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五里社区:户户有产业 家家有项目
发布:2016-09-22 15:32
来源:
荷花满塘、药材满坡、牲畜满圈。这是黔江区五里乡五里社区新一轮脱贫攻坚的真实写照。7月25日,记者走进五里社区,该村党支部书记成应兵讲述了该社区摆脱贫困的前后经历。
进村发放牲畜
五里社区辖7个居民小组,共2890人。其中农业人口2356人,非农人口534人。2014年确定为新一轮扶贫开发贫困村,有建卡贫困户83户304人,当时人均收入5153元。
2015年7月,黔江区残联、区质监局入驻五里社区,开始了新一轮脱贫攻坚工作,并组成了扶贫工作队。区残联副理事长李正红担任扶贫村第一书记,带领工作队队员挨家走访、逐户排查,召开村民院坝会,落实帮扶对象,建立帮扶联系机制,扎实有效地开展扶贫工作。
帮扶单位到社区后,及时筹集资金,对全村原83户建卡贫困户实行了临时性帮扶。对建卡贫困户家庭,没养猪的每户送价值1000多元的仔猪;喂猪的农户,送山羊、鸡苗等,帮助贫困户解决生活所需及养殖发展。
2015年底,扶贫工作队通过对原有的建卡贫困户进行筛选排查后,清退不合符条件的建卡贫困户8户,新增7户,全社区现有建卡贫困户82户。当年底,社区建卡贫困户有11户脱贫,余下71户建卡贫困户继续帮扶。
延伸莲藕产业
成应兵说,五里社区有种植莲藕的基础。2011年引进了两户大户,共流转村民稻田350亩。莲藕基地主要分布在1、2、3、4组,按莲藕的产量和目前的市场价,每亩产值最少在8000元。当时引进大户种植,就是想带动一片。没想到附近的村民宁可在莲藕基地打工,却不敢自己尝试种藕。
扶贫工作队进社区第一天,就盯准了莲藕这一产业,在入户走访和召开村民院坝会时,把种植莲藕纳入贫困村建卡贫困户脱贫产业。
不到一个月,区残联、区质监局落实了30万元帮扶资金,社区建卡贫困户和残疾家庭户每户解决1000元用于发展产业。在莲藕即将栽种时,对愿意种藕的15户建卡贫困户,每户发放2000元购买藕种。并在年底为发展产业的建卡贫困户,发放巩固脱贫资金1000元,新增加产业的建卡贫困户发放1500元发展资金,对已脱贫的建卡贫困户发放500元奖励,对建卡贫困残疾家庭再增加1000元。
由于有扶贫工作队的帮扶,2015年,一组建卡贫困户王绍林等15户种上了莲藕。今年,曾垂普等16户建卡贫困户也种了莲藕。两年陆续发展莲藕产业250余亩,每户种植面积最少达5亩,最多30亩,这些贫困户有望今年彻底脱贫。
综合帮扶解困
驻村扶贫工作队通过走访调研,因地制宜对五里社区的7个村民小组产业发展进行了详细规划。5组境内尚存几百年历史的程家大院打造休闲文化产业,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境内现有农家乐20余家。6、7组以发展羊肚菌和中药材为主,目前羊肚菌的栽培面积达到200亩,中药材250余亩,涉及建卡贫困户50余户。这样一来,全村建卡贫困户家家都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成应兵说,通过区残联和区质监局一年多时间的帮扶,先后筹集帮扶资金50多万元。安排20万元资金对全村建卡贫困户家庭实施产业扶持;落实3.4万元资助白艳丽、杨冬梅、陈陆标、程欢、周阳、王彪、龚明姣7名贫困户子女上大学;落实6.6万元对郑道德、赵兴谷2户建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对白远林、刘广学两户特殊困难户,落实6万元对住院自付部分全额救助;安排近7万元,对22户建卡贫困残疾户进行卫生间改造;对13户重度贫困残疾人,发放居家托养补助资金1.36万元;为五里社区活动室购卖2台电脑,进一步完善办公设施;对五里80名贫困残疾人进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
目前,综合扶贫举措已见成效。到年底,将全部越过扶贫标准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