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拴柱——回首往事终无憾 创业路上立新功

发布:2016-09-21 10:11

来源:



左拴柱,男,44岁,满族,中共党员,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2004年9月调入栾川县第二实验小学。


  他二十五年如一日,能以一个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以顽强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毅力,以“敢为人先,永争一流”的严谨治学态度,以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意识和勇气,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又清晰的脚印,荣获了一项项的殊荣……


  根据工作需要,他去年调入栾川县第二实验小学工作,他总结过去,立足今天,展望明天,把握实验二小发展大局,制定了“引资金抓校建加快发展,抓科研促教学提高质量”的工作目标,确立了学校五年和十年的发展规划,一手抓校建,一手抓科研,硬件软件同步发展,开始了他艰苦创业的新征程……


  “只有发展才能强校”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他在受命伊始,就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去面对现实,面对县委政府的重托,面对局领导谆谆教诲和良言相劝,面对上无拨款,下有巨债的经济困境,是退缩?是前进?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这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是一次机遇和挑战。他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充分利用“借风扬帆,借水行舟”之举措,采取“教师借一点,银行贷一点,采购欠一点,四方引一点”的四点式办法,四方呼吁,八方求援,求领导给优惠政策,托朋友争取奖金来源,找对策抓工程落实。为此项工作的开展,他受过气,忍过辱,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千丝万缕的工作压力搞得他焦头烂额,超负荷的工作使他几次病倒,但最终逾越了一条条横沟,走出了一个个漩涡,找准了工作的重心和突破口,为工程启动他一马当先、率先垂范。他上有老下有小,加之自己和母亲常年患病,两个孩子都在上学,仅有千把元工资,只能勉强维持全家生活。自己身为一校之长,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找亲威、走朋友,几天过去了,仅借了两万元,这对于巨大的工程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无奈之下,高息贷款五万元先交给了学校,大家都知道他经济不宽裕,这一感人之举,打动了同志们的心,使大家克服一切困难,打消各种顾虑,慷慨相助,仅半个月时间,共吸收资金三百万元,其中他一人就借了近百万元,这个不小的数字为兴建幼儿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物换星移,暑往冬来,不到一年时间,一座占地面积十亩,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可容纳一千五百名幼儿的现代化幼儿园,如期诞生了。多媒体教室、双向控制系统、电视、空调、VCD、录音机、太阳能应有尽有;彩化、美化、硬化、绿化及娱乐设施相继竣工,一个承半托、日托、周托为一体的综合型幼儿园全面投入使用。它的如期招生,解决了县城入学难问题,保证了县城一方政治稳定,为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只有科研才能兴校”这是形势发展的结果。他带领实验二小一班人凭着超强的毅力发挥多种优势,永远不会满足。作为一所新创办的学校,在抓好学校建设的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刻也没有放松。他充分利用二实小教师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科研化的特种优势,真正体现“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的科研宗旨,在承担五个国家、省级科研项目中,其中一个“十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已被省教育厅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验收合格并结题。它的结题标志着教科研工作已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山区特色的路子。


  为做好教科研工作,他带领科研人员扎实开展了“六个一”活动,他充分利用暑假组织并参与了课件制作和写字大练兵活动。工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基本功训练,学校共有二十一人获得了全国“墨彩杯”写字大赛,有十余人荣获省、市课件制作和优质课奖,学校也荣获了中央电视台颁发的“墨彩杯”写字奖牌。


  功夫不负有心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他的带领下,实验二小已经成为栾川县一级学校、洛阳市示范性学校、河南省实验学校、国家教科研基地及尝试法教学先进单位,一年来学校共获国家、省、市各项奖励达三十余项,在同行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相关推荐

上一篇:专访“投资人”吴奇隆:更像一个跨界创业者

下一篇:最后一篇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