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有一种创业的风险文化
发布:2016-09-22 09:51
来源:
这与英特尔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作为一场反文化运动兴起的。第一批参与者是计算机行业里留着长发的软件开发者或爱好者,他们将自己从统治计算机行业的大型机领域中区分出来。在大型机领域,老大哥的世界,集中式的计算世界,个人计算机代表着个体,个体的自由,所以苹果的设计和开发都是轻量级的个人计算,这将它从非个人化的大型机区分出来。苹果的彩色标志有别于 IBM 僵硬的黑白标志,在个人计算机出现之前,计算机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关于组织和个人的大型大规模的集中控制。个人计算机就像一场反文化运动,于上世纪 60年代出现了。
Fred Hoar(Miller/Shandwick 科技公司总裁,苹果公司早期市场):青年人,其中许多人有两年经验,但比起某些有两年经验的人好上十倍。没有在任何大型官僚机构中会对成长的阻碍。这是创业公司。从各个方面都是原始的创业,更重要的是,它被赋予为真正的福音,真正的使命,换句话说,改变世界。一种真正改变世界的感觉。所以气氛中有一种年轻,一种激情,一种非常少的公司结构。但是整个流程大家都懂。他们可能不太会去编写流程,但你知道它就在那儿。整个流程就是去做出些事情,有所改变。乔布斯不停提到,“有所反馈。” 那是一种真正不属于公司,却属于因果或者改革运动的感觉,随便你怎么定义它。
Scott McNealy(Sun 微系统的创始人):我认为乔布斯为我们所有人做了一些事情。他打破了年龄的限制,年龄的天花板,那些作为孩子想做却不该做的事情。那时我们 27 岁,人们不会觉得奇怪,因为他在很年轻的年纪就创造了一个非常成功的公司。
其次,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分校还有所有其他科技公司都在这里。这样的地理位置让每个人都不由自主地来到这个海湾的低地。非常棒的基础设施。我们几乎能在眨眼间启动公司,建立并运行。没有人会在意,我们很少刮胡子。
Larry Ellison(甲骨文公司创始人):我认为乔布斯也许是我们这行业中,在远见和领导力方面最有天赋的人。他真的是个人计算机之父。他真的普及了图形用户界面。他真的对伟大的技术拥有热情。
乔布斯:硅谷有一种创业的风险文化,正是这种区别于其他的关键原因成就了硅谷的存在。最首要的原因就是创业的风险文化,榜样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次是大学,斯坦福还有伯克利分校。如果没有这两所学校,也就没有硅谷,因为它们的优秀让留在这里的人也在不断地引进人力资本。第三个很多公司在这里开始的原因是融资网络。第四个原因蜂巢效应。蜂巢效应的意思是指很多非常优秀的人与公司的结合,使之更有生产效率。
举例来说,你想创业就需要先找到靠谱的人。你不可能总去找刚毕业的大学生,你要找的是有经验的人才。所以要到处挖人,甚至让他们背井离乡的跟着你干。如果你把公司开在蒙大拿了,你找的这些人举家牵了过来,一旦你的创业失败,这些人如果无法在蒙大拿再找到合适的工作,那么他们只能再搬回去。而如果你告诉他们的是,早上上班比去菜市场还要方便,那么他们就不用搬家了,孩子也不用面临转学等等一系列问题了。即使你的公司黄了,至少他们还能很快的再找一份工作,而你也能获得更有效率的招聘。这就是蜂巢效应。
以上这四点就是我所认为的硅谷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原因。创业风险文化和榜样有很大的关系,从惠普开始,工程师的榜样,营销人员的榜样甚至是一些失败的榜样。有些失败案例与商界成功案例一样广为讨论。即使失败了,人们也钦佩于他们的敢于尝试。他们能够自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尘,然后去寻找下一份工作。或许他们不拥有这家公司,也不会成为下一家公司的创始人,但他们有一份很好的工作。他们怎么都不会贫困潦倒的。
Kevin Surace (Serious Energy 创始人):像苹果的乔布斯一样,我们无法指望用户说出他们想要什么样的产品,但他们会说出他们所遇到的大量问题,然后我们才会推出他们想要的。很显然,从颠覆性创新的角度来看,乔布斯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他曾经因为过于超前的发明创新而被炒掉,虽然他们又把乔布斯请回来了,但他仍然我行我素的大搞创新,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他一直都是正确的,他们应该早点听他的。只不过他的创造力对于公司来讲太颠覆了。最终,他只能带着一个几乎要破产的公司回归苹果。现在,你的颠覆性不会对公司带来什么影响了。乔布斯或许不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经理,但是没关系。他的决定有 75%-80%是正确的,而这些正确的决定都是非常棒的。iPad 就是一个神话,至少已经卖了 2 千 2 百万了。所以你要找到那些有颠覆性能力的人,给他们一个充满竞争平台,让他们去做出颠覆性的创新。
John Warnock (Adobe System 创始人):我和乔布斯是在 1983年的那个夏天相识。有一天他给我打电话说 “哥们,我知道你们这帮家伙做了一个漂亮的项目,我打算过去看看。” 于是我们给他演示了 postscript 语言的早期版本。他瞬间就着迷了,非常看好这个项目。他是一个能够看出科技发展方向的人,他想驱动苹果的发展但却被几乎所有的人否定。1985年他制造了先进的激光打印机,他给每个人打电话得到的答复却是 “不行,你的打印机销量绝对不能超过电脑”,还有类似你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等等。但他还是做了,而且实际上也被证明了是正确的。
乔布斯在创立 NeXT 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是朋友了。我们公司给 NeXT 提供显示技术支持。在这期间,他也在想如何帮助苹果并且给他们打了很多次电话。后来苹果给我们打电话问我,“你觉得我们要不要让他回来?” 其实那时候 Chuck 和我以及乔布斯都是很好的朋友。乔布斯回归苹果也是苹果非常愿意的。他对设计品味的感觉,对诠释完美的感觉还有对用户喜好的感觉绝对是前无古人的。
Charles Geschke(Adobe System 创始人):其实乔布斯回归苹果的时候,他们正在非常兴奋的开发一款新电脑。就考虑到用户愿意买什么而言,乔布斯对此有着非常高的科技品味。坦率的讲我还是要为公司做打算的因为他看到我们的技术后是想要买掉我们的。他曾说过 “你们为什么不愿意考虑加入苹果呢?” 我们回复说我们更愿意保持独立。不过谢天谢地他渐渐的就不再问我们了,说保持独立也挺好。他后来做了一项投资帮苹果赚了不少钱。
乔布斯:我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的,因为我会亲历亲为。我做的这些事,是一种很奇妙的商业也是很神奇的生活奋斗。到我 50 岁的时候,我之前所做的所有都会被淘汰。Apple2 代电脑刚刚被淘汰。Apple1 代好几年前就过时了。Mac 系统未来几年也游走在淘汰的危机边缘。
乔布斯人生秘密:年轻没有什么可以输的
美国建国 200 年这一领域始终无人建立规则。这个领域也不是那种画一幅画就能被欣赏几个世纪或者建个教堂就能被列为世界奇迹的。这个领域就是踏踏实实的工作,10年后被淘汰,10 到 20年后彻底不可用。你不可能用回 Apple1 代电脑,软件都不支持了。未来 10年也是如此,Apple2 代电脑也不能用了,你甚至不愿意拆掉他了解他的技术。因为太落后了。
有点像沉积岩。你要造一座山,你可以贡献自己小小的一层让山再高一点。但是没有人能够脱离表面。除非他们有透视眼才能看到你贡献。他们会站在山峰上,也许会吸引几个地质学家。但这可不是文艺复兴。完全不一样。
Lisa Jardine(伦敦大学文艺复兴研究教授):如果我们关注一下社区的创造力和发展的前沿与他们周围文化的繁荣之间紧密的联系,我们发现伽利略和达明赫斯特是同一类人,美弟奇和乔布斯也是同一类人,并且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并没有变,雄心勃勃,思想敏锐,觉察市场,汇聚人才,用点滴科技发展推进企业前行,以及对消费产品的热爱,对人们乐于买卖的产品的感知。这一切造就了伟大的创业者。无论他们出生在 1450年还是 1970年,这都不重要。本质上,他们就是同一类人。
乔布斯:所以,我要说的是,当你长大以后,你会被告知世界就是那样的,你的人生就是要在这个世界里生活,不要试图去击破墙壁,要试着去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庭生活,要快乐,还要存点钱。但那是一个非常受限的人生。你的人生会在发现了这个简单的事实之后变得无比宽广,即:你所谓的生活,是由那些根本不如你聪明的人构建起来的。你可以改变它,你可以影响它。你可以创造你自己的东西,让别人去使用它。当你意识到你可以戳碰(poke)人生之后,一旦你往里推进,有些东西就会从另一头蹦出来。你可以改变,塑造它。最重要的可能就是,摆脱那种 “生活就在那儿,你只是生活在其中” 的错误观念,而应该去拥抱它,改变它,提升它,留下你的印记。我认为这非常重要,无论你是以何种方式获知生活的真谛,一旦你明白了,你就会想要去改变生活并让它更好,因为生活竟是那样一团糟。一旦你学会了,你就永远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
下一篇:坚持不懈的创新决定科研人生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