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传承 > 财富传承中的亲情问题
“遗嘱库”应成为亲情“传承库”
发布:2016-08-09 16:06
来源:
国内首个关注老年人遗嘱的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自去年3月启动以来,近7000名老人登记并存放遗嘱,其中,5位老人的遗嘱已在其去世后生效执行。记者2日了解到,为了保证老人去世后遗嘱生效,目前,个人可到中华遗嘱库查询是否有遗产留给自己。此外,老人也可将经过公证的遗嘱免费放至中华遗嘱库保管。
作为一项公益事业,中华遗嘱库已经成为保障遗嘱真实与法律效力的第三方机构,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正因为如此,中华遗嘱库才会出现登记7000份遗嘱、4万老人预约的盛况。众所周知,遗嘱首先是一种权利,即公民享有在生前订立遗嘱,以处分自己死后财产的自由权利;遗嘱权利人按其自由意志,指定继承人和决定继承人的继承数额。而中华遗嘱库既保障了公民可以依法行使遗嘱权利,又可以保证其所立遗嘱真实可靠、合法有效。
而现实情况却是,许多人要么放弃了遗嘱权利,要么遗嘱权利使用不当,给家庭和后人留下了诸多争端。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统计,在法院审理的继承纠纷中,因没有遗嘱而引发的高达73%,在遗嘱继承案件中,有将近60%的遗嘱被法院认定为无效遗嘱。因此,遗产继承问题成为众多家庭和睦的“杀手”。比如,著名国画大师许麟庐的儿女,将母亲告上法庭,怀疑母亲手中所持遗嘱不实,并要求分割父亲的遗产。针对这一社会问题,中华遗嘱库在2013年3月应运而生,为满60周岁的老人免费办理遗嘱登记,致力于预防和解决遗产纠纷。
由此可见,遗嘱不仅是一项权利,更是一份责任。也就是说,公民在行使遗嘱权利时,应体现公平正义,应维护家庭的和睦,应保证亲情的延续。否则,如果因没立遗嘱,或遗嘱不规范,造成家庭纷争,就是遗嘱权利人的一种失责。因此,多数老人立遗嘱时回避子女,也是为了较好地履责,这也是老人们选择将遗嘱存放在第三方机构的真正原因——可以避免因订立遗嘱而产生家庭矛盾,尤其对于有多个子女的老人来说,过早地透露遗嘱内容,容易让自己与子女产生矛盾,影响家庭和睦与安度晚年。
因此,中华遗嘱库应成为亲情“传承库”。首先,应为公民行使遗嘱权利和履行遗嘱责任保驾护航,进一步释放出公益项目的正能量。比如,为了让老人安心,必须做好严格的保密措施;确保遗嘱的真实性及法律效力,为遗产继承人免去不必要的争端。特别是,要进一步丰富“一站式”服务的内涵,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全天候服务、无障碍服务等,让中华遗嘱库传承更多和睦与亲情。
上一篇: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