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从0到600万粉丝,靠高冷美异军突起的“一条”的下一步?

发布:2016-09-21 08:41

来源:



7月3日,上海,虎嗅夏季F&M创新节上,一条视频创始人徐沪生进行做了《哪里最丑,哪里就是蓝海,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方式是升级》的主题分享,主要讲述了自己做“一条”的动机与进展。随后又接受了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吴声的“拷问”。以下为演讲及对话的删编版。

当我做一条视频的时候,几乎所有的人不看好。我们为什么会拍这样的视频?因为我做了十几年杂志,我在2013年底已经感觉到纸媒肯定不行了,最多5年。而我又是做生活类杂志的,我不想做娱乐,或别的东西。

我觉得手机视频表达生活内容会是一个很好的尝试,且视频可以给我们带来形式感,在题材及媒介上获得更强势的呈现。

我们看了当时所有的视频门户,只要把它的名字抹掉,你就看不出是哪家视频网站。我还看了YouTube,我把它的很多视频下载下来进行研究。发展到现在,我们有300多条视频,600多万用户(全通过微信订阅号获取),1亿美金估值,这个速度还可以。

【对话环节】

一条从0到600万(粉丝),“做了最坏的打算”

吴声:徐老师刚才给我们展现了“一条”非常快的成长速度。其实蛮让人惊讶吗?我觉得不是,可能在一个更加碎片化的时代,优质的内容依然是用户最具有审美的一种想象。我的第一个问题很简单,你刚才列举一条很多的可能性,包括生活方式的电商,包括对线下空间的改造。假如说用一句话来定义一条,你觉得它最有可能是什么?

徐沪生:我觉得一条代表一种生活方式。

吴声:所有品牌都说,“我代表生活方式”……

徐沪生:对我们来讲,“阶层化”有点像我们做杂志的定义。后来,我们看到视频的用户数据分布跟我做杂志真的是一模一样,只不过人群大了100倍。

吴声:很多人非常疑惑,您今天有600多万用户,完全基于微信公众帐号,你从0到1你是怎么完成,从0到10万你是怎么完成的?

徐沪生:我当时做好最坏的打算。我们6个人开个小公司,做这样一个视频,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养活自己,大家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看。但我们认为我们得优质内容者得天下。

吴声:这个话我们就不爱听了,难道我们屌丝就没有审美欲望,所谓大咖根本没有时间去消费“一条”,恰恰是我们屌丝在消费内容,所以还不是得屌丝者得天下。

徐沪生:我们看到用户对内容的喜好是远远超出我们想象,我们的视频也不娱乐,也不搞笑。

吴声:你们有没有程序员?

徐沪生:我们有完整的团队。现在技术团队有10个人。他们有十几年以上互联网经验。他们的App早就开发出来,但我们不上,觉得多上一个App并没有太大意义。

不做社群

吴声:在今天,我们知道微信的确是一个基础设施,而一条是一个拥有600多万(微信)用户的公众号。在没有APP的情况下,我非常关心你们的社群性如何?

徐沪生:我们的社群基本上零,我们在微博上的评论基本上都不去回应。

吴声:它难道还是一个媒体范?它难道还是一个精英中心化的驱动者吗?难道社群不重要吗?

徐沪生:重不重要我不知道,但是我们不做。

吴声:每个公司、每个创始人、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DNA,我理解,徐沪生长期以来已经习惯将审美能力标准化,将一种生活方式趣味化,他们做杂志时是这样。我想问,我们是不是已经基于内容形成了一种非常好的产品的能力,或者类似于产品品控的能力,在这个方面你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之举?你对于细节的打磨已经远远超出我们既有的互联网微视频粗糙观感的想象。

徐沪生:我们很严格,3分钟视频素材是10小时。我们不是在拍一个艺术电影,我们是做生活类的报道,我始终对我的摄影师讲,你不是内容意义上的导演,你是一个记者,文字记者加摄影记者,我们干的还是之前干的那个活,只不过现在是在互联网上干。

吴声:我昨天晚上还看到,在你公众号里面有一个有赞的店铺,里面只有3个商品,每个商品标价都是99万9千9百9。我特别想问你,你们这个Bug是怎么形成的?每个人都喜欢做熟悉和最擅长的事情,你是认为电商不重要?

徐沪生:这个是给我们投资人看,投资人看了很喜欢,其实我们在后台做了一个模拟。

“一条”下一步:不做电商,做价值撮合

吴声:我真的感觉到,你似乎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在做视频外,你真正的企图心到底是什么?最有可能下一步到底是什么?

徐沪生:每一步不是说当时做视频就能想清楚的,一轮一轮融资之后,很多朋友问我:“你是不是要做生活方式电商”,如果大家能猜出来你下一步走什么,这个是非常危险的。我们有了几百万用户的基础,我们应该拿这个基础做一件比视频本身可能更牛逼的一件事情,现在我们有资格做这个事情,而不是向600万粉丝卖东西,或者讲故事。

吴声:难道你现在主要收入不是广告吗?

徐沪生:主要收入是广告,但我们一个销售也没有,拍广告都是客户找上门来我们还做不完,拍一条视频的价格是100万,就是这样。

吴声:销售没有,并不代表没有销售的基因。刚才有老师讲上海人务实,不会忽悠,我发现今天会忽悠的人都在上海。他说我不会伤害600万的用户,我一定做比视频更牛逼的事情,600万粉丝只是我的切入方式,视频是我初始的常态,最重要是我的下一步,我的下一步一定是最牛逼的事情。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当你说一条要做的是一个生活方式的时候,就意味者你下一步可能性是在线下?

徐沪生:可以这样理解。接下来,我们不仅做视频,我们还会做整个生活方式升级,输出设计力量去改造酒店、民宿等等。

吴声:这个时候视频既是获取用户的方式,同时也是引流的手段,更多时候它是我们新商业模式的一种展示,一种价值观?

徐沪生:不全是。

吴声:在这个过程中人是你的中心,还是物是你的中心,空间是你的中心?

徐沪生:品质是核心。我们也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你绝对不能是造价非常高的,不能是土豪范,但是也不能是走得很低的。

吴声:就是如家和汉庭的这种?

徐沪生:无印良品这种吧。

吴声:其实现在“无印良品”已是“性冷淡”的代名词了(笑)。看来“一条”是不是互联网视频不重要,是不是一个微信公众帐号不重要,现在盈利模式是不是广告也不重要,重要在于“一条”下一步会成为有品质要求的人与最美空间的连接。

徐沪生:现在我们整个行业都很丑。

吴声:品质或者审美能力,或者审美流程和标准是“一条”公司真正的独特基因?

徐沪生:我们不做规模化,包括那30个建筑师都不是规模化,他们更多是做作品,而对我们来讲,要推动中国生活美学的升级,这个是可以去努力的。而不是我们很聚焦于营销,或者变现。

吴声:最反对营销的人往往是营销获利者。(全场笑)说到这里,我感觉到一条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在价值观层面的表达,一个是推动中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养成,第二是基于生活美学的所形成的拓展。

说到现在,一条是一个另类的O2O,其实是不是O2O,不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它的的确确以一种使命感影响一代人生活方式。

徐沪生:我们非常喜欢视频,做的东西每一秒都会看。我对微信号非常看好。在微信号上,我们可以实现交易。微信号加线下造房子,都很漂亮,这个总可以了吧。 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注:2013年的数据)


    为什么长寿企业扎堆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吗?它们长寿的秘诀是什么呢?


    答案就是:他们都在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但其实,“工匠”意味深远,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与坚定、踏实、精益求精相连。为何日本工匠能把这样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质量不好是耻辱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他们对自己的出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这正是当今应当推崇的工匠精神。


产品为啥无法被模仿


    说到工匠精神,就不得不提日本一家只有45个人的小公司。全世界很多科技水平非常发达的国家都要向这家小公司订购小小的螺母。


    这家日本公司叫哈德洛克(HardLock)工业株式会社,他们生产的螺母号称“永不松动”。按常理大家都知道,螺母松动是很平常的事,可对于一些重要项目,螺母是否松动几乎人命关天。比如像高速行驶的列车,长期与铁轨摩擦,造成的震动非常大,一般的螺母经受不住,很容易松动脱落,那么满载乘客的列车没准会有解体的危险。


    日本哈德洛克工业创始人若林克彦,当年还是公司小职员时,在大阪举行的国际工业产品展会上,看到一种防回旋的螺母,作为样品他带了一些回去研究,发现这种螺母是用不锈钢钢丝做卡子来防止松动的,结构复杂价格又高,而且还不能保证绝不会松动。


    到底该怎样才能做出永远不会松动的螺母呢?小小的螺母让若林克彦彻夜难眠。它突然在脑中想到了在螺母中增加榫头的办法。想到就干,结果非常成功,他终于做出了永不会松动的螺母。


    哈德洛克螺母永不松动,结构却比市面上其他同类螺母复杂得多,成本也高,销售价格更是比其他螺母高了百分之三十,自然,他的螺母不被客户认可。可若林克彦认死理,决不放弃。在公司没有销售额的时候,他兼职去做其他工作来维持公司的运转。


    在若林克彦苦苦坚持的时候,日本也有许多铁路公司在苦苦寻觅。若林克彦的哈德洛克螺母获得了一家铁路公司的认可并与之展开合作,随后更多的包括日本最大的铁路公司JR最终也采用了哈德洛克螺母,并且全面用于日本新干线。走到这一步,若林克彦花了二十年。


    如今,哈德洛克螺母不仅在日本,甚至已经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迄今为止,哈德洛克螺母已被澳大利亚、英国、波兰、中国、韩国的铁路所采用。


    哈德洛克的网页上有非常自负的一笔注脚:本公司常年积累的独特的技术和诀窍,对不同的尺寸和材质有不同的对应偏芯量,这是哈德洛克螺母无法被模仿的关键所在。也就是明确告诉模仿者,小小的螺母很不起眼,而且物理结构很容易解剖,但即使把图纸给你,它的加工技术和各种参数配合也并不是一般工人能实现的,只有真正的专家级的工匠才能做到。


产品精确到无需检验


    在我写的《中国需要工业精神》一书中,我曾分析说:日本职场人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本份”,把手头正在做的事做透是应份的,必须的。


    梅原胜彦从1970年到现在始终在做一个小玩意——弹簧夹头,是自动车床中夹住切削对象使其一边旋转一边切削的部件。梅原胜彦的公司叫“A-one精密”,位于东京西郊,2003年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时连老板在内仅有13个人,但公司每天平均有500件订货,拥有着1.3万家国外客户,它的超硬弹簧夹头在日本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60%。A-one精密一直保持着不低于35%的毛利润,平均毛利润41.5%。


    “豪华的总经理办公室根本不会带来多大的利润,呆坐在豪华办公室里的人没有资格当老总。”梅原胜彦的信条是:不做当不了第一的东西。有一次,一批人来到A-one精密公司参观学习,有位大企业的干部问:“你们是在哪里做成品检验的呢?”回答是:“我们根本没时间做这些。”对方执拗地追问道:“不可能,你们肯定是在哪里做了的,希望能让我看看。”最后发现,很多日本公司真的没有成品检验的流程。


相关推荐

上一篇:马云的故事里说:强烈的意愿是成功的一半!想创业的,必看!

下一篇:24岁女孩子创业 4年捞金170万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