期间还暴露了一个有关尖阁问题的实质所在,即美国的本意。本来,尖阁到1972年归还冲绳为止,美国自身拥有并且保持了25年以上的施政权。不应该出 现“不知道应该属于哪国领土”的论调。但是,1972年也是尼克松访华实现中美建交的一年,为了顾及1970年前后开始提出主权要求的中国,而采取了“不 干涉主权问题”的姿态。
在尖阁问题紧迫之中,九月中旬先后访问了日中两国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就有关领土问题再次声称“保持中立”。在日本则发言称“尖阁的施政权在日本方面” 所以“美国负有履行日美安保条约的义务”。作为日本人很愿意相信,一旦中国在尖阁动用武力,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将被发动,美军即可跑来援助。为此才在冲绳 部署了“鱼鹰”。但是,从常识来看,对于明确表示中立的事案,冒着发生中美全面战争的危险,美国会采取军事行动这一想法是非常不自然的。也就是说,(美国 采取的是)“暧昧战略”。美国亚洲战略的根本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影响力”,手握能与中日两国进行交涉之牌。认为“日美联合面对中国威胁”的游戏场面仅仅是 日本的单相思。美中关系虽然存在着各种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是也拥有高密度的意识疏通管道,如果注意到在过去7年里建立和积累起来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 的内容就可以明白其意义所在。所以(日本)应该注意到难以从对美国的过度依赖和期待这一框架中脱身的限度。
自己制造出在围绕尖阁所有问题上“是都还是国”的问题,并且将其作为吵架材料提供给中国和国际社会的日本,国家领导人视野之窄是一个悲剧。无论执政党还是 在野党只会高谈“绝不改变决心”“坚强的信念”宣示其爱国之心,但却发不出可以使亚洲和世界能够接受、认可的信息。正是近邻各国在低次元喧嚣“国家利益主 义”之时,才是显示作为一个成熟的民主国家·和平国家为亚洲安定和世界持续发展做贡献的广阔构想以及对国际社会的责任意识的时候。9月26日的联合国大 会,野田首相的演说也仅仅是停留在“根据国际法加以解决”这一形式主义论调上。浪费掉了原本是一个主张如何在亚洲建立各种秩序的好机会。不应仅仅龟缩在 “不想受到紧邻的侮辱”这一些小的民族主义之上,而应着眼于如何走出战后体制,构筑21世纪新型的国际关系。
上一篇:亨廷顿:大中华及其共荣圈
下一篇:两岸和港澳要创造更大网络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