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對“公益達人”夫妻的故事

发布:2016-09-19

来源:



  7月9日,連續大雨初歇。上午,在雨花台區西善橋街道油坊社區,來自兩家公益組織的志願者正在幫忙發放救災物資、清理過水地面。這兩家公益組織的負責人代賢偉、季冬琴,是一對剛結婚的年輕夫妻。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近年來,南京越來越多的愛心人士加入公益組織,在“博愛之都”奉獻愛心。其中有不少“80后”青年男女因公益而結姻緣,從此攜手做公益。


  連日來,記者採訪到了其中三對“公益夫妻”,真實感受到了他們相對清苦的物質生活,更感受到了他們攜手奉獻的快樂。


  代賢偉、季冬琴:一對夫妻辦了兩個公益組織


  “我和妻子季冬琴是在養老志願服務中認識的,是典型的因公益結緣。”代賢偉對記者說這番話時,顯得有點?腆。


  代賢偉,今年29歲。在上大學期間便組織參加了鄉村支教等公益活動。2012年畢業后,他和朋友注冊成立了“愛之光公益發展中心”,這是國內第一家從事用藥安全、藥物科教與健康管理的公益組織。自2012年開始至今,該組織已無償服務千余名老人身體健康。代賢偉也先后獲得中國公益慈善傳播大使、南京市社會組織領軍人才、中國青年創想計劃創想學者等榮譽稱號。


  季冬琴,今年24歲。從南京郵電大學畢業后,創辦了南京和家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人提供專業化、系統化、人性化的老年服務。


  代賢偉說,他倆是在一次養老服務志願工作會上認識,后來,由於志同道合,頻繁互動,便走到了一起。今年初,兩人步入婚姻殿堂。


  “公益達人”馬連平夫妻,成為全國“最美家庭”


  今年5月,2016年全國“最美家庭”揭曉,我市馬連平家庭榜上有名。這是一個典型的“80后”志願者家庭,夫妻均是“公益達人”。


  1987年出生的馬連平,大學期間便經常做志願者。2010年大學畢業那年,玉樹地震,他立即前往玉樹救災,並在救災結束后留在玉樹支教。


  2010年9月,馬連平在網上遇到初中同學孔蓉香,一直有支教想法的她在當年10月也辭職,跟著馬連平奔赴玉樹。


  在玉樹支教的兩年時間裡,兩顆年輕的心越走越近。2013年3月,兩人結婚。同年,馬連平注冊成立了南京市愛心傳遞社會工作服務中心,運作了關愛外來務工子弟及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希望來吧、關愛留守兒童的潤物獎學金、關愛困境兒童的困境兒童救助等10余個公益項目。而他們的生活卻十分節儉,一家三口仍租住在鼓教新村小區50多平方米的房子內。


  去年,“希望來吧”成功升級為青少年之家,全方位、多元化服務社區青少年。同年,馬連平獲評南京市勞模﹔今年,馬連平被選為民政部標准化建設委員會小組成員。


  資深社工周飛祥,追隨妻子從深圳來到南京


  收入低、工作辛苦,讓不少大學畢業生對社工崗位望而卻步。然而,在南京卻有這樣一對社工夫妻,堅持做公益,成為大家眼中的“明星夫妻”。


  周飛祥,出生於1989年,是南京同仁社工事務所高薪從深圳挖來的社工人才。目前,他在江東街道睿城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工作,負責20多個社會組織的日常運營管理。



  “如果不是那段深圳工作經歷,我也不會認識現在的妻子。”周飛祥說,2010年從大學畢業后,他在深圳一家社會福利中心工作。2013年初,25歲的郭嬌嬌恰巧由南京同仁社工事務所派到這個中心,兩人由此相識相知。


  2013年,由郭嬌嬌牽線,周飛祥來到南京,不久成立鼓樓區惠仁社工服務中心,在鼓樓區鳳凰社區開設“五彩學堂”,幫助家庭困難、放學后父母無暇照看的孩子。去年7月,周飛祥等人策劃的為空巢老人免費拍婚紗照的“不老愛情”項目,獲得第四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百強,今年這個項目已在全國推廣。而郭嬌嬌同樣干得風生水起,如今,她擔任同仁社工事務所總干事助理,負責雨花台區賽虹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工作。


  “我和嬌嬌每月工資分別在5000元左右,這在社工領域算是比較高了,不過壓力也很大,經常得考慮如何創新和突破。”周飛祥說,公益的路很難走,他們會攜手相伴,不忘初心,堅持把公益之路走下去。


相关推荐

上一篇:让慈善成为生活方式

下一篇:树立爱心公益典型 引领城市文明风尚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