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创城之慈善爱心篇凡人之暖聚文明力量
发布:2016-09-19
来源:
胶东在线网3月2日讯(记者 侯嘉伟)自2005年荣膺首届全国文明城市以来,烟台又先后蝉联了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四届全国文明城市。“让城市更文明,让生活更美好”成了烟台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题。传达善意,奉献爱心,烟台50万名慈善义工和志愿者们,用凡人之暖汇聚成一股气势磅礴的文明力量。
今年春节,芝罘区的志愿者孔德娟过得很充实,她利用社区孩子们放寒假的时间,带着他们做传统美食,看望空巢老人,体验奉献,传承爱心。烟台一中学生志愿者告诉记者,孔德娟经常带着他们参加爱心公益活动,“这有助于增强我对社会的认识,而这些阿姨也让我很敬佩,她们特别乐于帮助别人。”
这几天,“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里最小的队员——9岁的任嘉怡清点好今年春节的压岁钱,准备和妈妈一起到烟台市希望工程基金办公室捐出这笔钱。早在去年,任嘉怡就捐出了自己2100元的压岁钱,帮助了6名困难家庭小朋友。自那时起,她就和妈妈说好,准备用8年的时间,共资助48名同龄学生。
“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的带头人安立盛与雷锋是同龄人,自然也继承了雷锋“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从1997年开始,省吃俭用,资助了10多个孩子读书。如今,志愿大队的志愿者们已先后组织了几批志愿者资助了200多名困难学生。“现在已经落实了818名资助目标,原来的八年时间资助百名学生要改为资助千名啦!”安立盛称。安立盛把“学雷锋、做好事”作为自己一生的信条,他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小巷“总理”。
今年55岁的王忠华做义工近8年了,在这8年的时间里,她不图名不图利,更不求回报,只想尽自己的努力,做更多的好事。2006年9月,王忠华成为为聋儿服务的“爱心妈妈”后,便一心扑在烟台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聋儿身上,照顾孩子,资助困难群体,甚至到后来照顾白血病患儿,去老年公寓看望老人,每一步王忠华走得都那么坚韧与温暖。
2013年秋天,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乃龙乡达曲村不满10岁的丹增曲珍突感不适,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烟台第七批援藏小组领队、聂拉木县常务副书记孙玉荣将丹增曲珍的不幸故事带到了家乡烟台,专为曲珍开设的爱心救助账户三天突破7万元,五天达到18万,七天超过30万,九天突破60万……谈及那段爱心故事,孙玉荣说:“我永远忘不了2013年那个温暖的冬天,善良的家乡人民用真情感动了雪域高原。”
“烟台好人”善行义举传递正能量,“四德工程”花开烟台德满港城……在这个春节里,很多默默无闻的志愿者奉献在我们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只要是有需要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这是文明的力量,也是城市的光彩。烟台市从规范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等制度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等“菜单式”和“自助式”志愿服务活动,打造安立盛学雷锋志愿服务大队等一批志愿服务品牌,以品牌化、项目化推动我市志愿服务水平的提升。
目前,全市成立志愿服务组织700多个,义工和志愿者达到50多万人。我市志愿服务制度化的经验得到中宣部和省文明办的肯定和推广,义工和志愿者们充分宣扬了烟台市慈善义工们的无私奉献和真挚友爱的精神,为烟台文明城市、魅力城市、爱心城市增添光彩,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烟台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上一篇:现代慈善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文明
下一篇:圆梦爱心助力 延续华夏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