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的力量:看欧洲财富家族如何与时间赛跑

发布:2016-08-12 16:18

来源:

有这样一些异彩纷呈的欧洲家族企业,他们是该国经济的脊梁,他们中没有电商,也没有新能源创业公司,都是扎扎实实的老字号。他们很多经历了人类史上最动荡的一个世纪,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大衰退,历经沧桑依然能够存活下来,因而均可以被称作强者。今天就由小信带大家走近这些欧洲百年企业,看看他们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经历沉浮、历久弥新。

 

皮诺家族,奢侈品帝国

 

 

 

 

皮诺家族的故事,是近二三十年以来全球奢侈品行业风水轮流转的一个缩影。在这三十年,欧洲家族经营的老字号中有些忙着上市,有些卖了股份,有些则用熟稔的金融运作快速吃进。佛朗索瓦·亨利·皮诺就是最后一种。 

 

皮诺的父亲,弗朗索瓦·皮诺1962年在法国不列塔尼做木材贸易起家,之后涉及建材业,一度是法国知名的建筑木材贸易商。公司和奢侈品挂上钩不过是最近十来年的事情,基本是在佛朗索瓦·亨利·皮诺接班这十几年才发生的。1999年,皮诺主持收购了古驰(Gucci)公司42%的股份,这以后,皮诺家族又先后“吃”下包括圣罗兰(Saint-Laurent)及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宝诗龙珠宝(Boucheron)和彪马(PUMA)等在内的22个时尚和奢侈品牌。2013年,公司更名为“开云”。

 

老皮诺的信条:“继承家业不是权利,而是挑战”。家族企业的强韧与脆弱可能只有一线之差。看遍了家族企业兴衰沉浮,老皮诺在选择自己的继承人时,尤为谨慎。

 

在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中,老皮诺早就选中大儿子皮诺作为未来的继承人。大儿子1985年从巴黎高等商学院毕业,两年后就进了父亲的公司,从最低级做起。期间,他负责过一个生产窗户的部门,管过非洲业务,也负责过30多个国家汽车进出口经销。

 

1992年,老皮诺成立了一个“皮诺理事会”小组,由8位法国顶尖的商界人士组成。他们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评估不过30岁的皮诺能否成为合格的继承人。皮诺说这些人都“很了不起”,他对每一位人士很敬佩,只是不喜欢这种被审视的感觉”。终于,到2001年,评估组得出结论,皮诺合格,小组解散了。

 

父亲的光环太过夺目,让皮诺有些“富二代”通常都会有的小烦恼:是坐在父亲的功劳簿上原地不动;还是冒风险做变革?

 

皮诺2003年接手父亲创立的帝国,第一单重要交易就是卖了巴黎春天百货,这也是原PPR集团中的一个P(Printemps),之后,其他零售业务也陆续剥离。到2006年,父亲之前买入的那些与“奢侈品及生活方式”不直接相关的品牌,几乎全部被皮诺卖光。2013年,以古驰(GUCCI)为中心的奢侈品(占比67%),以及以彪马(PUMA)为中心的生活类消费品(占比33%)两大板块基本成型。当年,他索性将家族的姓氏,另一个P(Pinault)也从整个集团抹去,将PPR更名为开云(Kering)

 

接班十年,皮诺几乎颠覆了父亲之前所设定的企业发展轨道,这是老一代“子承父业”的欧洲家族企业无法想象的。

 

菲拉格慕,一个鞋匠做出亿万身家

 

 

数百年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这个皮具之都能工巧匠层出不穷,能做到名留青史的却凤毛麟角。鞋匠出身的萨尔瓦托勒-菲拉格慕(Salvatore Ferragamo)从匠人做到大师,名利双收。他以自己的全名命名的萨尔瓦托勒-菲拉格慕集团是意大利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2013年上半年,集团收入6.59亿欧元,净利润达到8200万欧元。

 

上世纪初,意大利的手艺人地位卑微,鞋匠的地位又低,但是有着做鞋天赋的小萨尔瓦托勒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这条路。后来的几十年里,他坚持手工做鞋,收获了大批好莱坞明星和社会名流粉丝,包括奥黛丽·赫本,索菲亚·罗兰,玛莉莲·梦露,温莎公爵夫人等。创业30年间,萨尔瓦托勒创作了超过两万种设计,注册了350个专利。

 

1958年,在叙述自己的简历时,萨尔瓦托勒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地宣称,他把鞋匠这个足以成为一个家族“耻辱”的下等行业,成功地做到“令人崇拜”的高度。

 

血脉对于菲拉格慕家族而言十分重要,如今家族内部潜在股东之和超过70名。现任集团董事长是他的长子,费鲁齐奥-菲拉格慕(Ferruccio Ferragamo)

 

1960年,62岁的萨尔瓦托勒-菲拉格慕因癌症早逝,去世前,萨尔瓦托勒给妻子定了两个规矩:首先,6个孩子成年后都要为公司效力;其次,公司以后不仅要做女鞋,还要做齐全系列:男鞋,男装女装,皮包,围巾和饰品。

 

萨尔瓦托勒去世后,长女Fiamma,一名时尚界公认的才女在1978年设计了蝴蝶结芭蕾鞋vara,至今仍在生产,是全球销量最广的一双女鞋。费鲁齐奥·菲拉格慕说“大姐Fiamma是参与最多的,甚至有机会和父亲一起工作了几个月,她开创了女士提包板块。二姐Giovanna开创了高级成衣板块。弟弟Leonardo开创了男士高级成衣制造。而我则是在每一个板块都参与了一些。”

 

“从数据统计来看,家族企业大多数都寿命不长,最多三代,就会出问题。”作为一个第三代正在“列队”的家族企业,费鲁齐奥毫不讳言自己的危机感。

 

费鲁齐奥认为定规矩是管好家族企业的关键。“家族企业潜力可以非常大,因为家庭整体目标一致。可同时,家族企业的风险又很大,因为成员内部会出现争斗。我的经历告诉我,家族企业成功的前提是,绝不能像管家一样管企业。”

 

费鲁齐奥再三强调的“家规”,其实就是为菲拉格慕家族择选“接班人”的具体要求。家族意见认为:如果所有家族成员都可以任意进出家族企业,会给公司带来管理风险。于是他们决定第三代家庭成员中只能有三个加入家族企业。

 

如何选出这些“接班人”呢?第一个要求,也是最基本的,是他们有很强的主观意愿想加入集团,而不是为了让包括父母在内的家族成员开心。其次,他们最好都要受过很好的教育。除了英语之外,还要有其他的语言要求。他们还要有在其他公司至少3年的工作经验。这也是为了让他们学会守时、守规矩、尊重老板和同事。最后,还要参考公司内一名非家庭成员的管理人员,也就是“外来者”的意见,他的观点很重要。

 

鞋企Clarks

 

 

克拉克家族的故事,重现了英国企业在过去200年的探索、扩张、中落,直到复兴:尝试全球化的过程中多次险些破产却又化险为夷;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们受“世界工厂”的狙击,将生产基地全部外迁,英国工厂整体关张,这才逃过一劫。

 

Clarks历史的前168年是完全属于克拉克家族的。这家英国鞋企从工厂厂长到外来海外的经理,都姓“克拉克”。直到1993年,Clarks抵御了史上最大的收购危机,但丢卒保车,家族高管“退位”。今天,克拉克家族很多成员依然住在萨默赛特Clarks的总部附近,他们掌握股权,但不再参与管理。

 

1995年,现任瑞士新秀丽(Samsonite)的首席执行官蒂姆·派克(Tim Parker)走马上任,成为Clarks家族首位外姓职业经理人。在之后的10年,他几乎关闭了Clarks在英国的所有工厂。200518日,Clarks在英国最后一间工厂停工,生产基地全部转移至海外,用第三方工厂。当时的企业发言人表示,将生产基地转移到远东,这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唯一路径。

 

Clarks不再是英国造,这让当时的英国人十分沮丧。但不可否认,在生产基地彻底转移到劳动力低廉的远东之后,Clarks财政状况的确开始转好了。

 

虽然交出了管理权,但Clarks的所有权是没有发生任何改变的。1992年,克拉克家族第五代打理Clarks时,家族股东多达1000人,都是创始人JamesCyrus Clark两位的后人。但经过连续不断的股权出售和套现,现在家族股东是500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家族成员,只有很小一部分是雇员或是外部机构。

 

从股份持有来说,公司超过8成的股份都由家庭持有。如今的Clarks掌门人是“外姓”的职业经理人梅丽莎·波特,她是一名在Clarks工作了25年的老兵,大学刚毕业就进入Clarks实习,42岁受任CEO。她说:“现在家族成员可以加入公司,但不是‘继位’,而是与其他雇员一视同仁。没准有一天Clarks的家族成员会再度成为企业高管,但不会是‘空降’来的。”

 

这些异彩纷呈的家族企业,都是欧洲经济的脊梁。在欧洲经济整体不景气的大背景之下,家族企业的增长速度是高于平均企业销售增长率的。安永曾经发布报告,统计结果显示:67%的家族企业领导认为,家族企业领导模式,是企业度过经济危机的关键。巴菲特的原话是:“家族企业分享我们的远景目标,刻苦工作的信仰,以及对公司文化的尊重。”


相关推荐

上一篇:“新力量:传承与超越”分论坛演讲实录

下一篇:传承与创新 家族财富力量之源——2015第四届中国家族传承论坛

评论 登录 | 注册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真儒学立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