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特色产业村"候选村落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镇
发布:2016-09-22 15:35
来源:
刘家山村位于乐山市五通桥区金粟镇东北部,幅员面积4.36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农户387户、1109人,是全国文明村、四川省农产品流通先进单位、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2013年以来,刘家山村紧紧抓住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契机,结合乐山市委、市政府打造“三百”工程和建设“五犍沐”茶叶产业带的战略部署,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要求,以茶叶产业发展助农增收为核心,围绕路面硬质化、沟渠配套化、生产设施化和“远看像森林、近看是茶园”的生态要求,依托灵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合作社+基地+农户”营销模式,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建设,全村优质茶叶基地快速发展。全村现有茶园5920亩,其中丰产茶园5500亩,2014年实现茶叶总产量37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3120万元,茶农人均茶叶增收超万元,全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5万元;以配套公共服务改善人居环境为主线,硬化村组道路13.6公里,新建渠系2600米,双千田7400米,搬迁和完善村活动场所800平方米,新建农房30户,改建小青瓦房屋、红墙黄瓦房屋84户,全村改厨、改厕、改圈率100%,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率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5%以上;以塑造乡风民俗群众满意为标准,建成了30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230平方米的文化室、图书室,对原有渡槽等乡村特色景点进行了修缮保护,组建了牛咡灯队、舞蹈队,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一、推进方式(一)整合项目资金,加快基地发展。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对茶产业实行政策倾斜,以新村建设项目为主体,整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茶叶产业发展资金以及一事一议等方式筹集资金800多万元,扶持茶叶基地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益;通过对茶农开展技术培训、龙头企业定点指导等措施,促进了全区茶叶基地的规范快速发展。(二)培育带动主体,打造区域品牌。以培育壮大银沱、磐江岩等6家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以刘家山茶业合作社等专合组织为纽带,通过“公司+专合组织+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延长茶叶产业链,打造了以“香雾春”等为主体的商标品牌,即将申报“峨眉山茶”国家地理标志和标识的授权使用,力争实行“双品牌”包装。(三)推广标准生产,提升茶叶品质。成立了茶叶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并实施了“五统一”的茶叶标准化生产体系,即茶叶基地建设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良种、统一种苗标准、统一移栽规格、统一栽培管理技术,推进基地标准化发展。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对重点区域和重点时段的茶叶投入品进行集中整治,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档案管理,形成了较完整的茶叶原料质量可控机制,2014年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四)改变种防模式,建设生态茶园。淘汰茶园内有异味或与茶树争肥争水争光的非适宜树种,种植桂花、银杏、柠檬等,形成了茶-林(果、花)生态模式。大力推广黄板诱杀、太阳能频振式灭虫灯等物理、生物综合防治茶园管理新技术。
相关推荐