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传承ABC:“富不过三代”怎么破

发布:2016-08-12 16:25

来源:

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已超过100万人。但由于缺乏系统性构架,使得他们财富抗风险能力较弱,守富不易。同时,如何有规划地将财富传承给后代,并防止“富不过三代”的发生,值得思考、学习。

  洛克菲勒家族、罗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民生银行9.54+0.293.14%

招商银行17.26+0.120.70%

斯柴尔德家族、摩根家族、杜邦家族、奥纳西斯家族……这些世界顶级富豪家族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吸引我们的不仅仅是他们第一代创富的传奇故事、庞大的资产规模,更是历经几代人依然能屹立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奥秘。

  在《胡润全球最古老的家族企业榜》上,我们看到了从公元578 年就创立的日本金刚组,至今第40 代传人仍然以建筑业为生;公元718 年创立的日本粟津温泉经营至今;公元1000 年成立于法国的Chateau de Goulaine(古拉尼酒庄)以及同一年成立于意大利的Fonderia Pontificia Marinelli铸钟厂……

  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无论是身家显赫的名门望族,还是历史悠久的家族企业,都很难找到中国内地家族的身影……如果说这其中有时代背景的原因,那么对于今天的富人来说,是不是真的有机会解开“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呢?

  王健林、马云、李河君、马化腾、李彦宏……当今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前列的创富者们,以及坐拥相当资产数额的你,有没有能力将自己的资产、理念、精神传给后人?

  或许,财富传承这一课我们才刚刚开启。

  创富梦实现

  短短十年时间,私人财富市场大爆发。

  根据《2015 招商银行私人财富报告》,2014 年中国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到112 万亿人民币,2012~2014 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2014 年,可投资资产1000 万人民币以上的中国高净值人士数量超过100 万人,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000 万元人民币,共持有可投资资产32 万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5 年底,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将达126 万人,高净值人群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37 万亿元人民币。

  民生银行私人银行、胡润百富发布的《中国超高净值人群需求调研报告》显示,聚集庞大财富的人群中,企业主占到80%的高比例,其次是炒房者约15%

  守富需求加剧

  事实上,随着资产数额的不断增加,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目标已经悄然改变。在招行2013 年之前的调研中,“创造更多财富”是高净值人群的首要诉求,然而时过境迁,现时“财富保障”已取而代之。今年,受访人群中63%提及“财富保障”是自己的重要财富目标,“财富传承”紧随其后。

  从投资风格上看,近年来有趋于稳健的转变,同时又“稳中求变”。境内资产配置,中权益类产品占比上升,境外投资目的从分散风险开始向主动寻求海外投资收益转变。另外,在金融投资与实业投资中,金融投资的增长较为明显。还有部分高净值人群已经或准备移民,对个人及家人的保险安排也在进行中。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转变,与年龄这一客观因素不无关系。在当前国内高净值人群中,一半人士年龄在50 岁以上,尤其从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情况看,创业一辈的年龄大多已达55~64 岁,各家族的长子、长女们的平均年龄都达到35.72岁。或许真是到了交接班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一项统计数据引起大家警示:全球范围内到第三代还能持续成长的家族企业仅为3%,还有10%维持现状,另外80%消失。从华人地区来看,挑选250 家上市的华人家


相关推荐

上一篇:财富传承

下一篇:财富传承问题研究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