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华人慈善盛典落幕 “草根慈善”展现魅力
发布:2016-08-12
来源:
祖籍广东惠州的萧依钊女士,是马来西亚世华媒体集团执行董事、星洲媒体集团的总编辑。1997年中国长江大水灾时,她首度走出马来西亚进行赈灾,其后的沙巴大旱灾、柬埔寨大旱灾、南亚大海啸、缅甸风灾、四川大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等,她都亲赴灾区现场。她不仅发动捐款,还实地考察灾区重建工作,确保读者的善款使用到位。在采访中,萧依钊女士多次提到做好事应该是不求回报,但是身在媒体,为了让更多读者参与到慈善的行列中来,她说,还是要做宣传的:“做好事就是带着无私的心,不求回报,不求扬名地帮助别人。但因为在媒体,我们要带动读者去做善事,所以我们还是必须要做宣传,才有人知道。”
2005年萧依钊到中国安徽访问,在当地的报纸看到一则新闻:一位贫穷农民进城想为养女讨一本字典,为了省下4元人民币的车费,天蒙蒙亮就走路进城却发生了交通意外。这引发了她资助中国贫困孩子读书的想法。回到马来西亚后,她带领《星洲日报》发起“星洲日报读者爱心助养中国儿童计划”,获得广大读者支持。八年来,该项目已资助中国大陆中小学生逾7.5万人次,大学生1000人,受助地区包括安徽、云南、河南、贵州、四川、广东等地,善款总额约6600万元人民币。她说:“现在我们进入地球村时代,整个地球就是一个村庄,大家都在这个‘村’里面生活,应该互相帮助。人本来就是生而平等的,地球的资源应该是人类共有的。在有些人占有很多资源,有些人没有机会的情况下,占有资源多的人,应该用多余的钱财与能力去帮助需要的人。现代企业管理加入了‘企业社会责任(CSR)’这样一个概念,凡是赚钱的企业必须要把一部分盈利拨出来,办基金也好,办社会福利也好,去帮助更多的人。”
来自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的蓉子女士是一名作家。她总是说,自己不是有钱人,捐的都是血汗钱。对于她来说,经商不过是生计、写作是她的理想寄托,而慈善是她助人为乐的表达。20年来,她累计捐款270万元人民币用于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样,来自美国的眼科医生陈明也是一位“草根”慈善家。1993年起他与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结缘,牵头成立华人慈善机构和华人医疗交流会,先后捐赠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等价值数十万美元的仪器。20年来,奔走与中山与夏威夷之间,每年自费到中山义诊义教两三次,被中山市民称为“光明使者”。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在广东积极开展慈善公益事业,捐赠资金总额达500亿元人民币,兴办公益项目3万多宗,在该省捐赠的侨胞超过10万人次,来自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同时,面对如此数额巨大的侨捐,广东省先后出台了《广东省华侨捐赠公益事业项目监督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逐步建立起省、市、县(区)、镇(街)、受赠单位组成的五级侨捐项目监督管理制度,维护华侨捐赠权益。
上一篇:魅力慈善 爱心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